视频

李敏 主任医师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针灸康复科

擅长:主攻中风、截瘫、头部外伤等早期功能康复,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帕金森、痴呆、骨关...

概述 出诊时间 联系方式 口碑评价
视频 文章 直播
中医如何定义脑卒中?风火痰瘀竟是致病关键
中医如何定义脑卒中?风火痰瘀竟是致病关键

中医认为脑卒中就是中风。从中医理论来讲,中风病在中医的描述为突然昏倒,或者是出现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言语謇涩,也就是说话不清楚,再加上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中医认为它是外因和内因的相互结合,饮食、情志还有内脏的失调,导致的风、火、痰、瘀阻滞在脑络,或者是血脉溢于脉外出现的。出现这种情况,中医把它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它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出现昏迷,如果昏迷的就称为中脏腑,而且病情相对比较危重。中医对于它的治疗有很多,之后我们会给大家再详细介绍。

哪些颅脑损伤患者不适合针灸?
哪些颅脑损伤患者不适合针灸?

颅脑损伤不适合针灸,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禁忌症,包括颅内活动性出血、生命体征不稳定、四肢抽搐、恶心呕吐、喷射性呕吐、意识内容或病情转差。大脑手术后去骨瓣头部鼓起,且发高热,体温超过39度甚至40度,也不适合针灸。第二种情况是严重颅内高压,心率、呼吸波动大,针刺部位局部感染化脓或出血,同样不适宜针灸。此外,如果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全身多处瘀斑,或无法判定是否因颅内损伤病情变化导致意识模糊,应审慎选用针灸方法。

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效果更好吗?
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效果更好吗?

针灸结合现代技术,康复效果会更好。首先,针刺是中医理论的一部分,它刺激的是局部的一些穴位。从现代医学研究来看,这些穴位基本上刺激在局部穴位的经络、肌腱或者筋膜的上面,对肌肉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以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还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配合现代技术的恢复,可以更有目的性或更有针对性地改善某一部分肢体的乏力或功能障碍,这一部分的肌肉力量的恢复可以更好地重建身体的功能。所以,针灸配合现代康复,无论对中风后的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甚至是呼吸功能、认知功能的障碍,都有很好的疗效。

穴位敷贴能缓解ICU综合征吗?这些穴位很管用
穴位敷贴能缓解ICU综合征吗?这些穴位很管用

ICU综合症是指在ICU接受治疗后出现的心理和生理情况,表现为精神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和明显的躯体化症状。大多数情况下,这是由于长期镇静和制动引起的。中医认为这属于正气不足。通过贴敷肺俞、膻中、定喘等穴位可以改善呼吸功能。若要改善肠胃功能,则可贴敷天枢、中脘、关元、气海和大横,这可以激发人体免疫力,更好地调节人体自身的反应,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贴敷内关、神门等穴位也能调节自主神经,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失眠等心理状态。

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是否更有效?
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是否更有效?

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确实更有效。现代医学认为,对于合适做高压氧的患者来说,高压氧可以提高人体血液或细胞的供氧,从而更快更好地修复组织,减少水肿,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特别对于神经损伤和缺血缺氧状态的修复,高压氧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这种情况下,针刺方法可以更好地激活人体大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传导,神经递质增加,大脑循环更好。两者相互配合,会产生协同效应,更好地改善中风或脑外伤后出现的局部缺血缺氧情况,从而更快地恢复大脑功能或身体机能。

针灸治疗中风多久一个疗程?3个周期有差异
针灸治疗中风多久一个疗程?3个周期有差异

针灸治疗中风,需要分期针刺。中医将中风病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急性期一般在发病后10天到1个月之间,大多数10天一个疗程,会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针刺方法和穴位。急性期可以扎5天停2天,或者连续扎10天休息。恢复期持续时间可能在发病后3个月到6个月,根据病人的功能障碍如语言偏瘫、麻木、说话问题或昏迷程度,针刺方法不同。轻症可在早期每周扎5天,3个周期为一疗程,连续扎2~3个周期,病情好转则减少次数。病情危重者可延续急性期方案,连续针刺10天到20天,视情况决定后续治疗。后遗症期为平台期、稳定期,针刺次数可减少,每周扎两次左右,甚至每周一次,帮助患者调节气血、保持功能。建议配合现代康复或中医艾灸、中医理疗,以更好地改善身体功能。

百会穴放血能降颅压吗?
百会穴放血能降颅压吗?

中医传统医学虽然没有直接可以判断颅压升高的方法,但颅压升高的表现包括神志不清、呕吐以及昏迷的情况。颅压升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感染、颅内的占位以及一些交通性脑积水的原因。中医出现这些原因时,认为是属于10日内痈的情况,通过针刺百会穴以及耳尖,甚至四肢的各种辨证的穴位,是可以起到降低血压或者抗邪气相犯的作用。如果属于颅压升高的急性期,建议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去合理使用综合的手段,才能够更好地度过危险期。

针灸如何调节重症患者免疫力?激发脾胃阳气是关键
针灸如何调节重症患者免疫力?激发脾胃阳气是关键

针灸可以调节重症患者的免疫力。重症患者免疫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突然发生的重大疾病导致人体正气亏虚或邪气过盛,使人体受到邪气侵害过多,正气受到严重损伤。中医认为,针灸的目的是激发后天脾胃的阳气,调节脏腑功能,这是治后天之本。如果腹部没有伤口或管道,可以通过腹部针灸提高脾胃运化能力、调整人体中气、激发脾气上经、宣发滋养肺部,并把后天气血输养到全身五脏六腑,从而很好地调节脾胃、肝肾功能,使气血化生有序,提高患者免疫力。

针灸治疗脑卒中扎得越多越好吗?急性期与恢复期不一样
针灸治疗脑卒中扎得越多越好吗?急性期与恢复期不一样

针灸治疗脑卒中扎的多少,一方面跟疾病的发生有关系,另一方面跟针刺的流派也相关。有一些针刺流派,它相对选的是少穴强刺激的方法,这种少而精的强刺激方法对于急性起病、刺激量相对比较大的急性期,效果会比较好。对于一些恢复期或者后遗症期,可能在扎针的时候,也要根据病人具体的病变部位以及情况来选择。现代也有一派是扎针比较多的,比如说岭南飞针的方法,可能扎五六十针,头部扎十几二十针,肢体的腹部背部扎的二三十针,那是浅刺调气,通过浅刺减少刺激,但是多针的方法来达到疏通气血、疏通经络的效果。当然还有根据疾病的强度,比如说后遗症期稳定,扎的频率就不要太高,同时要配合一些药物的治疗,来补充人体的气血。还要根据病人的体质,虚弱的人扎少一些,体质比较强盛的人,病灶或者是病位比较明确的,那么可能在局部相对多次。不同的医疗机构、不同的流派,会进行一个个体化的治疗,当然也不盲目去追求多针,只要是辨证合适、对症处理,那才能够得到更好的疗效。

脑卒中前有哪些预警信号?这些情况或为中风先兆
脑卒中前有哪些预警信号?这些情况或为中风先兆

脑卒中前的预警信号通常叫做中风先兆。它有可能是短暂性的头晕目眩,也有可能是一过性的偏身肢体的麻木,还有一过性出现言语含糊不清,或者是对语言的理解出现困难,甚至有些人会出现看东西模糊,或者是出现重影。还有更严重的,在发病前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甚至伴随着呕吐。这种情况都要特别警惕,有可能就是脑卒中前的先兆表现。

外伤后头痛中医如何分型治疗?点击查看应对之法
外伤后头痛中医如何分型治疗?点击查看应对之法

外伤后头痛,中医根据不同的表现,分为血瘀型、肝阳上亢型、肝郁气滞型和气血亏虚型。我们认为血瘀型主要是剧烈的头痛,头痛固定,舌苔紫暗,这个时候可以扎膈俞、血海、阿是穴,甚至可以刺络放血。肝阳上亢主要是肝火过旺,气滞血瘀,可能头痛、头胀、胸闷,扎太冲、风池、阳陵泉,必要时配合疏肝理气的中药,来治疗气血不足的情况。头部隐隐作痛还有全身乏力,这个时候扎足三里、气海、百会,甚至配合一些艾灸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善外伤后头痛。

头皮针真的能改善偏瘫吗?这招竟如此关键
头皮针真的能改善偏瘫吗?这招竟如此关键

扎头皮针可以改善偏瘫,中医认为偏瘫的病位在脑和头部。头为诸阳之会,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在头部交汇。《黄帝内经》提到下病上取,因此针刺头部穴位可改善偏瘫。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头部是大脑皮层功能的反应区,针刺头部能改善脑部血流和大脑神经皮层代谢,重建神经通路,调节肌张力。这对中风后偏瘫有良好疗效。现代医学还结合运动功能康复,提升偏瘫症状改善效果。

醒脑开窍针法常用哪些穴位?3大关键穴位必知
醒脑开窍针法常用哪些穴位?3大关键穴位必知

醒脑开窍针法是由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创立的,用于治疗急性中风、昏迷、神志障碍等脑系疾病的方法。其核心是通过调神开窍来改善大脑功能。主要穴位包括人中、内关和三阴交。人中位于人体鼻唇沟中上1/3处,是急救要穴,也是人体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交汇的穴位,针刺可促醒并改善大脑供血。内关位于两个手腕横纹上两寸,是通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针刺可养心安神,改善心脑供血。三阴交位于下肢,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经的交汇之穴,针刺此穴位可使下肢抽动三次,调脾胃,滋养肝肾,更好地滋养内脏和脑窍,达到醒神开窍的疗效。

中药代茶饮能辅助中风康复吗?体质不同选择不同
中药代茶饮能辅助中风康复吗?体质不同选择不同

中药代茶饮可以辅助中风康复。中医讲究药食同源,中药代茶饮是中医食疗的一部分。代茶饮类似于中医的辨证施治。对于血瘀型较重的病人,如口唇紫黑、舌苔紫暗、脉涩,建议使用红花、丹参、山楂泡水喝。对于气血不足、头晕眼花、全身乏力的情况,可以使用党参、黄芪,再配点枸杞、大枣,并适当加入三七,以起到补气活血的效果。对于肝阳上亢、阳气较盛的病人,如头面红、情绪暴躁、舌红苔黄、脉弦,建议使用菊花、决明子、钩藤等泡水喝。如何喝中药代茶饮要根据个人体质来辨识,并在医生指导下辨证食用。中药代茶饮应与其他西药间隔开来服用,以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

鼻饲患者能做针灸吗?这些穴位安全有效
鼻饲患者能做针灸吗?这些穴位安全有效

鼻饲患者可以做针灸。鼻饲的患者其实是因为吞咽功能障碍,或者是外伤后呼吸功能障碍导致的气管切开,同时留置胃管。此时可以针刺廉泉穴、地仓透颊车穴以及颈枕部的穴位,四肢可选择中脘、下脘,还有关元、气海穴,以辅助脾胃的中气,改善口咽部的吞咽功能,同时扶气,改善脾胃的消化能力。如果单纯因为留置胃管,一般扎针很少会影响到胃管区域,所以没有任何禁忌。

大小便失禁针灸哪些穴位?
大小便失禁针灸哪些穴位?

大小便失禁对脊髓损伤来说是一个重要而常见的表现。小便失禁被认为是神经源性的膀胱功能障碍,选择的穴位有中极穴、膀胱俞、肾俞、三阴交、关元穴、气海穴,特别是中极穴,以及背部的八髎穴,也可以去扎针。交替的去针刺,必要时加电针,是可以很好地改善功能的。大便的失禁大多数考虑是大肠的神经功能障碍失调的情况,导致肠道的蠕动减弱,无法正常排空大肠里面的粪便,直肠的功能也是失调的。可以扎长强穴、大肠俞、天枢甚至百会、足三里,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还有去协调肛门周围括约肌的功能,从而帮助大便排出,或者是帮助肛门收缩功能的恢复。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效果更好吗?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效果更好吗?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效果更好。患者有急性期和脊髓休克期,早期肌肉无力,感觉减退。此时针刺主要刺激神经恢复,诱发神经传导功能。现代康复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改善肌肉活动度,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萎缩。在恢复期肌力上升但未完全恢复时,针刺增加肌肉力量和神经反射,现代康复促进肌肉主动收缩和阻力恢复,改善生活能力和步态能力。通过坐位和站位训练,患者能更好地回归生活自理和社会,改善功能,避免不良姿势和并发症。

如何用艾灸预防压疮?教你2招远离压疮
如何用艾灸预防压疮?教你2招远离压疮

压疮是由于组织局部长期受压,导致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皮肤及皮肤以下的组织出现溃疡坏死的情况。使用艾灸的方法可以使得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流,从而缓解或预防因局部受压导致的压疮。艾灸还能帮助局部炎症吸收和代谢,促进新肉芽的生长,有助于压疮的恢复,也可以预防压疮。但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艾灸时,由于这些部位肌肉或皮下脂肪较薄,要控制艾灸的距离和温度,避免烫伤,并及时观察局部艾灸后的反应,以便调整距离和疗程,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

重症患者虚不受补针灸能调吗?
重症患者虚不受补针灸能调吗?

重症患者出现虚不受补,大多数表现为脾胃虚弱,进食量不足,或无法承受更多的高营养、高热量食物或药物,无法恢复人体机能。中医认为可通过扶正补气,加强脾胃功能运化,改善肠胃吸收功能,从而减少虚不受补的表现。可通过针刺中脘、下脘、水分及梁门、天枢等穴位,激发人体脾胃气机,恢复运化及营养吸收功能,改善虚不受补问题。同时,虚导致气机不化,痰湿内生,再扎丰隆和阳陵泉,可以化痰,从而减少痰湿阻滞,也是一种好方法。

针灸能缓解脑外伤后情绪障碍吗?
针灸能缓解脑外伤后情绪障碍吗?

针灸可以缓解脑外伤后的情绪障碍。脑外伤后出现的情绪障碍大多数表现为狂躁、焦虑、易激惹或是情绪低落的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通过针刺可以调节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患者大脑的供血,从而使认知功能恢复,使情绪的调节功能恢复,并有疏通、镇静的作用。可以选择头部的印堂、神庭,还可以选择太冲穴,手的通理、神门、内关等穴位,还可以扎阳陵泉、太冲穴,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焦虑、抑郁的情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