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治疗甲亢的同位素主要是指放射碘或者放射性碘131,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碘不同,它是一种具有一定放射性的元素,能够自然放射出射程非常短的β射线,服用后由于放射同位素主要聚集在甲状腺,所以可以利用这些射线对甲状腺进行破坏,类似于不开刀的手术而把甲状腺进行部分切除掉。 同时其射程短,碘在其他组织器官很少聚集,所以副作用相对较小。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由于甲状腺本身功能亢进所引起的时候,甲状腺摄碘能力增强,在医生指导下可以考虑采用这种办法。
内分泌失调在临床上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中医上非常笼统,一般是采用中药治疗,对没有确切疾病的患者效果是不错的。 而西医上有具体的疾病。对不同疾病所用的药物也不一样,如月经紊乱时主要是查找有无妇科疾病,排除之后应用不同的激素制剂。 如皮肤不好,先要明确是不是相关的皮肤科疾病,如果是,需要针对性治疗。如果不是要进行内分泌的相关检查,明确是哪种内分泌疾病引起的,再进行相应治疗。如果都正常,则以对症观察和饮食生活调整为主。
糖尿病在初期没有特异性的症状或者以某一症状为主,只有极少数有典型表现,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是以单纯的血糖升高为主在临床上没有相关的症状。 只有在查体或进行其它检查的时候才会发现血糖升高进而确诊糖尿病,另外一些糖尿病的患者是以某一些或者某一个症状为主,如单纯的以口渴、多饮的表现或者尿中的泡沫增多这种表现为主。 只有极少数的患者具有典型的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这些表现同时存在,所以糖尿病的初期症状各不相同,不能以单纯的某些症状来确定是否是糖尿病。
正常人体的环境应该是略偏碱性,但由于很多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内环境发生改变,出现偏酸的情况,这时候一些碱性水果的摄入对改善我们的内环境就比较好。 其实绝大多数水果都是偏碱性的,像香蕉,苹果,梨,葡萄,山楂,橘子,桃子。另外从中医角度这些水果又有不同的凉热属性,与中医上各人进行评估不同的属性相对应。但西医认为只要没有明显的胃肠道刺激情况 这些水果都是可以选择。
在甲状腺疾病中,我们很少提甲状腺的具体的分期,但是在甲状腺查体的时候,有一种甲状腺肿大的分度,按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3度,1度到3度,其肿大程度是不一样的,1度是看不到,但是能够触诊到,2度是能够看到肿大,但不超过胸锁乳突肌,3度是超过胸锁乳突肌。 可能会有人认为这是甲状腺的三期,也就是越来越重。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甲状腺的肿大要结合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的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如果是这三者都比较严重,说明甲状腺的疾病是比较重,但如果仅仅是甲状腺肿大比较明显,即使甲状腺3度肿大,也不能说明甲状腺疾病就一定是非常严重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看到加碘盐,或者听到应该补碘这种说发。日常的情况下,正常人每天每公斤体重,大概需要一微克左右,摄入碘过多和过少都对身体不好。会引起一些比较不良的后果。 一些含碘高的食物,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食用的,其中以海带,紫菜,一些海洋鱼类以及牡蛎的含碘量较高。 另外,我们日常的含碘盐中含碘的量,大概是每公斤20微克左右,在日常情况下,这种碘的摄入是足够的。所以一般不需要额外的进行补充。
临床上的甲状腺炎分为很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是自身免疫性相关的甲状腺炎,其代表性的为桥本甲状腺炎,另外包括无痛性甲状腺炎。另外一类则是能够引起甲状腺疼痛的,包括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这两种。 其中,前者的自身免疫相关的甲状腺炎,如桥本甲状腺炎大多是需要长期治疗。在早期不需要进行干预,但是发展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阶段就需要长期服药进行治疗。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是不能彻底治愈。而另一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经过正规治疗,绝大部分是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的。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式,其治疗的效果比较好,几乎对所有的血糖高的患者都是有效的。 但是我们在选择胰岛素治疗时也需要把握一定的指征的,在1型糖尿病和用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要应用胰岛素治疗,另外在一些急性的应激情况比如手术、感染或者是妊娠状态的时候也要应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胰岛素的种类有很多,至于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确定。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内分泌失调这种说法,但实际上内分泌失调是中医上的一种说法,并非西医上所讲的具体的内分泌疾病。在内分泌角度看来,所谓的内分泌失调主要包括月经的紊乱,脸上长痘以及激素水平的异常这三种情况,需要分别处理。 对女性的月经紊乱,首先要在妇科检查是否有妇科的疾病或者妇科的异常,在排除妇科情况以后,可以在内分泌科检查有无激素异常所引起的月经紊乱。而脸上长痘也是要首先在皮肤科就诊,排除寻常座疮,然后再在内分泌科明确有无引起座疮的其他的内分泌相关的疾病,如库欣综合征。而内分泌激素的变化,则要找到具体引起激素异常的原因并且对症的治疗。
糖尿病防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肥胖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血糖已经达到糖调节受损阶段的,主要是调整饮食,适当运动,从生活方式上进行调整,减缓或避免发展到糖尿病阶段。 对已经患有糖尿病人群,主要是从饮食,运动,降糖药物,监测,教育等多方面综合治疗,使血糖,血压,血脂等综合达标。 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一方面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控制血糖目标,另一方面要针对并发症选择合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