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视力下降进行验光检查,散瞳前为近视散瞳后变为远视,说明目前处于假性近视阶段,小瞳孔下所测得的度数是不正确的,存在很大的误差。 这种误差的产生是由于调节功能的影响,这时虽然出现视力下降,但是一定不能佩戴近视眼镜,而是应该通过加强调节力的训练,促进视力恢复,如果按照小瞳孔下测得的近视度数验配眼镜,会对眼睛产生很大的损伤,可能导致今后近视度数快速发展。
散光是一种屈光不正表现,与角膜弧度有关,当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不能清晰形成物象。 这种情况称为散光,散光通过调节作用或者移动目标距离都不能形成清晰的像,只有佩戴合适的圆柱镜,即散光镜片,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散光镜片与普通近视镜片不同之处,是普通近视镜片周围镜片厚度是相同的,而散光镜片周围的镜片厚度会出现厚薄不一的表现。 这是因为散光有轴向,散光眼镜片在制作过程中轴向的准确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数据,如果出现散光轴较大偏差,配出的眼镜戴镜者试戴后会出现明显的事物偏斜,视物模糊以及头晕不适等表现。
眼痛伴面部的发胀感,可出现于以下情况: 第一,比较严重的过敏症状,当遇到强烈的过敏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时,可表现为面部的浮肿以及眼部的痛痒,这时首先应隔离过敏原。 由于过敏反应涉及的组织比较多,所以建议口服抗过敏药物,眼部滴用抗过敏眼药水,积极控制症状。 第二种情况也可见于感染性炎症,例如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症状炎症严重时,眼部由于大量的乳头增生,会出现眼痛。 当渗出增多眼部的炎症也可累及面部引起面部的发胀感,这时应积极地进行抗感染治疗。
散光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散光眼在不同子午线上角膜屈光力不同,所以在视网膜上无法清晰的成像。 如果只通过球镜的加减无法使散光眼得到有效清洗晰的物象,所以只能通过佩戴添加散光的眼镜来矫正散光,得了散光之后眼睛的瞳距不会发生改变、与正常测量瞳距的办法是一样的。 可以通过瞳距仪进行精确测量、也可以通过直尺进行测量,通过直尺测量时要用两只眼睛分别对应直尺上不同的刻度,刻度间的距离即为同距。
二级斜视属于中等程度的斜视,需要根据斜视的具体类型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首先应确定斜视是属于屈光调节性还是其他类型的共同型斜视,或者是麻痹型斜视。屈光调节性斜视可以通过佩戴屈光矫正眼镜来使斜视的眼位得到恢复。 其他类型的共同性斜视,一般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而麻痹性斜视首先应该积极地寻找病因,如果能明确并去除病因,有时候斜视可以自行恢复。但是临床上很多麻痹性斜视,找不到确切的病因,或者找到病因对因治疗后效果不理想,同样也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弱视是指眼睛是功能发育不良,即使通过配眼镜矫正视力也不能够达到同年龄的正常视力水平,这种情况可以有多种原因造成。 先天性弱视通常引起的原因有高度远视、高度散光、斜视、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这些情况首先要到医院检查明确病情,判断是否对视觉发育造成影响。 如果有可能影响视觉发育形成弱视,应该及时的给予临床干预,并且进行弱视治疗。
隐斜是指两眼仅有偏斜的趋势,但是这种趋势比较弱,能被大脑控制而保持正常的眼位,并且保持双眼单视功能,只是短暂性的存在眼位偏斜的一种眼病。 在日常生活中,绝对正位的眼很少,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程度的隐斜,有些隐斜不影响眼部功能,并不表现出什么危害。 但是,有部分隐斜会引起头痛、畏光、视力下降甚至继发显性斜视,可以导致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一般情况无症状者,不需特殊治疗,有症状可采用手术或者物理治疗。
葡萄膜炎根据发病位置不同,分为虹膜炎,虹膜睫状体以及后葡萄膜炎。虹膜炎为葡萄膜的最前端,一般治疗上可以采取局部使用抗炎药物进行抗炎治疗。使用的主要是激素类药物,例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后葡萄膜炎,因为接近眼球的后端,局部用药效果不理想,可以结合全身使用激素抗炎治疗。
斜视是由于双眼眼外肌力量不平衡导致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的一种眼病,斜视的原因大体上可分为屈光因素、眼肌因素以及中枢神经支配异常所导致,对应的斜视类型为屈光调节性斜视、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 大脑视觉中枢异常所引起的斜视为麻痹性斜视,是发生某条或某几条眼外肌运动功能异常,眼球转动受限从而出现的斜视类型。 这种斜视首先应该积极地寻找病因进行对因治疗,如果找不到明确病因,或者对因治疗效果不理想则要考虑手术治疗。
斜视的患者想通过食疗来达到治疗效果是不太现实的,但是适当的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c,e和维生素B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眼周血液循环,营养眼周神经的作用。 对斜视来说是有益无害的,斜视的治疗首先要明确是哪种类型的形式,如果是由于屈光调节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配镜矫正。 如果是由其他原因导致的麻痹型斜视或者是共同性斜视应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