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对数视力表上最顶端的视标所对应的对数视力值为4.0,如果视力仅为3.8,说明连最大的视标也看不清,这种视力情况是非常差的,如果是由于屈光不正引起的视力,那一般已属于高度近视的范畴,如果是由于其他的眼部疾病导致的。 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也有可能会造成视力的不可逆性损伤,这个视力水平已属于低视力的范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进行规范的眼科检查和治疗。
测视力在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一般是五米国际对数视力表,站在离视力表五米远的地方,正对视力表。 眼部与视力表上1.0的视标等高,视力表应放在光线充足,没有阳光直射的环境下遮挡一眼用一只眼观察能看清视力表上第几行视标。 由此即可得出视力情况,另一眼测量方法是一样的,注意测视力时双眼要放松不能眯眼否则所测视力不真实。
七岁的儿童留有一定的生理性远视是一件好事,一般建议在学龄初期,保留150到175度的生理性远视可以有效的,对抗学龄期由于高强度的近距离,用眼造成的近视趋向,有效的避免发生近视以及高度近视。 但是如果七岁的儿童有很大度数的远视,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因为高度数的远视,很多情况会伴有弱视,一旦伴有弱视,七岁发现时间已经略为偏晚,需要立即进行配镜矫正并配合弱势训练,促进视功能的发育。
在临床上视力检查误差,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第一,检测视力时,距离视力表的远近不合适,过远或过近都可以导致视力测量误差。 第二,视力检查时环境光线不符合要求,如果过暗或者太阳直射都可以引起视力检查时视力偏低。 第三,检查者自身的眼部因素,例如眯眼睛可以导致比真实视力偏高,这样都可能会影响后续的治疗指导。
婴儿在出生时一般每只眼睛有300度左右的远视,并且随着视觉发育,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到学龄期理想状态是每只眼保留175度左右的远视。 这样可以在进入学龄期后有效的预防近视趋向,如果出生时有大度数的远视,这种情况的儿童很多会伴有弱视,远视伴有弱视,需要积极的进行临床干预,通常在3到5岁之间,发现并积极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基本可以治愈,超过12岁,任何医生都会束手无策。
就目前来说临床上对近视有帮助的眼药水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抗疲劳眼药水,主要适用于视疲劳以及假性近视阶段。通过使用抗疲劳眼药水可以增加眼部的血氧供应,增强调节力,缓解眼外肌疲劳状态,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近视的发生。常用的有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四味珍层冰硼滴眼液。 第二,在真性近视阶段,尤其是超过100度以上的近视。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对近视有抑制作用的眼药水主要是低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 国外主要采用的是0.01%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每天晚上睡觉前滴入眼睛可以起到一定的放松调节,减轻双眼调节消耗,从而可以起到预防近视发展的作用。但是目前低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在国内未正式应用于临床。
近视是由于眼轴增长导致平行光线入眼后不能成像在视网膜之上,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所以如果要矫正,需要佩戴眼镜使眼睛整体的屈光力减弱,才能够起到成像在视网膜之上的目的。 所以近视镜镜片性质为凹透镜,凸透镜一般是远视患者或者老花患者所选用的镜片。
弱视遮盖膜主要用于弱视患儿,将它固定在弱视患儿的健眼的眼镜片上,遮盖健眼,让弱视患儿尽量多的使用弱视那只眼,从而起到促进弱视眼视功能发育,促进弱视缓解的作用,不同的弱视患儿遮盖的时间和遮盖方法不一样。 一般根据弱视的程度来确定,严重者可能遮盖六天,放开一天,轻度者可能遮盖一天放开一天,在落实恢复期已基本痊愈的情况下,可能选择在周末时进行遮盖就可以。
成年人也会发生弱视,部分成年人的弱视是由先天性弱视,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导致成年后弱视无法治疗,形成终身的视力残疾,还有部分成年人的弱视是由于后天严重双眼屈光参差,导致不能够正常的佩戴框架眼镜,度数较高的那只眼睛只能佩戴低度数的眼镜,时间长了,黄斑区会由于长期得不到清晰物像的刺激发生视功能的退化,形成继发性弱视。
近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可出现通过拉眼皮使视力稍微提高,是因为近视是由眼轴增长、视网膜不能清晰成像所导致。 拉紧眼角皮肤使眼皮组织对眼球的压力增大、视角膜略微变的扁平、使眼轴一过性缩短,这种情况使视力得到暂时提高,但是这种视力不能持续保持、松开眼睑皮肤的拉力又会表现出事视物模糊的状态。 而且一定不要经常拉眼角或皱眉,这样容易导致眼部皮肤松弛,又能导致肌肉处于疲劳状态导致近视度数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