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角位置长了一块息肉,临床上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睑裂斑,是由于长期的紫外线刺激或者自身因素导致局部球结膜下发生慢性增生,一般比较局限,仅局限在眼白部位,不会向角膜侵犯,一般不影响眼部的功能,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观察随诊就可以; 第二种情况,翼状胬肉,是属于侵袭性的睑裂斑,头部呈三角形向角膜侵犯,一般超过角膜三毫米左右,适合进行手术切除,翼状胬肉有一定的复发几率,所以在术后的护理上应注意禁烟限酒,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眼皮内发现白色的颗粒状物考虑是睑结膜结石,多数是由于慢性结膜炎发生局部上皮坏死,被结膜组织包裹逐渐硬化而形成,初期结石位于睑结膜深层时,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结膜结石会逐渐向睑结膜面移动,当结石颗粒突出于睑结膜面时,会可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异物感,患者因此来诊,医生会建议给予睑结膜结石取出术,术后会根据术中结膜损伤程度。 建议具体用多长时间的抗生素滴眼液进行局部抗感染治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睑结膜结石并不一定一次能够完全治愈,如果后期再有结石形成,可能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治疗。
洗完澡后出现视物发蒙可能的情况有: 第一,洗澡时沐浴露或者洗发液等化学物品进入眼睛,有可能造成角膜上皮的轻度损伤,这种情况会出现一过性的眼睛发雾,一般最多24小时左右上皮可以进行有效自我的修复,视力即可提高。但是如果出现眼部发红感染的症状,应该立即就医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 第二,如果是洗澡时进行了汗蒸或者长时间的热水浸泡,有可能导致角膜上皮被蒸汽损坏造成角膜上皮的点状缺损,这种情况也容易导致视物发蒙,同时伴有眼睛干涩不适的症状,最好能够及时的使用人工泪液以及抗炎眼药水进行消炎及角膜上皮修复治疗。
视力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为普通视力检查,通过国际通用的五米对数视力表,患者能看到视力表上的最小的目标所对应的视力值,即代表受检者的视力水平,检查时要一只眼一只眼进行分别检测每只眼裸眼视力。 第二种方法为视网膜视力检查,主要是针对三岁以下,不能够进行普通视力检查的儿童,这时可以使用手持验光仪让孩子目视前方,通过检测眼睛的屈光状态来大致判断患儿的视力,以及眼屈光状态是否正常。
散瞳眼药水在使用时,只要符合眼药水使用指征,没有禁忌症,对眼睛没有任何伤害。 散瞳眼药水分为短效散瞳和长效散瞳眼药水两种。短效散瞳一般用于眼底检查近视散光。患儿屈光检查之前,通过散瞳眼药水的使用,可以使瞳孔散大,方便进行严格检查以及保证屈光检查不受调节力影响。长效散瞳眼药水多数是用于儿童远视性,这时需要通过长效散瞳来完全控制睫状肌的调节能力。 但是,有部分人群不适合使用散瞳眼药水,例如B角型青光眼患者,本身眼压就高,如果使用散瞳剂后,有可能导致房角进一步阻塞,导致眼压急性升高。
散瞳后出现50度的屈光不正,属于一个小度数的屈光不正,但是50度并不能够明确是近视、远视还是散光,这三种屈光不正都有可能会出现,但是50度是属于比较轻微的屈光不正,所以一般不必担心。 如果是50度的近视,建议在今后的用眼过程中,要注意用眼习惯,保证用眼时间不要过长,否则可能会导致近视度数的不断增长。如果是远视50度,这种远视是属于生理性的远视,一般不必担心。
摸到眼皮里有硬块 第一,见于正常的生理结构,部分患者捏起上眼皮时,会因为摸到睑板组织而主诉眼睛里有硬块,其实这是眼睛的正常组织结构; 第二,可能长了麦粒肿,可以摸到眼皮里有比较圆润的、豆粒一样的肿物,这种情况早期可以采取物理治疗方法,后期一般要采取手术清理; 第三,如果眼睛以前因为炎症或者外伤引起睑结膜面有瘢痕,例如:沙眼或者睑结膜的手术瘢痕,也有可能导致眼皮摸起来有硬块。
麦粒肿是睑板腺发生炎症,继而发生化脓性炎症反应的一种眼睑疾病一般刚开始会出现眼睛的胀疼,这时处于麦粒肿的初期,属于炎症期表现,随着病变进一步发展,炎症局限之后会形成中间化脓的囊肿,这时候疼痛感会减轻,所以麦粒肿从疼到痒,属于一个病变的正常发展过程。 到了麦粒肿,囊肿形成期,应该及时地进行手术切开清理,将脓性内容物清理干净,术后需要第3到5天抗生素滴眼液,如果有及时的清理,发生自行破溃,不仅脓液流不干净,容易留下慢性炎症,也有容易导致破口对何不奇后期留下瘢痕。
两副眼睛相差100度换着戴,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科学的方法是进行医学验光配镜,按照自己的屈光度验配适合的眼镜。眼睛对眼镜是有一个适应过程的,更换新的眼镜即使度数十分精确,第一个周之内也会有一定的不适应感。如果两副眼镜来回换着戴,容易导致眼睛需要反复的适应眼镜,容易引起眼部的疲劳。 而且如果眼镜度数不合适,容易诱发眼睛的调节负担增大,导致屈光度数的不断增高,长期来说对眼睛是有严重伤害的。
泪道堵塞是指泪道的类管由于炎症或者异物拥堵,从而导致泪道不通畅,影响眼泪的正常的排泄,表现出流泪的症状,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多数情况手术时间大约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 手术后前期一般会在泪道内置入导管,防止术后发生再次堵塞,多数导管放置2到3个月之后会进行拆除,但是拆除导管之后也应定期的进行泪道冲洗,防止再次发生泪道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