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又叫婴儿玫瑰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90%的患儿发生在两岁以内,7~13个月为幼儿急疹的发病高峰年龄。 临床的特征主要是发热3~5天,然后热退疹出,皮疹呈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压之褪色,很少融合,首先出现于躯干部,迅速波及到面部,颈部和四肢,持续1~2天,很快消退,没有色素的沉着和蜕皮。偶尔有并发脑炎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感染后获持久免疫力,偶尔见第2次发病的患儿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对于发高热的孩子要及时的给予退热镇静药,同时要加强水分和营养的供给。
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是宝宝8个月的时候接种的。它属于一类疫苗,是免费接种的。孩子接种疫苗后局部可以稍微有一些疼痛,红肿硬结或中低度的发热,一般的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自行缓解。 接种以后要在接种单位留观30分钟。如果使用了免疫球蛋白后三个月内避免接种,以免影响效果。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麻疹疫苗会影响胎儿健康,但是建议育龄期妇女接种疫苗后三个月内避免怀孕。 孕妇避免接种,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发热者,妊娠期的妇女,有新霉素过敏者不能接种。目前麻疹疫苗已经逐渐被麻疹风疹疫苗代替,这样可以减少疫苗的接种次数。
孩子出生以后母乳喂养,如果母乳不够的话,可以混合喂养或者进行配方奶喂养。 孩子满6个月以后就可以考虑添加辅食了。辅食是指为过渡到成年人固体食物所添加的富含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泥状食物。例如强化铁米粉,根茎类的蔬菜,水果,主要是刺激婴儿的味觉。 七八个月的时候进入婴儿第二阶段食物的添加,主要包括动物性的食物,例如鱼类,蛋类,肉类和豆制品。在此期间乳类仍然是婴儿营养的主要来源。 在整个添加辅食的过程中,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流感疫苗是二类疫苗,自费疫苗,主要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的。目前的流感疫苗是灭活疫苗,由三种病毒组成。 它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在接种流感疫苗后,2~3周就可以获得免疫力,或者减轻流感症状。 当机体接触到疫苗所针对的流感病毒时,就可以启动保护性免疫反应。适合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是孕妇,6个月龄以下婴幼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6个月到5岁的儿童,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特定的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每年的流感季节开始前,9~10月份是最佳的接种时机。 当然流感开始以后接种也有预防效果。成人和三岁以上的儿童接种一针,6个月到三岁以下的孩子接种两针,间隔四周。
婴儿的体温,腋温大于等于37度5,肛温大约等于38度,并且一天内的波动超过1℃就定义为发烧。如果婴儿体温超过正常有发烧,首先一定要寻找和明确病因。 对于小于三个月的婴儿急性发烧,不论其他症状和体征如何,都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首先要进行白细胞的检查,并根据情况进行血液培养和尿液分析,必要的时候要进行脑脊液的检查。 胸部x线片,粪便图片检查,白细胞和粪便培养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等根据情况来定。三个月以上的孩子如果一般情况比较好,可以接受全面仔细的检查,不一定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如果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再做相应的检查。对于小婴儿来讲,还要注意脱水热,就是说孩子水分不足引起的体温升高。
咳嗽是一种机体防御反射动作,主要是为了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物理性、化学性、机械性、炎症性分泌物这些刺激都可以导致咳嗽的发生。 引起咳嗽常见的原因包括: 1、呼吸道感染,例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喉炎、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百日咳等等。 2、变态反应性疾病,例如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等。 3、异物及刺激性的气体导致出现的咳嗽。 4、各种原因导致呼吸道受到压迫,例如增殖体肥大、甲状腺肿大、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纵膈肿瘤等等。 5、先天性畸形、肺部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精神因素,都可以引起小儿咳嗽。 所以小孩子出现咳嗽,我们先要明确诊断,然后再积极的治疗。
每一个新生儿出生以后当母亲办理了出院手续以后结清出院账单就可以带上相关的证件和申请证明来办理出生证明,出生证明是在孩子分娩的医院开具的,只有开了出生证明才可以去当地的派出所进行上户口的。 出生证明上有新生儿的名字、出生年月日和性别以及父母的姓名和身份证号,以后孩子不论入托还是上学、出国等等都需要孩子的出生证明,所以家长一定要妥善的保管好防止丢失。 一旦不小心丢失,要进行登报声明去开出生证的医院重新开具出生证明。
五联疫苗是二类疫苗,自费疫苗,它包含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联合疫苗,可以替代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 接种五联疫苗,可同时预防五种疾病,包括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虽然是二类疫苗,但是选择五联疫苗以后,可以减少孩子接种疫苗的次数,在2、3、4月龄,或3、4、5月龄进行3剂基础免疫,在18月龄进行1剂加强免疫。 对婴儿推荐最佳注射部位为大腿前外侧,对于基础免疫程序接种没有完成(即接种少于3个剂次)的婴儿通常可考虑继续接种。
婴儿吐奶是常见的一个现象,首先因为婴儿胃的解剖生理结构的问题,胃呈水平位,胃幽门功能已经完全发育完善,而贲门的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这样就容易造成孩子出现胃食道返流,从而出现吐奶的现象,所以孩子吃奶的时候,一定要防止咽下过多的空气,吃母乳的孩子要把乳头和大部分的乳晕都放在孩子的嘴巴里面,吃奶粉的孩子奶嘴里面一定要充满乳汁,这样就可以避免咽下过多的空气。 同时吃完奶以后一定要把孩子竖着抱起来拍背打嗝,然后再多抱一会,放到小床上的时候,右侧卧位头高脚低位,这样可以防止胃食道返流引起的吐奶现象,如果孩子吐奶频繁,呈喷射样的呕吐,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领孩子去小儿外科检查,看是否有一些外科性的疾病引起的吐奶。
婴儿吐奶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大多数是生理性的反应,因为婴儿胃的解剖生理结构的原因,胃成水平位,幽门功能已经发育完善。 而贲门还比较松弛,这样就容易出现胃食道反流,从而引起婴儿吐奶。孩子在吃奶的过程中,如果咽下过多的空气,而空气比较轻,它要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也容易引起婴儿吐奶。 如果婴儿吐奶比较严重,甚至呈喷射性的呕吐,伴有体重不增现象,还要考虑是否有外科性的疾患,例如先天性幽门肥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