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是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个呼吸道常见的疾病,一旦确诊百日咳,要首选大环内酯类的药物,一般建议服用红霉素或者是阿奇霉素。百日咳治疗的疗程还是比较长的,一般用药2~3周才有明显的效果。 其次,百日咳的孩子咳嗽特别频繁,多表现一个痉挛性的咳嗽。这种情况在服用一些止咳药物的同时,可以考虑给孩子雾化治疗,解除支气管的痉挛,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一些糖皮质激素缓解气道的高反应。通过上述两个方面治疗,一般百日咳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如果孩子即将分娩,要准备如下的这些东西: 首先给孩子要准备日常常用的换洗衣服,换洗的衣服一定要事先进行清洗,衣服一定要纯棉,透气性好的。孩子的包被,睡袋,尿不湿或者是已经清洗过的干净的尿布,湿巾纸。给孩子洗澡用的沐浴露,洗发液,润肤乳,抚触油,要给孩子准备两个比较大一点的毛巾,用于洗澡用。 如果不准备吃母乳的话,还要准备奶瓶奶嘴,奶粉,清洗奶瓶,奶嘴的用具。还要准备长的那种卫生纸。
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胚胎性的恶性肿瘤,恶性度比较高,预后个体差异非常大,多发于肾上腺的髓质。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两岁以下的幼儿,一旦确诊要积极的治疗。 确诊以后进行分期检查,然后开始治疗。治疗的具体方案和肿瘤的大小、肿瘤扩散程度、肿瘤起源部位、患者年龄、肿瘤的染色体及基因变异情况等因素有关系。 医生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得出患者癌症危险度分级(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并据此制定包括手术、化疗、放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及其联合治疗在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本病恶性度高,预后不好,所以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手足口和臀部这些部位出现散在的斑丘疹和丘疱疹为特征的出疹性疾病,愈后良好,属于传染性疾病。 手足口病前期的症状主要是有发烧和口痛,孩子不愿意吃东西,可伴有流鼻涕,稍微有一些咳嗽和咽痛的表现。对孩子进行体检的时候,可以发现口腔黏膜有散在的小疱疹,或者是已经破溃成浅溃疡,主要是在舌面,颊粘膜,上颚和唇内侧粘膜处。随后才会出现皮疹,主要在手足这些地方。 一开始是斑丘疹,以后会转为丘疱疹,一般这个皮疹呈离心性的分布。皮疹数量可以是几个到几十个,一些轻的病例仅仅表现为皮疹或者是疱疹性咽峡炎的表现。
孩子进入叛逆期,家长还是比较头疼的,孩子不服管教,而且言语比较激烈,你跟他说什么他都是对着干。 这种情况下首先家长们不能急躁。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情况,和孩子好好的交流,明确孩子内心的想法,其次家长一定不要过多的指责孩子,也不要频繁的唠叨孩子,而是要陪伴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孩子解决一些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同时在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也不能够过多的接触电脑手机这些,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受到惊吓以后,首先我们要对孩子进行安抚,尽快领孩子离开受到惊吓的地方,选择一个使孩子能够安静下来的地方,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吸引孩子,尽快让孩子忘掉这个惊吓的事情。 家长给孩子多讲一些故事,尽量使孩子愉悦起来,以后尽量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小孩子还不能够自己保证自己的安全,所以一定要在家长的视野范围内活动,对孩子做好保护工作,确保孩子的安全。这样才能尽量避免一些意外的发生。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神经系统传染病,症状分为5期,前驱期主要是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 瘫痪前期是经过2~6天静止期再次发热,呈全身兴奋状态可伴有呕吐、咽痛、肌痛、感觉过敏,有脑膜刺激症和脑脊液白细胞增多。 瘫痪期主要是与上期第三四天开始,随着发热而加重,热退以后瘫痪不再进展。 恢复期是指瘫痪后1~2周,病肌逐渐恢复功能,一般是从肢体的末端开始。 后遗症期是指由于神经组织损害严重,瘫痪不易恢复,受累肌群萎缩造成躯肢畸形。
生长素是指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生长激素有代谢调理的作用,它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对脂肪有分解作用。 长期的这个用生长激素,可以导致血中葡萄糖浓度的上升,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了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生长激素可以使细胞内的钾磷酸盐滞留,引起水钠滞留。 生长激素主要是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促进骨生长使骨长度增加,生长激素可以提高外周淋巴细胞的数目和淋巴细胞对外界刺激源的反应能力,所以有增强免疫的作用。 同时生长激素有增加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的作用。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神经系统传染病,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迟缓型肌肉麻痹,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患者在潜伏期末开始由鼻咽分泌物和粪便中排出病毒下,病毒污染在用具,玩具,食品或水源,易感者接触或使用后可以感染。好发年龄为4个月到5岁。 所以在疾病的最初一周内,一定要强调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双重隔离。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的缺乏所导致的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典型的苯丙酮尿症是由于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4羟化酶。 苯丙酮尿症的孩子出生时一般正常,大多在3~6个月时出现症状,一岁左右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出生以后,皮肤和毛发逐渐变成浅淡色,虹膜色素减少。 患儿可以有一种特殊的发霉样鼠尿气味儿,这是由于尿和汗液排出苯乙酸的原因。苯丙酮尿症是少数可以治疗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所以一定要做到早期的确诊和治疗,从而避免产生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我国目前已经对全部的新生儿采取了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检查,其目的就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