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肾脏囊肿要不要紧,应根据囊肿大小而定。 如果女性肾脏囊肿比较小,且没有什么症状就不要紧,不用特殊处理,定期进行复查,观察囊肿的变化。如肾脏囊肿比较大,可能压迫肾脏周围的组织,引起腰部酸胀、疼痛造成肾脏萎缩,影响到肾脏功能就比较要紧,需要采取手术切除。 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

女性尿素氮肌酐比值偏高,主要是与患者脱水有关系。比如患者在高温环境下大量汗液丧失、没有及时饮水的情况下,肾小管对水分具有重吸收的作用,尿素氮相应重吸收增多,引起尿素氮肌酐比值偏高。 另外,当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或者存在低血容量,或者蛋白质食物摄入过多等等也是常见的原因。 在正常情况下,尿素氮肌酐比值约为10,尿素氮肌酐比值偏高并不一定代表肾脏功能衰竭。如果是因为脱水因素导致的,需要及时的补充水分,增加尿量,结果就会恢复正常。

尿素氮肌酐偏高说明存在肾功能受损,受损的程度属于轻度。 引起尿素氮肌酐偏高的原因是很多的,比如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在使用造影剂的时候,如果剂量过大,容易导致肾功能受损,尿素氮肌酐会偏高。除此以外,慢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多囊肾也是导致肾功能受损常见的原因。 针对尿素氮肌酐偏高的患者,平常需要休息,避免感染。一旦出现感染,要及时药物治疗,同时要避免劳累。要针对原发疾病及并发症进行治疗,比如控制血压、降低尿蛋白。

临床上当发现尿素氮肌酐比值偏高,一般多见于患者蛋白质的食物摄入过多,也与患者发烧,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有关系。除此以外,如果患者脱水、大量汗液丧失、低血容量引起肾脏供血不足,尿素氮被重吸收过多,也会导致尿素氮肌酐比值偏高。 正常情况下尿素氮肌酐比值约为10,尿素氮肌酐均是反应肾功能指标。当肾功能出现下降的时候,尿素氮肌酐均升高。尿素氮肌酐偏高以后,需要寻找各种原因。如果是因为缺水,需要及时的补充液体。

临床上尿素氮的正常值是3.5~7.1mmol/L,不分性别,男女尿素氮的值是相同的。肌酐是分性别的,男性肌酐正常值的范围是在53-106μmol/L ,而女性肌酐值的范围是在44-97μmol/L 。 如果尿素氮、肌酐同时超过正常值的范围,说明存在肾功能不全。单独的尿素氮升高可能与生理性的因素有关系,比如患者蛋白质的食物摄入过多,或者饮水过少有关系。单独的肌酐升高,可能与患者体重过大、肌肉含量过多有关系。

尿尿有血说明有血尿。临床上引起血尿的原因是很多的,需要根据患者的伴随临床症状,选择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比如要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超声等等,根据诊断进行相应的治疗。 一、伴随尿频、尿急、排尿疼痛感,要考虑尿路感染,需要多饮水,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二、伴随水肿、尿蛋白增多、高血压等等,考虑肾小球肾炎,一般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要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三、肾脏恶性肿瘤性的疾病,需进行手术治疗。

尿检有隐血1个加号,一般来说病情并不严重。 发生的原因与很多因素有关系,比如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或者有些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治疗、长期劳累,或者因为检验误差都可以出现尿检隐血1个加号。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提示有肾脏疾病,也是无需治疗的。 长期尿检隐血1个加号,需要分析病因,比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患者在出现血尿的同时,也会出现隐血阳性。其他的疾病有膀胱炎、肾盂肾炎、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等。平常需要多饮水,及时排尿,定期复查尿常规。

尿检隐血3个+,一般提示有血尿,也就是与肾脏疾病有关系,最常见的是与泌尿系统感染有关系,比如急性膀胱炎。在受到细菌感染的时候,膀胱黏膜充血引起部分毛细血管破裂导致血尿,尿液中的红细胞破碎释放血红蛋白引起隐血3+。另外,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肾脏血管性的疾病都是常见的原因。 非肾脏疾病也可以导致尿隐血3+,主要与溶血性贫血或者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有关系。根据伴随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可以得出正确的诊断。

尿毒症是不会传染给别人。 因为尿毒症是一种肾脏功能严重衰竭的疾病,不是属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由于导致尿毒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多囊肾导致的尿毒症,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大多数的尿毒症不具有遗传性。所以正常的人群,不会因为与尿毒症患者一起进餐、相互接触而导致尿毒症的发生,尿毒症患者是无需做隔离的。 针对尿毒症治疗的方法主要是肾脏替代治疗,比如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如果条件合适,还可以选择肾移植治疗。

尿蛋白阳性有可能会自愈。尤其是对于生理性的原因,导致的尿蛋白阳性。当外在的诱因去除以后,尿蛋白就会自动痊愈。 在某些肾脏疾病的患者中,比如急性肾炎、膜性肾病等等表现,有尿蛋白增多,在不需要使用药物的情况下,会有自愈的可能,也有尿蛋白阳性的患者病情是不能自愈的,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尿蛋白会反复发作,尿蛋白的程度时轻时重,对这种患者一定要避免感染和出现劳累。 所以根据病情,调整不同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