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血还带有血块,可能是肠道息肉、痔疮等原因引起的。 如果肠道息肉的直径比较大造成肠管空间狭窄,经常受到粪便的摩擦导致息肉表面的黏膜发生糜烂、渗出血液,血液凝聚成块引起大便带有血块;长了痔疮后会造成肠管的空间狭窄、排便受阻,会造成腹压增高引起痔核的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凝聚成块导致大便排血块。 不明原因的大便出血需要前往肛肠科就诊,明确病因后给予对症治疗。
大便出血粉红色,可能是饮食因素、肛裂、痔疮等原因引起。 如果饮食中摄入过多红色的食物,比如红色火龙果,较多的红色素没有被人体完全吸收,排入肠道,引起大便是粉红色,以为是大便出血。通过改变饮食结构,不要吃红色的食物,就可以让大便的颜色恢复正常。 另外,也有可能是肛裂引起,由于排便时用力过度造成肛管的皮肤被撑裂,引起大便出血粉红色。也不排除是痔疮引起,排便时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大便出血粉红色。
排便出血呈暗红色,可能是直肠息肉、直肠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的。 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隆起的赘生物。如果息肉的数量较多或者单个息肉体积比较大,会造成肛管的空间变得狭窄,粪便排出受到摩擦,造成息肉出现糜烂、渗出血液,引起排暗红色的血便。 也有可能是直肠恶性肿瘤引起的。由于肿物表面会出现腐烂、破溃、渗出血液,也会造成排便出血,血液呈暗红色伴有身体消瘦、乏力等症状。
大便出血伴有疼痛感,可能是肛管的皮肤被撑裂、肛乳头瘤引起。 如果经常饮食结构不合理、饮水量不足、吃燥热的食物,容易导致大便干燥坚硬。排便时用力过度,会造成肛管的皮肤被撑裂,引起大便出血伴有肛门疼痛感。而且疼痛比较剧烈,像刀割一样。 也有可能是肛乳头瘤引起,由于肛乳头瘤对肛门的神经造成压迫,引起肛门疼痛,排便时会加重疼痛感,伴有大便出血。
大便出鲜血、肛门胀痛可能是痔疮导致。 痔疮是由于肛管和直肠末端的静脉淤积形成的血管团。痔疮脱出肛门无法回纳进肛门,引起充血、水肿,甚至发生嵌顿,造成肛门坠胀、疼痛。排便时腹压增高造成毛细血管发生破裂,引起大便出鲜血。 建议可以先应用药物治疗,用复方黄柏洗液熏蒸坐浴、肛门内塞痔疮栓,外涂金黄膏、口服化痔胶囊等药物,改善肛门胀痛出血,必要时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排便出鲜血、肛门痒可能是痔疮、肛裂等原因引起的。 痔疮的本质是血管团,表面有较丰富的毛细血管,排便时腹压增高会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引起排便出血;当痔核脱出肛门形成嵌顿、肛门括约肌松弛,会导致肠道内的液体外流,引起肛门的皮肤受到刺激,引起瘙痒。 肛裂是由于排便过度用力引起的。每次排便会加深裂口,引起排便出血伴有肛门剧烈的疼痛,裂口分泌的炎性分泌物会引起肛门瘙痒。
排便擦屁股时纸上有血,可能是肛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原因引起。 肛裂是由于便秘引起的。经常大便干燥坚硬,排便时过度费力,会造成肛管的皮肤被撑裂,引起排便出血,导致擦屁股的时候纸上有血,伴有肛门强烈的疼痛感。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是由于长期炎症的刺激,造成肠道黏膜溃烂、渗出血液,引起排黏液的脓血便,导致擦屁股的时候纸上有血,伴有腹痛、腹泻等临床表现。
大便擦屁股带血,可能是痔疮、肛裂等原因引起的。 痔疮的本质,是痔区血管扩张淤积形成的血管团,表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排便时由于腹部压力增高,会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大便出血。 擦屁股带血也有可能是肛裂引起的,经常便秘的人群,由于排便时过度用力会造成肛管皮肤被撑裂开,导致擦屁股带血,伴有肛门刀割般的疼痛。需前往肛肠科做相关检查,确诊病因后给予对症治疗。
大便不成形、肛门坠胀,考虑是肠道感染引起的。 肠道受到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后,会造成肠道蠕动亢进,引起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经常想排便。多见于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毒感染。通过化验粪便常规就可以确诊,给予抗病毒、止泻的药物治疗;如果合并细菌感染,需要给予头孢拉定等抗生素,结合蒙脱石散、布拉氏酵母菌综合治疗。 治疗期间,要以流质、半流质的食物为主。
大便不成形有时拉血,可能与肠道感染、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恶性肿瘤等原因有关。 首先,肠道如果受到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对肠道的粘膜会造成侵蚀,引起肠道粘膜发生糜烂渗出血液,肠道蠕动亢进从而导致大便不成形,有时拉血; 其次,溃疡性结肠炎也会引起大便不成形,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排粘液便; 另外,肠道恶性肿瘤由于肿物表面的粘膜会发生破溃腐败,渗出血液,表现为排粘液的脓血便,伴有身体消瘦、贫血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