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不疼痛的时候,要坚持低嘌呤饮食、控制体重和合理用药预防复发。 不痛的时候也就是痛风的缓解期治疗非常重要,在低嘌呤饮食,每天多饮水、控制体重的基础上,应用降尿酸的药物控制在360ummol/L或300ummol/L以下,既预防复发,也降低心血管风险。 药物治疗必须是长程控制,血尿酸要持续达标才行。
糖尿病可以怀孕生孩子。 有备孕要求的糖尿病患者,首先要控制好血糖。 备孕期间要注意降糖药物的选择,一般是接受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达标后才受孕。受孕前应该接受全面的检查,由内分泌和妇产科医师共同评估是否适合妊娠。 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糖尿病都和先兆子痫、大于胎龄儿、剖宫产及肩难产等母婴并发症有关。
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绝大多数的菜和水果。 吃水果的时间上,应该在两餐之间血糖较低的时候。 最适合吃糖分相对不高的水果樱桃、草莓、柚子、火龙果、青苹果等。 蔬菜原则上少用含淀粉高的食品,如山药、芋头、芋儿等。而含热能低的蔬菜,如青菜、白菜、黄瓜、冬瓜、番茄、豆腐、黄豆芽等,可以稍微放开一点吃。
糖尿病人的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表现。 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所以有自发酮症酸中毒的倾向。 而2型糖尿病人在一定的诱因下也会出现酮症酸中毒,最常见的诱因是各种感染,包括泌尿系的感染、呼吸道的感染等。 其他诱因包括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的减量或经历各种应激、酗酒等。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以选择的药物较多。 1、二甲双胍:减轻胰岛素抵抗及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2、噻唑烷二酮类: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降糖。 3、α-糖苷酶抑制剂:减轻高胰岛素血症,改善胰岛素抵抗。 4、SGLT-2抑制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5、GLP-1受体激动剂:改善脂毒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葡萄糖多高才是糖尿病,需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来判断。 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加上空腹血糖≥7mmol/L,或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可以诊断。 如果没有典型临床症状,必须要改日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痛风不能吃嘌呤高的食物,因为饮食因素是引起发作的诱因。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致使尿酸在人体血液内浓度增高导致。 尿酸盐晶体的形成和在关节腔内的沉积,是痛风发病的始动因素。 进食嘌呤高的食物,会造成血尿酸的增高,诱发关节炎,引起肾脏及血管壁等急慢性的炎症损伤,导致心、脑、肾等多器官损害。
痛风患者可以吃豆制品,但要注意种类和量的控制。 干豆是中高嘌呤食物,要严格限量,嫩豆类是中低嘌呤食物,提倡适量食用,豆制品一般是干豆制作,属于严格限量,特别是痛风的急性关节炎期。 此外,豆制品属于植物性食物,限制摄入没有动物性高嘌呤食物严格,牛、羊、猪肉、富含嘌呤的海鲜、浓肉汤才更应该严格限制摄入。
糖尿病高血糖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 急性的危害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昏迷、并发感染性疾病等。 慢性的危害包括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糖尿病控制不好会引起尿毒症。 这和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肾脏疾病有关。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没有任何感觉,常常通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筛查发现。 如果早期没有发现,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加上长期血糖控制不好,合并的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因素,最终会导致慢性肾脏病,逐渐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也就是尿毒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旦诊断,必须分秒必争抢救。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包括: 1、尽快的补液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 2、用小剂量的短效胰岛素降低血糖。 3、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要强调预防为主,平时控制好糖尿病,及时防止感染及其他诱因。
2型糖尿病和1型的区别主要在于胰岛β细胞功能。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多数是青少年起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胰岛素治疗。 而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进行性的分泌不足,后期以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成人。
2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就是没有症状。 糖尿病筛查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此,通过体检能使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得到早期诊断。 20-74岁的人群可以通过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自我评估,风险评估包括年龄、收缩压、体质指数、腰围、家族史、性别等,总分≥25分就属于成年糖尿病高危人群,需要及时做糖尿病筛查。
脚痛风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治疗最有效。 痛风患者的全程管理,需要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坚持低嘌呤饮食,每日适当的多饮水等。 在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要重视降尿酸药物的应用,把尿酸控制在360或300umol/L以下。等到疼痛发作的时候再开始用降尿酸药物是不正确的,会造成关节炎的时间延长。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WHO1999年制定。 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加上空腹血糖≥7mmol/L或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加上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可以诊断糖尿病。 如果没有典型临床症状,必须要改日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注意诊断标准是用静脉血浆葡萄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糖。
任何疾病都有误诊的可能。2型糖尿病的误诊可能会表现在两个方面: 1、没有糖尿病误诊为糖尿病。比如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的应激情况下,出现暂时性的血糖升高。 2、糖尿病的分型误诊。由于糖尿病的高度异质性,可能会造成初诊断时分型不准确,以及一些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原因很隐匿或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没能及时发现。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共病的关系。 经常会出现在同一患者身上,可以同时发现,也可以是先后发现。 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高血压,常常和肾损害加重相关,而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的高血压,通常是多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并存的表现。 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并存是心血管病、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
重大创伤后产生的应激型糖尿病不是都能治愈。 创伤应激后引起的血糖增高,是住院高血糖的主要原因,是否完全恢复和本身的糖代谢状态有关。 有大量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平时没有被识别,由于创伤应激后引起的血糖增高影响胰岛功能,即使创伤应激消失,血糖异常仍然持续存在,评估达到糖尿病的标准,仍然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 1、合理饮食。注意总热量的控制和合理分配、控制糖分的摄入。 2、运动治疗。改善胰岛素的抵抗,有利于血糖的代谢,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3、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及时应用降糖药物治疗,根据病情调整。 4、按要求做好血糖及并发症的监测。 5、接受全面的糖尿病教育。
痛风有变成尿毒症的可能。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痛风性肾病:晚期出现肾功不全及高血压、水肿、贫血等。 2、尿酸性肾石病:发展到肾绞痛、血尿、排尿困难、肾积水等。 3、急性肾衰竭:大量的尿酸盐结晶堵塞在肾小管、肾盂甚至输尿管。 以上是导致及加重肾功能损伤的原因,最终可能进展到慢性肾衰竭、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