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返神经是迷走神经的一个分支,主要的功能就是支配双侧声带的运动。 如果一侧喉返神经出现损伤,临床表现主要就是声音嘶哑。如果双侧喉返神经出现损伤,则表现为呼吸困难。临床上引起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肿瘤性因素导致;外伤性因素导致;或者是手术过程当中医源性损伤。 1.引起喉返神经损伤的常见肿瘤包括甲状腺癌,食管癌,肺癌。由于肿瘤的直接侵犯或者淋巴结转移,造成喉返神经的破坏、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的声音嘶哑。需要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才能够治愈。 2.医源性损伤主要就是在甲状腺手术过程当中引起。所以需要提高手术技能,精细解剖,术中尽量减少对神经的刺激和干扰。 所以如果喉返神经损伤,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对症处理。
孩子张嘴睡觉,不一定是腺样体肥大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因为扁桃体肥大的导致的,或者这两种因素同时存在。 对于小儿睡觉张口呼吸、打鼾,这种情况临床上叫做小儿鼾症。引起小儿鼾症的主要原因就要考虑腺样体肥大或者扁桃体肥大。具体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腺体肥大的程度呈正相关。 过度肥大的腺样体,除了会引起睡觉打鼾,还会导致夜间缺氧,引起生长激素分泌受限,导致小孩身材矮小。甚至会堵塞咽鼓管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小孩听力下降。严重的情况还会导致腺样体面容。对于这种情况还是建议引起足够重视,如果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最好及时手术。 所以对于小孩张嘴睡觉的情况,最好到医院就诊,明确原因对症处理。
孩子流鼻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鼻腔黏膜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导致的。 孩子的家长对于小孩出鼻血一般都非常的紧张,到医院就诊的首要诉求就是排除有没有血液方面的问题,比如白血病等严重的情况。所以对于小孩鼻出血的处理原则,就是建议完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等最基本的检查,排除有没有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白血病等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导致。 如果出血量不多,只是鼻腔黏膜糜烂导致的,可以使用生理性海盐水喷鼻、鱼肝油滴鼻等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如果出血量比较大,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也可以考虑鼻内镜下微波或者双极电凝止血。所以对于小孩流鼻血,最好还是及时到医院就诊对症处理。
感应神经性耳聋的主要病变部位是耳蜗毛细胞,或者听神经。 需要根据病程时间,以及听力下降的程度来综合分析。如果病程时间比较短,则要考虑突发性耳聋。根据听力下降的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感应神经性耳聋。根据听力下降的类型可以分为低频区听力下降,高频区听力下降和平坦型听力下降。 对于轻、中度的听力损失,可以使用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消肿等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一般听力力下降越轻、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对于中重度的听力损失,则考虑和内耳毛细血管栓塞有关,需要联合巴曲酶等药物降纤溶栓对症治疗。 听力损失越重,治疗的效果也就越差。所以,如果有感音神经性耳聋,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积极对症治疗。
如果耳屎很多很频繁,有可能是因为耵聍腺功能比较旺盛,或者是因为外耳道比较狭窄,不利于耳屎排出。 人体外耳道皮肤含有耵聍腺,正常情况下具有分泌耵聍的功能。少许耵聍在外耳道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通过人体的颞颌关节运动作用力带动,耵聍可以自行排除,从而维持外耳道内耵聍的一个平衡状态。 如果是由于耵聍腺功能比较旺盛,分泌的耵聍比较多;或者是由于耳道进水引起耵聍粘连、粘稠不利于排泄;或者是由于外耳道本身比较狭小,都可能会引起耵聍堵塞。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完善耳内镜检查以明确原因。可以使用碳酸氢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将耵聍软化过后,在耳内镜下彻底清理干净。 所以如果耳屎很多很频繁,还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对症处理。
耳膜破了主要的症状就是会引起听力下降。根据耳膜破裂的原因,可以分为外伤性因素和慢性中耳炎导致的炎症性因素: 1.外伤性鼓膜穿孔临床上也非常常见。如果是比较小的穿孔,可能听力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穿孔比较大,则会导致有明显的听力下降。治疗原则就是抗炎、预防感染,小的穿孔有自我愈合的可能;如果穿孔比较大,则需要手术修复。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导致的鼓膜穿孔,往往带有明显的听力下降。如果同时有听骨链吸收破坏,则听力下降的程度会更重。最终也只有通过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炎症病灶,行鼓室重建、修复鼓膜才能提高听力。 所以如果有鼓膜穿孔,还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对症处理。
如果耳朵长了一个包,一按就疼,首先要考虑是炎症性疾病引起,具体原因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部位来综合分析。 1.如果是耳朵前面,耳屏软骨或者耳轮脚前方长的包,首先就要考虑是否是耳前瘘管伴感染形成的局部脓肿。通过血常规或者彩超等检查可以协助明确包块性质。肉眼观察,能够看到明显的耳前瘘管,局部红肿、充血、隆起。需要积极的抗炎治疗,行脓肿切开引流,伤口换药处理。 2.如果是耳朵后面,耳垂后下方长的包,则要考虑是皮脂腺囊肿伴感染。通过彩超等检查可以协助评估包块性质。积极的抗炎对症治疗,等到炎症控制过后手术彻底的切除囊肿才能治愈。 所以如果耳朵长了个包一按就疼,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具体对症治疗。
如果耳朵越掏越痒还流水,考虑是外耳道湿疹。 形成外耳道湿疹的根本原因,还是考虑过敏因素导致的。如果在饮食当中进食到过敏的食物,或者生活当中有接触容易过敏的物质,会导致湿疹样反应。主要就是局部皮肤红肿,瘙痒,炎性渗出。如果外耳道瘙痒,过度的用挖耳勺或者棉签挖耳,可能会引起创面的皮肤破溃,加重了局部的症状和渗出。 治疗方面需要避免接触容易过敏的物质,使用糖皮质激素消肿、抗过敏等对症处理。推荐糠酸莫米松软膏外涂,配合炉甘石洗剂局部外用。有耳朵瘙痒流水还是考虑是湿疹,需要根据情况对症治疗。
如果耳朵像是被气压堵住了这种症状临床上叫做耳闷,导致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 因为中耳腔是一个比较密闭的空腔,通过咽鼓管的途径和外界进行空气的交流和沟通。如果病人有感冒、受凉等因素导致的急性鼻炎、鼻腔粘膜充血肿胀,或者是因为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甲肥大、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都会引起中耳腔内空气无法调节,出现耳闷、耳堵的症状。 治疗方面需要使用收缩鼻腔黏膜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生理性海盐水清洗鼻腔、抗生素抗炎等对症治疗。只有咽鼓管功能恢复过后,耳闷、耳堵的症状才能够缓解。如果有耳朵被堵住的感觉,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对症处理。
耳朵像隔了层膜,这种情况临床上叫做耳闷、耳堵,有可能是因为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的。 中耳腔是一个密闭的空间,仅仅通过咽鼓管和外界相沟通交流,以维持中耳腔内的压力平衡。咽鼓管的开口在鼻咽部,如果病人有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甲肥大,或者鼻咽部有腺样体肥大、肿瘤性病变生长,就会造成咽鼓管功能开放不良,中耳腔的空气无法和外界得到相有效的沟通交流,就会导致耳闷耳堵,甚至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中耳腔积液,分泌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对于这种情况的治疗,需要积极的治疗鼻腔鼻窦的原发疾病,促进咽鼓管功能开放。对于耳朵像隔了层膜的症状,还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