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耳鼻喉科的临床经验来分析,如果鼻子分泌物比较多,那么我们首先需要结合分泌物的性质以及病情的时间长短,有无诱发因素,实验室检查来综合的评估分析。 如果病程时间比较短,分泌物是清亮的鼻涕,那么需要要考虑急性鼻炎或者过敏性鼻炎等因素。治疗可以使用抗病毒的药物,或鼻用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物对症治疗。 如果病情时间比较长,分泌物是以脓鼻涕为主,那么这种情况就要考虑是慢性鼻窦炎。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明确鼻窦炎症的程度和范围。治疗可以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促进黏液运动促排剂,以及治疗鼻炎的中成药等。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好,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如果是耳朵外面发炎,临床上考虑是耳软骨膜炎或者是耳带状疱疹。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分别如下: 1、耳软骨膜炎的诱发因素主要是耳廓表面的皮肤损伤,细菌经破损的皮肤进入,从而导致的软骨膜炎。或者是因为外伤、冻伤过后没有彻底消毒,从而诱发的耳软骨膜炎。由于耳廓软骨血供比较差,炎症感染甚至会导致耳廓畸形坏死,所以需要积极的抗炎对症治疗,以避免不良的并发症。 2、耳带状疱疹属于病毒感染导致的相关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也是耳廓周围的疼痛、红肿,局部有皮疹生长。治疗方面需要使用抗病毒的药物对症治疗,比如阿昔洛韦口服以及外涂。 所以如果耳朵外面发炎了,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症用药治疗。
从耳鼻喉科的临床经验来分析,打耳洞是年轻女孩或者女同志非常喜欢的,爱美的表现。打耳洞的具体时间其实也没有严格的一个限制。夏天打耳洞和冬天打耳洞感染的几率应该差别不大。只是相对来说夏天天气比较热,可能皮肤更容易出汗,但是这个也不会增加感染的几率。 我们要预防打耳洞过后发炎,首先在打耳洞操作的过程中,就要做到无菌操作。因为目前医院一般没有开展打耳洞的这个业务,所以很多时候耳洞都是在外面的地摊上打的。要注意局部的消毒,保持无菌环境,打耳洞的器械也要做好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打耳洞过后可以口服抗生素或者是局部用碘伏消毒,避免沾水。
新冠病毒咽拭子采集部位主要在口咽部,也可以从鼻腔进入,采集鼻咽部。 新冠病毒咽拭子采集,主要是通过比较长的棉签,对病人的口咽部、软腭、悬雍垂、扁桃体炎附近的粘膜进行分泌物的收集。有些医院也将棉签从鼻腔伸入、对鼻咽部的分泌物进行采集。但是相对来说,口咽部的咽试子采集操作比较简单,对病人和操作者的要求也比较低。除了有轻微的咽反射,也不会有明显的特殊不适。如果是从鼻腔进入对鼻咽部的分泌物进行采集,要求就比较高。可能会对病人造成疼痛等不适,甚至会引起创面出血。 所以如果需要进行新冠病毒咽试子采集,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处理。
从耳鼻喉科的临床经验来看,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疾病。鼻中隔偏曲主要形成的原因是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鼻中隔软骨生长速度要快于鼻腔整个鼻骨的生长速度,所以说就造成了鼻中隔的扭曲性的生长。 那么人群当中并不是每个人的鼻中隔都是居中的,大多数病人可能都会有轻微的鼻中隔偏曲的情况。但是只有鼻中隔偏曲比较明显,程度比较重的时候才会有临床症状。所以说鼻中隔左偏是否要紧,首先我们需要取决病人是否有鼻塞、鼻出血等临床症状,第二、要结合鼻中隔偏曲的具体程度来决定。
从耳鼻喉科的临床经验来分析,如果有流不完的鼻涕,就要结合鼻涕的性质来区别看待。 如果是清鼻涕,并伴有鼻痒、打喷嚏的症状,就要考虑是否患有变应性鼻炎或者过敏性鼻炎。如果是浓鼻涕,就要考虑是否患有慢性鼻窦炎,鼻腔鼻窦合并有细菌感染所致。 病情不同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也不同。如果是过敏性鼻炎,采取抗过敏、抗组胺等的治疗方案。如果是慢性鼻窦炎,需要使用鼻用的糖皮质激素,大环内脂类的抗生素,必要时候进行手术治疗。
从耳鼻喉科的临床经验来看,人的外耳道皮肤含有耵聍腺,耵聍腺正常情况下会分泌少量的耵聍。耵聍对外耳道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以保持外耳道的微酸性环境,预防微生物的侵袭。如果说病人的耵聍分泌比较旺盛,或者外耳道有狭窄、弯曲,耵聍排泄受阻,就可能会引起耵聍栓塞。 判断是否耵聍栓塞有两个办法。第1,就是让家人通过肉眼看一下,如果说能够看到耳朵里面堵满了东西,多半是耵聍栓塞。第2,到医院就诊,医生可以通过耳内镜检查,这样更直观了解到耳朵耵聍的堵塞情况,也可以在耳内镜下做治疗,将耵聍取出。
外耳道耵聍堵塞,是我们耳鼻喉科门诊上经常遇到的疾病。那么由于某些病人耵聍分泌比较旺盛,或者由于外耳道比较狭窄,那么这种情况就容易形成外耳朵的耵聍堵塞。 如果耵聍长时间没有清理,就会变得很硬。这种情况我们首先需要使用软化耵聍的药物将耵聍软化,一般我们推荐用碳酸氢钠滴耳,如果局部有炎症,可以配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每次滴耳的话需要浸泡十分钟以上,要点一个星期左右的药物,等到耵聍完全软化过,到医院里边儿在耳内镜下将耵聍用吸引器吸出干净就可以了。
我从耳鼻喉科的临床经验来看,如果有左耳堵塞闷胀感,这种情况我们分析大概有如下的几种可能。第一种原因,就是可能有外耳道耵聍堵塞,如果再加上外耳道有进水,进水过后引起了局部的耵聍膨胀,就会引起耳朵堵塞闷胀感。 第二种原因,分泌性中耳炎,如果中耳腔有积液,那么也会表现为耳堵闷胀感,甚至有听力下降。第三种原因就是突发性耳聋,感应神经性的听力下降。病人也会出现耳朵闷胀感,堵塞感。那么这种情况自己愈合可能性还是不大,建议及时的到医院去就诊,完善耳内镜和电测听诊常规的检查,明确诊断过后再对症的治疗。
从耳鼻喉科的临床经验来分析,如果总是有流鼻血,那么首先我们需要排除有没有血液系统的疾病。常规建议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排除有没有血小板减少,有没有凝血功能不良。如果是凝血系统的疾病引起的鼻出血,那么需要就诊血液内科,积极的治疗原发疾病,这样子才能够解决问题。 排除血液系统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考虑鼻腔的局部黏膜破裂引起的出血。如果天气炎热干燥,或者有鼻中隔偏曲,那么这些相关的原因就会容易诱发鼻腔黏膜的破损出血。建议及时的到医院就诊,做鼻内镜检查,进一步了解鼻腔出血的具体位置,找到出血点过后,我们可以通过电凝凝固止血或者填塞压迫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