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衰等常见病以及心血管急危重症诊疗,熟练掌握冠脉介入诊疗技术。
心脏突然间绞痛一下,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尤其是在门诊。这种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要根据不同的人群进行区分。 对于年轻的患者,尤其是女性,这种绞痛的危害性通常不大,它可能并非心脏绞痛,而是其他部位的疼痛引起的,让人误以为是心脏疼痛。有些对心律失常比较敏感的患者,可能会将早搏的跳动误认为是绞痛,这种情况下的危害性也不大。对于年轻男性而言,情况大致相同,主要病因也相似。 然而,对于有一定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男性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抽烟、高血脂、肥胖等,尤其是年龄达到30岁以上的患者,这种情况可能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建议这类患者最好到医院进行就诊,至少完成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检查,进行初步筛查。如果症状反复出现,一定要咨询心血管专科医生,进一步筛查是否有冠心病的可能性。
心脏刺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通常指的是胸部靠近心脏部位的突然刺痛。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刺痛持续数秒钟,并且能够自行缓解。临床上,这种神经痛多见于肋间神经痛或神经官能症,通常危害性较小。特别是对于年龄不超过40岁的女性,这种刺痛多以神经痛为主,不必过于担心。对于年轻男性,除非存在高血压、高血脂、抽烟等风险因素,且年龄较大,一般也不需要过于担心。
一般来讲,如果心衰已经导致腿部肿胀,那么很可能伴随右心衰的出现。然而,对于左心衰患者,我们会根据心功能进行分级,例如使用Killip分级等。 但对于右心衰引起的腿部肿胀,通常没有明确的分级说法。腿部肿胀的程度当然可以提示病情的严重性,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即腿部肿胀到何种程度就提示心衰到了哪一级。对于左心衰的程度评估,更多会依据心脏彩超的结果来进行。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但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很多时候病人的生命是可以得到挽救的。如果在家中发作急性心衰,首先应该及时拨打120,由120送往医院进行急救,一般会送到急诊科。在急诊科,常规的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心电血氧监护:首先要给病人进行心电和血氧监护,查看患者的心跳、血压等重要体征,以及血氧水平。 2. 调整体位:由于平躺会增加回心血量,从而增加心脏负担,所以应该让病人坐起来,采取半坐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和心脏负担。 3. 吸氧:急性心衰会影响呼吸功能,因此需要给病人吸氧,这对治疗非常重要。 4. 镇静:病人可能会处于惊恐、急躁、暴躁的状态,这会增加心脏耗氧,对治疗不利。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镇静,但必须注意镇静的风险,确保使用得当。 5. 利尿和扩管: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如果体内血容量过多,会进行利尿;如果血压过高,会进行扩管治疗,以减少心脏前后负荷,这种治疗非常有效。 6. 升压和强心药物:如果心衰非常严重,甚至病人合并有休克状态,需要使用升压药物和强心药物来维持病人的血压。 7. 器械辅助循环:在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器械辅助循环的治疗。 8. 透析和脱水治疗:如果病人本身肾功能有问题,可能还需要进行透析和脱水治疗。 9. 呼吸机使用:心衰会影响肺功能和呼吸,甚至造成明显的低氧血症。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包括无创和有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需要先进行气管插管。 以上是可能用到的一些处理措施。
心衰是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临床后期阶段,包含多种疾病,病因多样。治疗心衰应如何进行才能恢复得快? 首先,针对病因的治疗是最佳手段。例如,高血压引起的心衰,通过控制血压可以改善病情;冠心病导致的心衰,通过打通血管来改善;瓣膜病如风湿性心脏病,通过修复或更换瓣膜来解决问题。这些针对病因的治疗是更根本的方法。 除了病因治疗,症状改善也很重要。这包括使用利尿剂、强心药物和扩血管药物等,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迅速纠正心衰症状。长期治疗方面,特别是对于EF值下降的心衰患者,采用新四联方案,将药物滴定到最佳浓度,对心衰的长期治疗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心脏痛的定义可能因人而异,许多人可能认为胸痛就是心脏痛。如果我们将这个问题理解为胸痛,那么答案就变得简单了。 胸痛的原因有很多,因为我们的胸廓从外到内包括皮肤、胸壁肌肉、胸骨、肋骨,内部则有各种神经、包着肺的胸膜、肺部、支气管,还有纵隔、与肺相邻的心脏、心包等,以及大气管等众多组织器官。不同的胸痛表现可能代表不同的病原。 因此,如果出现胸痛,建议到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咨询。
心衰的治疗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治疗措施。治疗时必须结合病因进行,以改善心衰症状。确实有一些药物可以快速改善心衰症状,包括利尿剂、强心药物、扩血管药物和镇静药物。 在心衰急性发作时,这些药物能迅速改善症状。心衰治疗分为两个方面:症状改善和长期治疗。 长期治疗除了考虑病因外,还需根据彩超结果判断心衰类型,区分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和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对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目前能改善预后的药物不多,唯一已知的是SGLT2抑制剂,即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而对于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目前采用的新四联方案包括ACE抑制剂或ARNI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SGLT2抑制剂。 这四种药物组成的新四联方案能有效改善射血分数下降心衰患者的预后。
如何预防心梗,也就是如何预防冠心病,我们需要了解冠心病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一般来讲,最常见的发病因素统称为“四高一抽”。“四高”指的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脂血症,而“一抽”则是指抽烟。可能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危险因素,但主要是指“四高一抽”。 因此,要预防心梗和冠心病,我们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以及进行适当的减重。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吃了药就万事大吉,每个危险因素的控制程度都有其特定的指标,这需要根据个人的危险分层来确定。所以,应该配合专科医生制定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以了解控制效果是否良好。
心梗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相对于普通的心绞痛来说,它属于较轻的情况。然而,如果病情已经发展到心梗阶段,大多数情况下,这已经意味着病情非常严重。 当然,也有少数病人是由于微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心梗,这种情况下的危险性相对较小,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大多数病人的心梗是由主干血管引起的。无论心梗的数值高低,它都提示冠心病的病情已经进入了较为危险的阶段。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这种情况,并进行长期治疗,以确保人体健康。
如果人群中有些人具备了这种“四高一抽”的危险因素,那么具备的因素越多,时间持续得越长,这样的人实际上更容易发作。但并不是说100%会发作,只是它的几率远比一般人要高很多。 所以这个时候,建议大家去完善相关的检查,甚至包括冠脉方面的检查,以确保自己对身体情况有比较详细的了解。
心衰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它是许多心血管疾病发展到最后阶段的表现。 因此,理论上并不存在针对心衰的特效药,因为心衰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可能有一种药物能够包治百病。如果有人声称有特效药,那肯定是骗人的。 治疗心衰的最佳方法是去除心衰的病因,但问题是很多病因实际上是不可逆转的,部分病因可以逆转,部分病因则不能逆转。所以,不存在心衰特效药这种说法。
如果每次深呼吸都会引起胸廓疼痛,人们可能会认为是心脏问题。但请注意,如果这种疼痛与呼吸关系紧密,可能并非心脏引起,而更可能是胸膜疾病,如胸膜炎、气胸或胸膜肿瘤等。 这些情况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呼吸运动会带动胸膜相对运动,如果存在炎症或肿瘤等状况,渗出物或异物摩擦可能会引起疼痛。如果每次疼痛都是由呼吸引起的,那么应更多关注这些胸膜疾病。对于心脏来说,呼吸并不会影响其器官运作,也不会引起疼痛,因此应更多考虑胸膜方面的疾病。
如果突发心梗,大部分情况下可能发生在自己家中或室外,而不是在医疗场所。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保持冷静,然后立即拨打120。通过120迅速转往专业的医疗场所,通常首先会直接前往急诊科,并开设绿色通道进行救治。 因此,如果认为自己发生心梗的几率较大,应尽量待在专业医疗场所附近,避免远离医疗设施。如果在远离医疗场所的地方发作心梗,将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由于普通人不具备专业常识和条件,通常很难自行处理这种紧急情况。
熬夜后心脏隐隐作痛,这种疼痛通常出现在胸部靠近心脏的部位,是胸痛鉴别诊断的一部分。对于不同人群,这种疼痛的原因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对于年轻人来说,由于心脏基础病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经过充分休息后,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恢复,通常不会有太大问题。 然而,对于绝经后的女性、年龄较大的男性,尤其是40岁以后的人群,冠心病的发病趋势正在逐渐年轻化,30多岁的人也需要注意。如果这些人还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或者有抽烟和肥胖的习惯,那么他们应该特别注意,并最好咨询心血管专科医生,以进一步排除冠心病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在临床上,手麻很少被当作心梗的前兆,这种说法比较少见。实际上,手麻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性更大。 心梗的前兆通常不会提到手麻,尽管确实存在一些相关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能提示患者未来有较高的风险,但心梗前兆很少会这样描述。
心脏部位隐隐作痛,可能让人担忧是否与心脏疾病有关。对于胸部的隐隐作痛,尤其是靠近心脏的部位,并不一定是由心脏引起的。这个问题需要根据人群大致进行区分。 首先,从问题的询问方式可以看出,大家普遍担心的是心脏方面的疾病。对于女性,尤其是绝经前的女性,除非存在先天性心脏病或后天急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否则胸痛的情况较少,通常指的是冠心病,但可能性不大。 因此,这时应关注是否存在焦虑、压力大等情绪问题,同时注意是否有心脏以外的其他问题,如肺部疾病、胸壁疾病等。对于年轻男性,如果没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抽烟等危险因素,也应更多考虑情绪或心脏以外的病因。而对于年龄偏大的男性,特别是40岁以后,如果有抽烟习惯,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或家族中有冠心病史,应特别关注并排除冠心病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一步找专科医生咨询,甚至进行冠心病排除的检查,以确保安全。
心梗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如果家族中有早发冠心病的家族史,尤其是父母在较年轻时就发病,这些患者应该特别注意。然而,通过临床具体病例观察,这些具有遗传倾向的病人实际上遗传的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例如,我们见过许多病例,家族中几代人都有冠心病,但具体检查发现每一代人都有明显的危险因素,最常见的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还有些病人一家几代人都有高血压。 我个人认为,遗传实际上遗传的是这些危险因素。如果大家想要检查,应该从这些危险因素入手,并尽早进行。如果发现确实存在这些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控制,应该可以减少发病倾向。
心衰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因为它是一种特殊的疾病,通常代表着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了晚期阶段,形成了一个临床综合征。 诊断心衰首先需要识别心衰的症状,左心衰和右心衰的症状有所不同,包括气促、水肿等。此外,体征也是诊断的重要部分,例如左心衰患者肺部可能有随体位移动的湿啰音,而右心衰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浮肿、腹水等体征。检查手段包括心电图、胸片和心脏彩超等,这些都能提示患者是否存在心衰。 目前,BNP和NT-proBNP这两项指标的检测被广泛使用,如果这两项指标超过一定值,基本上可以确诊患者患有心衰。因此,NT-proBNP在诊断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通常会结合这两项指标对患者进行诊断。
心脏彩超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它主要观察心脏室壁的运动和瓣膜的开合功能是否正常。当患者因缺血导致室壁运动减弱或异常时,心脏彩超可以提示可能存在冠心病。然而,对于心梗的诊断,需要结合抽血化验,特别是肌钙蛋白是否超过正常上限,才能确诊。因此,心脏彩超并不能直接确诊心梗。
实际上,临床上并没有确切的说法来预测心梗的前兆。但是,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提前做出一定的预测。 首先,包括病人的症状,如果病人已经确定了冠心病,并且具有一定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在此基础上,如果病人出现发作症状的加重、发作频率的增多等,可以预测到病变可能在逐渐进展,这时从心绞痛发展为心梗的可能性较大。其次,如果有条件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我们可以发现病变已经较前明显有进展,狭窄程度较前明显增加,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认为病人出现心梗的几率较其他病人更大。 所以,一般来讲,我们会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预测,但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症状,说一发生就一定要心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