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胫骨前肌系小腿前群肌之一,趾长伸肌踇长伸肌共同起自胫腓骨上端,于骨间膜下行,经小腿横韧带和十字韧带的深处止于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底,此肌可以使足背屈并内翻足心。 当足骨固定时,与其他肌共同收缩,可使小腿前倾,腓深神经支配胫骨前肌 。其次,胫骨外侧面肌腱向下经踝关节前方至足的内侧缘止于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的足底面,胫骨前肌可伸踝关节,可使足内翻。该肌腓深神经(腰45,腰5骶1)支配。

髌骨软化就是髌骨的软骨损伤引起的退行变化,包括软骨的肿胀,破碎,脱落和腐蚀等病变,最后,股骨与髌骨相对应的关节面也同样发生变化,逐渐形成髌股关节的反应性增生,后期将形成骨性关节炎。 它的致病因素很多,主要考虑生物力学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膝部直接外伤可引起髌骨软骨或者软骨下骨折,因多次损伤,运动伤引起软骨退行性变化,软骨面粗燥,失去光华,严重者软骨脱落,骨质暴露,相对应的股骨关节面也受到损伤,损伤部位多在髌骨中心。 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且多有明显的外伤史或有慢性积累性小损伤,主要症状是膝关节髌骨后疼痛轻重不一,一般平地走路症状不显,在下蹲起立,上下楼,上下坡时会疼痛加重。

腰椎穿刺系临床常用的一种诊疗操作,可用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炎症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脊髓病变,疑有颅内占位病变,对诊断不明的神经系统疾病及气颅,椎管造影等。 亦用于因脑积液压力过高的放液,注入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腰椎穿刺前应注意局部皮肤软组织有炎症时不可穿刺。 颅内明显压力增高有脑疝征象者不能穿刺,病情危重处于休克或濒于休克者不能穿刺,有脊髓压迫症状,脊髓功能已处于完全消失临界状态不可穿刺,穿刺术后预防头疼,脑疝形成和感染的发生。

耻骨分离是指骨盆前方两侧耻骨纤维软骨联合处,即耻骨联合处,因外力而发生错位,表现耻骨联合距离增宽或上下错动出现局部疼痛和下肢抬举困难等木能障碍的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有人也成耻骨联合错缝,耻骨联合是由两块纤维间盘组成,两个间盘之间有一耻骨联合腔,耻骨联合上下左右均有韧带加强,一般情况下比较牢固结实,正常人两耻骨之间距离约4到5毫米,无上下错位现象,耻骨联合是微动关节,靠耻骨韧带连接,当韧带受伤就会出现分离而产生症状。

椎管狭窄是指各种原因导致构成椎管的骨性结构或者软组织异常,引起位于管道中的马尾神经或神经受压或受刺激产生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二便异常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表现的综合症。 按照发病部位可分为颈椎管狭窄、胸椎管狭窄及腰椎管狭窄,按照发病的原因可分为先天性椎管狭窄和后天获得性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的造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先天发育异常,脊柱发育异常椎管的前后径和左右径一致性狭窄引起脊髓马尾或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症状。 二脊柱退行性变,脊柱可发生假性滑脱或增生,导致椎管狭窄。 三脊椎滑脱,当滑脱时上下椎管移位导致椎管进一步狭窄,四医源性狭窄。 五暴力创伤,脊髓受到暴力外伤,尤其造成骨折时会引起椎管狭窄。 六其他,如畸形骨病,也可引起椎管狭窄。

腰椎膨出,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症或髓核膨出症,当在劳动或体育活动时,腰部遭受扭闪和撞击,抬重物时用力过猛,过度劳累等受伤而引起纤维间盘的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口脱出,刺激或者压迫脊髓神经根而产生腰腿痛。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基本的因素,随年龄增长,纤维环或是髓核含水量减少,间盘变薄,结构松弛,弹性降低,积累劳损是椎间盘变性的原因,膨出是髓核纤维环有部分破裂,而表层完整,髓核在压力的作用下向椎管均匀膨胀,凸出表面光滑。

肋骨外翻是指最下缘的肋骨超出身体的外缘的现象,肋骨外翻是由于人的胸骨最下面的两条肋骨不是跟胸骨连在一起的,而且孩子在吸气呼吸时,腹部运动幅度比较大,肋骨比较软的情况下会出现肋骨外翻的现象。 婴儿肋骨外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婴儿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一种是单纯的肋骨发育畸形。很多人认为肋骨外翻是佝偻病的临床表现,但佝偻病的临床表现没有肋骨外翻,而是肋串珠,肋软骨沟。让孩子平卧最下缘的肋骨超出身体的外缘,婴儿肋骨有个生理性外翻,随着发育会逐渐接近成人,还有可能就是肋骨发育畸形等,所以肋骨外翻不等于佝偻病,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并没有肋骨外翻。

骨盆前倾是骨盆位置偏移的病态现象,较正常的骨盆位置向前倾斜一定的角度,盆前倾最明显的症状是臀部后凸,腰臀比,BMR值和体重都在正常范围,小腹仍旧前凸。 矫正骨盆前倾的方法,做踩书实验。赤足,前脚掌踩一本20毫米厚的书,脚跟踩地,感觉一下重心是不是后移了,腰是不是比平时直了一些,症状是否有所缓解,时间越长越好。 骨盆长时间前倾不但影响美观,严重会加重下背部及颈部的负担,造成疼痛与颈肩酸痛等问题,甚至影响到其它骨骼肌的健康。

血气不足也称之为气血不足,这是中医里的概念。 气血不足,一般形容女性气血充足才会气色好,如果女性长期气血不足就会导致面色暗淡、皮肤粗糙、早衰等。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体征表现来自测一下自己的气血是否充足,气血不足看精神状态、眼睛、皮肤、头发、手、牙齿、生理,如果畏寒怕冷,容易出汗、内分泌失调、痛经及容易虚胖等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脊髓空洞症是由许多病因引起的,治疗上主要以手术为主,一般应积极寻找病因,只有针对病因进行有效治疗,才能够使症状得到缓解和控制。 如有小脑扁桃体下疝引起的脊髓空洞症,多采用后颅窝减压术,对于环枕部前方畸形压迫所致的脊髓空洞症,可考虑前路减压术。 经口咽入路,去除病理性骨畸形,对于没有明确病因引起的脊髓空洞症,空洞程度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脊髓空洞分流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