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总有湿热感的患者,主要表现有如下症状: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口中发甜有黏腻感,大便稀溏不爽,小便黄,肢体困重,口渴但不想饮水。对于湿热证,治疗以清热化湿为主。但对于湿热重的患者可以用龙胆泻肝汤,对于湿热较轻的患者可以用温胆汤。同时也可以用一些茯苓,薏米,红豆,绿豆,陈皮,山药等来食疗,并注意避免上述致病原因;
自汗是指白天容易出汗 ,活动后加重的现象。在中医上,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既往病史、舌苔脉象等可分为实证与虚证。今天我们主要讲实证自汗。实证自汗一般是体内有湿热所致,常表现为汗出,以头部、前胸后背出汗较多,汗液多呈黄色,面色红赤,不易控制自身情绪,口苦口干,小便色黄,大便干结等症。对于自汗实证,可以使用龙胆泻肝汤。另外,汗出之时,我们应该避风寒,避免感冒。
打嗝,中医上叫做呃逆,是指胃部气体向上,出现喉间连连作声、声短而频繁、难以控制的现象。打嗝病因可见如下:饮食不当、情绪抑郁不舒畅、身体太过虚弱等。其中因为情绪不舒畅引起的打嗝我们称为气机郁滞证。具体表现为:打嗝,常因情绪变化而诱发或者加重,前胸有憋闷感,腹部有胀满感,食欲不振,放屁后腹胀的症状可减轻。对于这一型患者治法为“顺气解郁、和胃降逆”。可以使用五磨饮子加减来对证治疗。具体用药还需要面诊后给予处理。
口腔干燥简称口干,多见于女性和老年人,常是多种疾病的信号。中医认为口干多由肝肾阴虚、津不上承引起,或由热盛津伤、煎灼津液所引起。 对于阴液不足导致口干的患者可以给以滋阴清热生津治疗;因热盛伤津致口干的患者可给予清热泻火生津治疗。治疗效果较好。西医中口干多见于糖尿病、甲亢、干燥综合征等,需完善检查来缺定诊断。
胃火的病人要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如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而且要注意远离煎炸、辛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少吃羊肉、狗肉、胡椒、花椒等,否则会助长胃热。 另外,可以将川莲、灯芯花、莲子芯、麦冬、金银花、菊花、薄荷、鲜芦根等煎水当茶喝。 也可以以榨汁机榨取西瓜汁150毫升、梨汁80毫升、白菜汁50毫升制成“西瓜饮”,混合后凉饮。
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后,机体活动代谢功能低下的临床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怕冷、畏寒、心动过缓、食欲不振、周身乏力、肢体困倦沉重、反应迟钝、目光呆滞、面色萎黄等症。 以上症状在中医辩证中主要辩证为脾肾阳虚。治疗上可以在给予补充甲状腺素片的基础上,加用右归丸或者金匮肾气丸以温肾健脾治疗轻症的甲减患者预后良好。
年轻人阳虚,主要指肾阳虚衰;多因素体阳虚、房劳过度、久病伤及肾阳等导致 ;具体症状表现如下:腰膝酸软冷痛,畏寒肢冷,下肢尤甚,头晕目眩,面色恍白或者黧黑,精神萎靡,性欲减退,五更泄泻,完谷不化等; 我们可以通过食疗来治疗。补阳可食用的食物包括:紫河车(即胎盘)、核桃仁、冬虫夏草、海参、鲍鱼、泥鳅、动物肾脏、海带、韭菜、坚果果仁、牛羊肉、鹿肉、公鸡、龙眼肉、鸡肉、海虾、鸡蛋、狗肉等;食疗方上有以下:海参蛋羹、韭菜花炒鸡蛋、补肾壮腰等、补肾壮阳方等。
大便干燥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大便困难,便秘,大便带血等。对于大便干燥的防治,平时饮食中可以吃含膳食纤维多的蔬菜比如韭菜、芹菜、菠菜和新鲜的水果,晨起空腹喝蜂蜜水,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同时避免暴饮暴食,适量多吃粗粮杂粮,不要久站久坐。另外多参加强体育锻炼可改善胃肠道的蠕动,而且提高腹部和会阴部肌肉的肌力,有利于促进大便通畅。
中医上,闷闷不乐、肝气郁结会影响到脾,导致脾虚。这是因为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失健运。常表现为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如雷鸣般作响,攻窜疼痛,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等。 对于这样的患者可以使用抑肝扶脾治疗方法。同时这类人群,平时也应注意调畅情志,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更好的康复。
红枣,在中药上常有以下两个作用: (1)能补气健脾,可以用于治疗脾虚食欲不振,大便稀溏。 (2)能养血安神,可以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导致的面色萎黄。 而阳虚:指机体阳气虚衰,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阳虚可见怕冷、怕风,肢体困倦无力,进食生冷后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阳虚的治疗原则为温阳散寒。根据上述红枣的功效可以看出红枣是没有明显温阳效果的,因此对于阳虚单独使用红枣效果欠佳,可以与其他药物合用来用于治疗阳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