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病人容易爱出汗,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第一,冠心病发作的时候,患者会出现心前区不适,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这时患者会因为疼痛不适的症状而出现出汗。 第二,冠心病患者活动耐量下降,部分患者可能合并有心功能不全。活动时间长了以后,心脏有可能出现不适的症状,同时会伴有全身无力。 既往有冠心病的患者应避免过度的疲劳,每天应定时服用抗血小板、调脂类的药物。

冠心病的前期主要以药物保守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第一,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例如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等。 第二,抗动脉硬化稳定斑块的药物。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第三,硝酸酯类药物。主要以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为主,例如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 第四,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常用的药物为曲美他嗪。 冠心病的患者还需要积极的控制基础疾病,使用药物调整血压、血糖等。饮食需要低盐低脂饮食,不要吸烟。

冠心病的患者脸肿,考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如果患者在夜间睡眠之前也喝了大量的水,清晨起床的时候会出现面部轻度浮肿的症状,一般通过人体的代谢后会逐渐的消失,不需要系统的治疗。 第二,心功能不全。如果冠心病合并了心功能不全,患者会出现颜面及肢体浮肿的症状,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等不适的症状,可通过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消除水肿。 第三,有肾功能不全,由于大量的尿蛋白漏出,导致低蛋白血症,也会导致脸肿,下肢浮肿等。

冠心病的患者建议低盐低脂饮食。平常应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矿物质、锌等,除有抗氧化保护血管的作用之外,还能补充人体的营养,同时还有预防便秘的作用。 冠心病的患者还应适当的食用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鸡肉,鸭肉,鱼肉,牛肉,其中鱼肉最好含胆固醇低,植物蛋白,比如豆腐豆浆、花生、坚果也可以吃。 冠心病患者应禁止食用高盐高脂的食物,会使动脉硬化进一步加重,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更年期由于患者雌激素水平下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会出现血压波动性的症状。 患者会伴有头晕,头痛,恶心等不适的症状,还会伴有烦躁,易怒,失眠多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果患者血压不平稳,需要调整用药使血压达标。 同时能改善患者的情绪,必要的时候可以服用雌激素调理。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稳,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加重,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脂高血压的病人吃葵花籽油、橄榄油是比较好的。 这些油脂主要含的是不饱和脂肪酸,发生高脂血症的几率要低。建议患者不要食用动物性的油脂,动物内脏和肥肉,长期的应用会引起高脂血症,会使血管发生动脉硬化或原有动脉硬化加重,从而可能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患者每天应食用绿叶的蔬菜水果可以增加人体的代谢,同时富含有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同时每天应坚持有氧运动。

高血压患者运动的最佳时间是在下午。 因为人的血压会呈现一种波动性,主要体现在早晨和下午,会出现两个血压的高峰,包括早晨6:00~8:00,以及下午16:00~18:00。建议最好是错开这两个高峰进行运动是最好的,避免血压突然之间增高,导致患者身体不适,甚至会引起脑血管疾病。 所以建议患者在用完晚餐以后,30分钟以上再进行小运动量的活动,一般可以选择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是合适的。

高血压药是需要长期服用的,不要自行停药或减量,避免引起高血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 如果患者服用降血压药物以后,通过饮食运动等方面血压已经明显下降,需要调整用药的时候,可以在医师指导下逐渐的减量,以最低的有效量维持。 患有高血压是不能够停药的,血压降至正常停药后也会导致血压反弹。其次,当患者体液大量丢失的时候血压下降,这时可适当的减少加药物的用量。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的时候,需要停用降压药。

部分高血压药服用后会引起咳嗽的症状,常见的主要为以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包括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依那普利等,这种类型的药物引起的咳嗽患者比较多。药物引起咳嗽的具体的原因不清楚,可能与这类药物可以刺激人体的缓激肽有关,可能和个体的差异有关。 如果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咳嗽,就可以换为是ARB类的药,包括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等,或者是更换为钙离子拮抗剂,比如说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等。

高血压出现心慌的症状,可能是由于血压突然之间增高,人体的血流速度加快,心脏负荷增加,而出现心慌的症状。 可使用长效的降压药物调整血压,当血压出现下降的时候,心慌的症状会逐渐地改善。高血压的患者合并心律失常也会导致心慌,完善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确诊。 如果是高血压患者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导致心力衰竭也会出现心慌。高血压患者如果有低钾血症或者是合并有甲亢等也会出现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