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第一,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等; 第二,延长电位时程药物,例如氨碘酮; 第三,中成药,例如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等; 第四,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例如普罗帕酮等,具有广谱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当发生早搏的时候,患者有明显的不适,需要到医院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
1°房室传导阻滞本身没有特殊症状,不需要治疗。 如果患者有明确的病因,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是由于高钾血症所导致的,应使用葡萄糖酸钙、利尿剂、胰岛素、血液透析等方式降低血钾。如果是由于心肌炎所引起的,应改善心功能。如果是由于普鲁卡因胺、洋地黄等药物所导致的,应根据病情减量或停药。 1°房室传导阻滞是指从心房传导到心室传导过程当中出现延迟,临床上没有明显的症状,也不需要特殊干预。
高血压的患者在食疗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低盐、低脂饮食。少食用高脂、高盐食物,例如腌制食品、油炸食品、肥肉等。 第二,应多食用绿叶蔬菜和水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有利于调整血压。 第三,建议患者多喝牛奶和豆制品。牛奶和豆制品当中含有丰富的钙,钙离子进入人体后,会和钠离子交换,从而会辅助调整血压。
如果出现频发早搏,可采取以下的方式治疗: 第一、建议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情绪平稳。有时情绪激动或过于疲劳的时候,会出现频发早搏。 第二、使用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控制早搏。 第三、中成药。例如稳心颗粒对治疗早搏有一定作用。 第四、如果频发早搏,而且心率超过100次/分以上的,可给于胺碘酮、维拉帕米、普罗帕酮等药物。
房室传导阻滞对人的身体会有严重的危害: 第一、导致晕厥。出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率较慢,绝大部分低于50次/分,甚至小于40次/分,心脏搏出量减小,引起脑部缺血缺氧,从而会导致晕厥的发生。 第二、由于心跳的比较慢,有可能会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同时会引起心绞痛的发生,严重的会引起心肌梗塞。 当出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时候,主要通过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确诊,明确诊断后可考虑起搏器治疗。
早搏是心律不平的一种,心律不平又称为心律不齐。 在临床上早搏分为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等。早搏可见于正常人,也可以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例如当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等发病的时候,会出现早搏。 早搏是否需要治疗和患者的病情有关。如果早搏发生以后,没有明显特殊的症状,以观察病情为主。如果伴有胸闷、气短等不适的症状,需要进行系统的治疗。
急性左心衰的Killip分级的方式主要分为4级。 I级,指患者没有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II级,指有轻度心衰的症状或体征,当听诊的时候,有50%的肺部能听到湿性啰音; III级,有中度的心衰的症状和体症状,听诊的时候,有超过50%以上的肺部能听到湿啰音; IV级,指存在心源性休克。预示着患者将来发生死亡的风险非常高,发病后应立即针对病因纠正心衰。
我国心衰的分度如下: 心功能I级:患者在日常活动的时候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的症状; 心功能II级:患者体力活动稍稍限制,一般活动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的症状; 心功能III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一般活动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心功能IV级:患者不能从事任何的体力活动,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会出现呼吸困难等心衰的症状。
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的区别如下: 第一,发病的部位。房性早搏主要是由于窦房结的起搏点减弱,导致潜在的起搏点起搏,如果起搏点位于心房,引起心房早搏。若异位起搏点来源于心室,称为室性早搏。 第二,心电图的表现。P波提前出现,形态与正常的窦性P波不同,QRS波一般不会出现宽大畸形。而室性早搏发病的时候,会出现QRS波宽大畸形,提前的出现T波和主波方向相反。
冠心病的前兆一般没有明显特殊的症状。患者在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的时候,会出现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的症状,考虑是冠心病的先兆,绝大部分通过休息后会缓解。 冠心病患者绝大部分存在的高风险的因素,例如肥胖、长期吸烟、饮酒,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如果在安静休息的时候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既往有冠心病的病史,应考虑是心绞痛发作,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病情。出现心前区疼痛持续不缓解,不排除是心肌梗塞,应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