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脉搏和心率不一致,主要考虑是心房颤动引起的。 本病的发病的时候会出现脉搏短拙,脉率小于心率。心脏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声音大小不等,强弱不一。心电图检查会出现大小不等的小F波。 确诊房颤需要做心电图或者是动态心电图检查。如果明确是心房纤颤引起的,如果心率增快可服用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药物控制心率。阵发性的心房纤颤可选择药物复律,持续性房颤可以选择射频消融术治疗。
脉搏超过100次/分不一定由疾病引起。 生理情况下也会引起脉搏短时间增快,常见原因有精神因素,当患者情绪激动的时候会引起神经兴奋,这时候会引起脉搏增快。当情绪平稳的时候,脉搏会恢复到正常;运动,当人体进行大运动时候心率会增快,脉搏会随之增加。 病理性原因也会引起脉搏增快。首先考虑是心源性因素,例如冠心病。其次见于贫血、甲亢、感染性因素等。
脉搏86次/分是正常的现象。 正常人安静状态下脉搏在60~100次/分。正常人的脉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劳累、情绪激动、剧烈的劳动,都有可能引起脉搏增快。在病理情况下也会引起脉搏增快的现象,例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贫血,甲亢等,都可能引起脉搏增快。 如果患者平时脉搏小于80次/分以下,突然出现脉搏增快,并伴有明显身体不适的症状,应到医院门诊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脉搏76次/分是正常的。 正常人的脉搏在60~100次/分之间。如果心率小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超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患者目前心跳在76次/分是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 如果患者观察自己的脉搏是否正常,可以做一个心电图。若心电图报告为窦性心率,这个心率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正常的脉搏所对应的是心率,两者是相等的。如果发生心律失常,也有可能脉搏会小于心率。
脉搏116次/分是不一定会猝死的。 临床上很多原因都会引起脉搏增快,包括生理的情况和病理的情况。例如劳累情绪激动,进行大运动量的运动或体育活动的时候,会出现短暂性脉搏增快,这是一种生理的情况,不会引起猝死的。 在病理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脉搏增快,例如当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时,会伴有脉搏增快,并伴有剧烈头痛的症状,如果发生脑疝容易猝死。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有可能发生猝死。
马来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都属于钙拮抗剂,是长效的降压药物。两种药物化学结构上略有区别,在作用机制和临床使用上基本是一样的。 马来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主要作用于高血压的患者,对冠心病也有一定的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改善心脏缺血的作用。副作用基本相似,部分患者服用后都会出现头晕,头痛,牙龈增生,下肢浮肿等不良反应。 如果出现牙龈的重度增生,就需要更换其他类的降压药物;出现头晕、头痛,下肢浮肿,长期服用后能够产生耐受性,这些症状会自然缓解。
罗布麻是一种中药,主要有清热平肝、利水消肿的作用。 临床上的罗布麻是指的复方罗布麻,临床上主要用于高血压的治疗。罗布麻当中含有对抗乌头碱,氯化钙,有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部分患者服用以后,可能会引起腹泻,腹痛,口干,口苦等不适的症状。 过量的使用,有可能会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当患有高血压的时候,建议患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对症治疗。
氯丙嗪过量的时候引起低血压,应首选去甲肾上腺素,它可以逆转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 同时应补充血容量。氯丙嗪所引起的低血压,应禁用肾上腺素。因为肾上腺素具有α和β的作用,而α作用会被氯丙嗪阻断,从而会引起血管扩张的作用,而使血压进一步的下降。 氯丙嗪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分裂的药,主要用于镇静、抗精神病、镇吐、降低体温和基础代谢的作用。
氯吡格雷是治疗心肌缺血的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它可以选择性的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还可以抑制ADP介导的糖蛋白复合物的活化,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氯吡格雷还可以抑制非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对血小板的作用是不可逆的,通过口服以后消化吸收较好。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引起的循环功能障碍性疾病,比如长期应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的治疗。
磷酸肌酸激酶如果低于24单位每升,主要考虑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首先,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其次,严重营养不良的病人也有可能出现磷酸肌酸激酶降低。 磷酸肌酸激酶水平降低,在临床上没有特殊的临床意义。如果患者伴有其他的症状,还需要完善辅助检查。磷酸肌酸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细胞当中,其他的内脏和组织含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