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胃容量比较小第一天约5-7毫升,第二天约10-12毫升,第三天约22-27毫升。 第四天约36-46毫升乒乓球大小,第五天约43-57毫升鸡蛋大小,第六天时约56-75毫升。 第七天约65-85毫升当然奶量增减具有个体差异,需根据宝宝体重及对喂养的反应调整。 如体重较大当然奶量增长较快,如无吐奶精神状态良好可2-3天增加1次奶量,勿加奶过快以免肠道不耐受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尚不明确。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类。前者发生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近,认为主要与摄入不足有关; 晚发性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常发生于生后1~2周,可持续至8~12周。 生理性黄疸一般于生后两周恢复正常,而母乳性黄疸则持续整个母乳喂养过程,母乳喂养后出现血清胆红素升高,停止母乳喂养后48小时内明显下降,除外病理性黄疸,即可诊断。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尚不明确。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类。 前者发生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近,认为主要与摄入不足有关;晚发性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常发生于生后1~2周,可持续至8~12周。 生理性黄疸一般于生后两周恢复正常,而母乳性黄疸则持续整个母乳喂养过程,母乳喂养后出现血清胆红素升高,停止哺乳喂养后48小时内明显下降,除外病理性黄疸,即可诊断。
如果是牛奶蛋白或母乳过敏,可以换深度水解蛋白奶粉,甚至是氨基酸奶粉。如果是乳糖不耐受,可以换无乳糖奶粉。 如果是宝宝长大奶粉需要换阶段,换奶粉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可以是一种奶粉逐渐减少,另一种奶粉逐渐增多,这样宝宝更容易接受,也可以按顿来更换,先加一顿第二种奶粉,以后逐渐增加次数。 应该在孩子身体健康的时候更换奶粉,在更换奶粉的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出现了呕吐、腹泻、便秘、皮肤出疹潮红、哭闹等不良反应,应停止更换奶粉。
对宝宝来说,最靠谱的驱蚊方法就是物理驱蚊。比如:① 穿上浅色的长衣长裤。② 出门避免去草丛树林。③ 用蚊帐、安纱窗。④ 在家开空调。⑤注意勤换洗衣物,避免出汗,家中保持清洁,短时间用灭蚊灯。 蚊香含挥发性物质,会刺激宝宝呼吸道,不建议使用。化学类的驱蚊产品,我们就要看成分了。目前比较安全有效,适合宝宝的驱蚊成分是:避蚊胺(DEET)、驱蚊酯(伊默宁)、埃卡瑞丁(Picaridin)、柠檬桉叶油(OLE)。 第一次使用驱蚊产品前,要注意宝宝是否过敏。妈妈最好先喷在自己手上,然后再给宝宝用。夏天给宝宝勤洗澡也可以减少蚊子的骚扰,因为汗液是吸引蚊子的重要因素。
抽动症指以不自主、突发、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为特点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该病会造成学习、社交方面的障碍,严重者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病因与遗传、神经生化异常、脑结构或功能异常、心理因素等有关,临床症状不随意、突发、快速、重复的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辅助检查脑电图检查、头颅CT、MRI、血常规检查、血沉、铜蓝蛋白检查等。 根据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可有助于诊断鉴别癫痫、舞蹈病等,该病一般预后良好,大多可自行好转。 轻者可予以心理治疗,减轻压力,放松心情。 重者予以镇静药物结合心理治疗,饮食上避免食用含兴奋性物质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膨化食品等。
7价肺炎疫苗指预防肺炎链球菌:4,6B,9V,14,18C,19F,23F这7个血清型的疫苗。这7种血清型是较易感,易耐药,可导致严重后果的血清型。 肺炎链球菌是导致肺炎的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的幼童,且耐药性越来越大;接种该疫苗可以降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几率,降低死亡率,但不能百分之百的避免。因为疫苗是包含了多数的,不是包含了全90多个血清型。且疫苗的保护时限也不是无限期的。
遗尿症指年龄>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发生2次夜间睡眠中尿床,并持续3个月以上,达到上述标准即可诊断遗尿症了。 常见原因为睡眠期间肾脏产生的尿液过多,膀胱功能障碍以及孩子很难从睡眠中被唤醒等。得了遗尿症可严重影响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甚至人格障碍,故需及时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并排除器质性疾病。治疗上家长不应过分责备孩子,调整生活作息及饮食习惯,夜间及时叫醒孩子排尿,必要时加用去氨加压素治疗。
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脑发育的早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的脑损害,及发育缺陷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并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及精神行为异常等。 它是一种非进行性的脑损害,所以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暂时的运动发育落后不能称之为脑瘫,脑瘫大都在婴儿时期就出现中枢性运动障碍症状、早期发现有赖于社区详尽的体检。 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各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发育,纠正异常姿势、减轻其伤残程度。
发热本身就是一种症状,我们要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是感染性发热还是非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是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还是皮肤感染;病原方面是细菌、病毒、真菌等。 非感染性发热是免疫性、肿瘤性还是全身性疾病。宝宝会有原发病的症状,发热只是其伴随症状而已。 宝宝对发热的耐受程度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宝宝体温很高精神却很好,有些宝宝低热就出现精神萎靡。 发热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射,如既往无热性惊厥史,精神很好,可物理降温;如出现热性惊厥、精神萎靡等表现,需及时口服退热药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