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

陈聪 主治医师

池州市人民医院 感染科

擅长:擅长于各型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的诊断及治疗。

概述 出诊时间 联系方式 口碑评价
语音
得了狂犬病还能存活吗
得了狂犬病还能存活吗

关于狂犬病活的其实关于狂犬病的预后,以及狂犬病严重的并发症。 狂犬病是所有传染病中最凶险的病毒性疾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可以高达100%。患者在狂犬病在发病以后,可以因为呼吸机痉挛,咽肌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发绀,进入麻痹期,由于全身肌肉弛缓性瘫痪,最后可以因为呼吸机麻痹,循环衰竭而死亡;在发病过程中,还有可能会并发肺炎,气胸,纵隔气肿,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动静脉栓塞,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狂犬病发病后也有经过积极抢救,成功脱险的病例。总得来说,狂犬病最好是以预防为主。在暴露于狂犬病病毒以后,需要及时冲洗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注射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的降低狂犬病发病的风险。

狂犬病恐惧症
狂犬病恐惧症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极高。狂犬病恐惧症是一种对狂犬病过分恐惧的心理疾病,其实质是对死亡的恐惧,即使注射狂犬病疫苗也不能消除其恐惧。 狂犬病恐惧症患者对狂犬病十分恐惧,有咬伤部位的疼痛感而产生精神症状,但患者并没有发热,没有恐水现象,也没有遇水咽喉肌痉挛的表现。 有这种心理状态的患者常是有狂犬病知识或是看见过狂犬病病人发作的人,由于被一些言论误导。 例如:狂犬病潜伏期几十年、不发病的健康动物也可以传染等,导致总是担心自己被传染,特别是恐惧自己处于狂犬病的潜伏期。需要专业医师予以正确的开导和告知。

人跟人之间传播禽流感吗
人跟人之间传播禽流感吗

高致病禽流感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死亡率高,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部分严重病例可以出现严重的呼吸窘迫综合症,危及人的生命。人类可以直接接触受病毒感染的家禽,以及接触粪便或者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而被感染,。 毒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一般情况下,禽流感只会是禽类感染人类,目前没有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播禽流感的确切证据。但从家庭聚集性疫情来看,不排除有限条件下的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播,所以接触禽流感患者时,仍建议做好防护措施。

禽流感隔离措施
禽流感隔离措施

对人感染禽流感疑似患者,其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进行单间隔离,不设陪护,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观察室内进行。 根据人感染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门口放速干手消毒剂,尽量减少进入隔离观察室的医务人员数量,隔离观察室内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对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 对患者进行培训和指导,患者应当佩戴外科手套,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及时洗手,再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当医务人员可能会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污染时,应戴外科手套,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等。

鼠疫首选药有哪些
鼠疫首选药有哪些

鼠疫的治疗仍以链霉素为首选,并强调早期足量、总量控制的用药策略。 根据病情不同,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用药量大;腺鼠疫及其他型鼠疫用药量较小。 在应用链霉素治疗时,为了达到更好的预后常常联合其他类型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多西环素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如果因为过敏不能使用链霉素,可以考虑选用庆大霉素、四环素或者环丙沙星等。

包虫病预防
包虫病预防

关于包虫病的预防问题,包虫病也就是棘球蚴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组织而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包虫病主要在牧区感染力较高,多数患者在儿童期感染,青壮年时期发病。 患者乙牧民或者农民多见,它的传播途径是由于人与犬密切接触,虫卵污染手经口感染。所以包虫病的预防措施,首先是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虫卵经手经口进入人体的胃肠道。 其次,控制传染源,可能对牧区的犬类进行驱虫治疗;第三个切断传播途径是加强对牲畜屠宰和简易的管理,同时要积极改善疫区,特别是牧区的环境卫生,饮用清洁的水源,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重点人群。

5岁以下幼儿禽流感症状
5岁以下幼儿禽流感症状

幼儿感染禽流感以后,早期可以出现类似于普通流感的症状,主要表现有发热,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还可以有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重症患者还可以出现肺炎或呼吸窘迫等表现。 所以在禽流感流行季节和流行地区,一旦有发热咳嗽的症状及时就诊于医院,并告知医师是否有禽类的接触史,及时完善胸部CT,禽流感核酸的检测,及时诊断和治疗。

eb病毒igg
eb病毒igg

与EB病毒抗体Igg相关的有VCA~IgG抗体在疾病早期出现,出现后可以持续终生。核心抗原NA~IgG出现于发病后的4到6周,如果发现核心抗体阳性感染,提示感染实际早已经存在。 衣壳抗原IgM抗体常在EB病毒感染的早期出现,1~2个月后消失,是新近感染的标志。早期抗原IgG抗体是近期感染或EBV活跃增殖的标志。 EB病毒不同的Igg抗体阳性其意义不同,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血常规,肝功能,EBV~DNA等相关检查综合判断才能明确EB抗体阳性的意义。

鼠疫的诊断
鼠疫的诊断

关于鼠疫的诊断问题,鼠疫的诊断在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综合才能确定鼠疫的诊断。 如果患者在起病前十天内曾到过鼠疫的流行区或者是有鼠疫动物或者病人的接触史。 鼠疫的临床表现有,高热,白细胞增高,一般在未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病情在24小时以内可以迅速恶化,出现急性的淋巴结炎,肿胀,淋巴结可有剧烈的疼痛;可以有中毒血症的表现,休克症候群;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或者咯血;重症患者的结膜炎,可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严重病例,患者出现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脑压高。 室验室检查,患者的间接血凝试验F1抗体明显增高,可以出现四倍以上的增高。

疟疾青蒿素
疟疾青蒿素

关于疟疾与青蒿素的问题。 青蒿素是疟疾的克星。青蒿素抗疟疾的机制主要有:自由基的抗疟作用,青蒿素可以在人体内活化后,产生自由基与疟原虫蛋白发生络合,使疟原虫蛋白失去功能从而导致原虫死亡。青蒿素对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有直接杀灭作用,通过影响疟原虫线粒体外膜,损害原虫的膜系结构,阻断营养的供应,从而达到抗疟的作用。 目前临床上可以用于抗疟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包括,青蒿素、蒿甲醚、青蒿虎酯。其中疟原虫对青蒿虎酯的耐药率很低,尤其适用于孕妇和脑型疟疾患者的治疗。

215 216 217 218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