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是由雌性按蚊叮咬传播。在临床上可以引起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出大汗后缓解为特征,如不及时诊治,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感染疟疾的虫株不同,预后也有差异,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患者的病死率很低,而恶性疟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婴幼儿感染、延误诊治的病死率更高。 脑型疟患者的病死率达9%至30%,病后可以出现多种后遗症,如偏瘫,失语、斜视,失明、小脑共济失调和精神失常等。 恶性疟患者如果反复发作,而不规则服用奎宁,部分严重病例可以导致肺水肿,肝肾衰竭,贫血,甚至导致死亡。
关于容易细菌感染的情况,有一部分人群容易并发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患者,肿瘤化疗的患者,以及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导致中性粒细胞缺乏时容易并发细菌感染。 尤其是老年人,由于重要器官功能降低,或者是长期卧床,或者是有一些肺部的基础疾病,容易并发感染,尤其是肺部的感染。 第二个是新生儿,新生儿抵抗力差,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容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还有烧伤以后的患者,由于皮肤屏障的功能破损,常常在烧伤后,激发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野禽类传染性疾病,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还可以传染给人对人类健康造成重要影响。 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包含隐形感染的以及发病的家禽和野禽,及其分泌物或者排泄物,家禽包括鸡、鸭、鹅还包括一些野禽水鸟、野鸭等。 禽流感传播的方式相对较多,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以及密切接触病毒而感染病毒。
其实是禽流感的治疗问题。禽流感的治疗原则是对临床诊断和确诊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予以吸氧、应用解热药,止咳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尽早抗病毒治疗。 禽流感患者大多会出现高热的症状,但患者发热的原因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个全身毒血症状,病毒性的肺炎,继发细菌感染也可以引起高烧。 服用退烧药物只是对症支持治疗的手段,关键是要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应在退热治疗同时积极予以抗病毒治疗,在明确有继发细菌感染时积极抗感染治疗,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呼吸支持治疗。否则即使控制住体温,患者病情仍在进展,甚至进展至呼吸衰竭,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关于霍乱弧菌治病的问题,从人体摄入霍乱弧菌以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和摄入霍乱弧菌的数量。正常的胃酸可以杀灭一定数量的霍乱弧菌,但是如果进行胃大部分切除,使胃酸分泌减少,或者大量饮水,大量进食,使胃酸稀释或者是摄入霍乱弧菌的数量较多,均可能引起发病。 霍乱弧菌经过胃抵达肠道以后,可以通过霍乱弧菌产生的肠毒素,使肠道黏膜过度分泌水,同时抑制肠道黏膜对钠和氯的吸收,使得氯化物和水在肠腔内积累,引起严重的水样腹泻,导致霍乱感染的患者出现严重的腹泻,导致失水,而失水又一步使的胆汁分泌减少,所以腹泻的粪便为米泔水样便。
由于EB病毒是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可以选用针对DNA多聚酶合成的药物,阻碍DNA多聚酶合成的药物,例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阿糖腺苷等抑制病毒复制。 对于慢性的活动性的EB病毒感染,可以选用具有抗病毒作用,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因子,可以帮助恢复患儿的免疫功能,清除EB病毒。 对于重症患者,还可以选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者丙种球蛋白。同时要在早期积极治疗并发症,例如EB病毒感染可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症可以导致咽咽峡炎并发细菌感染,需要用敏感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五大寄生虫病,分别是指:一、血吸虫,血吸虫是一种寄生在宿主静脉系统中的扁形动物,多因皮肤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人体感染血吸虫以后,可能会导致慢性的血吸虫肝病,甚至是血吸虫肝硬化;第二、丝虫病,可以引起急性的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其幼虫和成虫的分泌物,代谢产物以及虫体分解产物可以导致的局部和全身产生过敏反应,晚期可以导致象皮肿;第三、钩虫病,钩虫是寄生于人体消化道的线虫,感染钩虫以后可以导致钩蚴性皮炎,贫血,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的病变;第四、杜什利什曼原虫,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能够引起黑热病;第五、疟原虫,携带疟原虫的按蚊通过叮咬人而传播,引起畏寒、高热、头痛,在临床上可以引起贫血,凶险性疟疾,可以导致全身衰竭、意识障碍。
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雌性的按蚊叮咬传播,临床上可以引起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出大汗后缓解为特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包括:青蒿素,蒿甲醚,青蒿虎酯等。吸收特快,很适用于凶险疟疾的抢救。 青蒿虎酯的抗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而少,目前疟原虫对青蒿虎酯的耐药率很低,尤其适用于孕妇和脑型疟疾患者的治疗。除了青蒿素,还有氯喹,磷酸咯萘啶,哌喹都是通过杀灭红细胞内裂体增殖疟原虫,从而控制疟疾的发作,是疟疾的特效药。
根据禽流感的流行病学,人类呼吸道缺少与禽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一般情况下人类并不是容易感染禽流感病;但是一旦感染,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抗体,无抵抗力。 其中禽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是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在发病前一周内去过家禽饲养,销售以及宰杀等场所者;以及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为高危人群。 所以养鸡也就是养殖家禽业者的确是更容易感染禽流感病毒,因为跟家禽类包括鸡、鸭、鹅等禽类,密切接触的机会更多,可以通过呼吸道或者密切接触家禽的分泌物和排泄物而感染,甚至可以因为接触受病毒污染的水而被感染。
EB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是一种急性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与EB病毒抗体相关的抗体有:衣壳抗原VCA~IgM一般在疾病早期可以出现,1至2周以后消失。衣壳抗原VCA~IgG抗体在疾病早期出现,出现后可以持续终生。 衣壳抗原IgM抗体是新近感染的标志。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VCA~IgA是EB病毒增值后期合成的抗体,阳性表明病毒复制。VCA~IgA敏感性好,VCA~IgA的检测可作为筛查鼻咽癌和鼻咽癌高危人群的一个指标。EB病毒的不同抗体阳性其意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