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指的是丙型肝炎,临床上需要检测丙肝抗体,丙肝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而是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丙肝抗体IgG阳性提示现症感染或者是既往感染。 丙肝抗体阳性的患者,需要进一步完善丙肝RNA病毒量,来了解是否存在丙肝病毒复制和感染定量检测,有助于了解病毒复制的程度,抗病毒治疗的选择以及疗效评估。 同时还需要完善丙肝基因分型,基因分析结果,有助于判定治疗的难易程度,以及制定个体化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明确丙肝感染以后,还需要完善上腹部B超或者CT,了解是否存在肝硬化病变。
丙肝感染者并无明显的特征性消化道症状,体格检查亦无明显的特征性的表现。最主要,最特异性和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是他的实验室检查:丙肝抗体和丙肝病毒RNA。 丙肝病毒感染以后,会出现丙肝抗体阳性,丙肝RNA阳性,根据丙肝病毒载量来确定,是否需要丙肝抗病毒治疗。丙肝病毒感染以后,大部分感染者会表现为慢性的丙性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丙肝感染以后,有可能会继发或者合并感染一些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例如甲亢或者甲减,或者是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由于丙肝病毒在丙肝患者体液中含量较低,而且为RNA,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较乙型肝炎局限,主要是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例如输血以及血制品,注射,针刺,器官移植,骨髓移植,血液透析均可能导致感染丙肝。 骨髓移植,血液透析是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散发的HCV感染者,其中有40%主要是由于生活密切接触而感染,被称为社区获得性。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也可能会导致丙肝病毒的感染。
丙肝病毒感染以后,如果患者只是为丙肝病毒携带者,无任何临床症状,或者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无消化道症状,饮食无明显的限制,饮食避免饮酒即可;在肝炎发作时,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时,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如果丙型肝炎进展至肝硬化合并有肝性脑病时,饮食上需要选择优质低蛋白的食物,控制蛋白的摄入量;如果丙肝肝硬化合并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饮食应避免粗糙高纤维的食物,以避免诱发消化道出血。
如果指的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根据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具体的原因,情况不同,以及治疗后的反应不同,决定其是否能够转阴。 如果是急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是在患者的成年期,机体免疫力健全,在病情好转以后,乙肝表面抗原是可以转阴的。 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部分人群通过干扰素治疗,也可以达到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乙肝表面抗体阳转的临床效果。但干扰素治疗,其中有效率仅仅30%左右。
人体感染包虫病最常见的感染方式,一般是人与犬密切接触,虫卵污染手经口而感染,犬粪中的虫卵污染蔬菜、水源也可以导致感染;在干旱多风地区,虫卵随风飘扬,吸入也有感染的可能。包虫病指的是棘球蚴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组织引起的寄生虫病。包虫病主要是见于我国的新疆,青海,西藏,宁夏,内蒙古,甘肃等地区。
登革热的流行区,对于登革热患者需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及时隔离治疗。特别是对于轻型患者,同时需要注意切断传播途径,如果登革热患者在家中治疗,有可能会造成家庭成员被间接感染上。它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而它的传染源就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所以建议感染登革热以后,最好需要隔离治疗。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的方式传给人,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喉肌痉挛,进行性瘫痪。其病死率高达100%。 狂犬病多长时间发病,具体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大多在三个月内发病,潜伏期最长可以长达十年以上。潜伏期长短与年龄,伤口部位,伤口深浅,入侵病毒数量和毒力等因素相关。例如,如果是被携带病毒数量较多的动物咬伤以后,伤口靠近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脑部则发病时间更短,起病更快。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喉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病死率可以高达100%。 狂犬病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以后,其治疗以对症综合治疗为主。需要单室严格隔离患者,避光避风,避免声音刺激,需要镇静,解除痉挛,给氧,必要时气管切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支持对症治疗。 但狂犬病病死率可以高达100%,治疗效果欠佳。狂犬病可以预防,但是治疗效果差,再怀疑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以后,需要及时进行疫苗接种。
艾滋病患者的皮疹,如果出现在艾滋病的感染早期,也就是感染艾滋病毒2到4周左右,可能会在躯干部出现一些皮疹,同时,可以伴随有发热,咽喉肿痛,淋巴结肿大,一般持续1到2周,可以逐渐缓解。 在艾滋病晚期也就是艾滋病的活动期,因为自身的免疫功能严重的低下,可以出现皮肤的一些感染,例如病毒或者真菌感染,带状疱疹,尖锐湿疣,真菌性皮炎等等。皮疹所表现的形式各有不同,具体皮疹是否会有瘙痒,根据皮疹感染的病因不同,临床症状亦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