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是否要接种疫苗,还需要了解乙肝两对半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核心抗体的结果。 如果乙肝两对半检测均为阴性,则提示未感染过乙肝病毒,也没有抵抗乙肝病毒的能力,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是阴性的,但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e抗原或者是e抗体为阳性,则无须再接种乙肝疫苗。因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多提示目前存在乙肝病毒的感染,或者是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也是不需要接种乙肝疫苗的。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关键的措施。
乙肝表面抗体大于参考值,一般提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提示被检测者已经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在人自然感染乙肝病毒或者注射乙肝免疫疫苗以后,并可以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抗体滴度数值越高,提示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越强。 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以后,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分泌出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也就是表明这种抗体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通过人体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乙肝四、五项阳性,一般是指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和乙肝e抗体阳性,一般提示被检者既往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所以一般是不需要再接种乙肝疫苗的。 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而既往曾经感染过、目前已经恢复,则不需要再接种乙肝疫苗了。由于乙肝核心抗原具很强的免疫原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几乎均可以检测出核心抗体。所以如果乙肝五项中检测出核心抗体,这提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在乙肝五项当中,只有乙肝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乙肝e抗体阳性和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均提示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目前已经恢复了,同时最好还要了解一下乙肝五项当中乙肝表面抗原是否阳性。如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这提示患者目前是乙肝小三阳。
手足口病可以治疗的。 手足口病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病死率低于1%。但是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有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肺部并发症的重型患者,是有可能导致手足口病死亡的,高危人群总的病死率可以高达20%。少部分神经系统严重受累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有后遗症。大部分手足口病的患儿预后良好,在临床上呈自限性的病程经过。 在感染手足口病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神经精神症状以及了解患者的血象。对于高热,退热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精神差,伴有易惊、抽搐、血象白细胞明显异常者,需要积极入院治疗。
手足口病的患者,如果是在病情明显的时期,例如明显出现了食欲下降、发热、咽痛等不适症状。患儿食欲下降,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尽量不要吃鱼,肉,虾等。 如果是在患者的病情好转时期,咽痛症状好转,食欲增加,可以逐渐增加鱼类及肉类。但是鱼的做法以清蒸为主,避免煎鱼,炸鱼或者是红烧鱼。 在饮食上可以在清淡饮食为主的基础上,逐渐增加食物的多样性。可以提高胃口,增加患儿的食欲,同时需要适量的补充新鲜的蔬菜、水果。
在感染手足口病期间出现了拉肚子的情况,除了需要针对手足口病对症支持者以外,还要根据患者拉肚子的严重程度来决定如何处理。 如果患者拉肚子的程度不是很重,次数不多,无明显的腹痛,可以对症支持处理。应该改善饮食,避免食用生冷硬的食物。同时可以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止泻。部分患儿还可以服用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 如果患儿的腹泻症状较重,需要完善粪便常规,了解是否存在肠道的感染。如果是有合并细菌感染,需要予以抗菌治疗。如果不存在细菌感染,可以通过补液止泻等对症支持治疗。
手足口病的患儿在饮食中需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其是口腔有疱疹或者是糜烂时,需要避免使用坚硬的刺激性的,包括油炸的或者是一些坚硬的零食,有可能导致口腔疱疹破溃,继发感染,导致口腔疼痛加重。 饮食一般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口腔有糜烂或者是疱疹破溃时,可以进食流质食物,避免一些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患儿的口腔症状。口腔疱疹部可以涂抹西瓜霜喷剂。 手足口病的患儿需要注意卧床休息,多饮水,尤其是进食以后需要用温水漱口,避免疱疹破溃。
手足口病需要服用药物,是根据患者病情以及有无并发症来决定的。 并没有针对手足口病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期间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在手足口病的病程早期可以选用利巴韦林或者是干扰素喷雾或者雾化,或者是在局部的皮疹部位喷涂利巴韦林喷剂。 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咽痛不适,可以在局部喷涂喷剂,也可以服用蓝芩口服液等;如果患儿出现了发热,体温大于38.5摄氏度可以服用退烧药物。 具体的用药一定要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遵医嘱用药;病情严重时需要住院输液治疗。
感染手足口病的患儿,目前如果出现反复发烧,首先需要了解发热的热度有多少。 1、如果是不超过38.5的低热为主,主要是以物理降温为主,早期抗病毒等支持对症治疗; 2、如果体温持续大于39.0摄氏度,可以予以退热药物对症治疗; 3、如果患儿反复高热,退热药物治疗后无缓解,且伴有精神萎靡,乏力等不适症状时,则需要警惕重症手足口病。 4、重症手足口病可以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针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需要酌情使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支持对症治疗药物。
手足口病的患者,出现发热是手足口病最常见的症状。一般情况下,患儿表现为低度的发热,体温不超过38.5摄氏度,尽量使用物理降温,多饮水来进行退烧。 患儿的体温超过38.5摄氏度以上,可以口服一定的退烧药物来进行治疗,可以配合物理降温。在服用退烧药物以后,仍然有反复的高热,比如超过39摄氏度,同时伴随有精神萎靡等情况时,需要就诊于医院。 手足口病的患儿出现发热,也是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分别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