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对于电烧伤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全身性的治疗过程,由于电烧伤,容易对心脏,肝脏,肾脏,甚至脑部引起伤害,因此对于全身性系统的治疗来说,需要根据各个器官的并发症同时对症用药治疗,而对于烧伤创面的治疗来说。 主要使用康复新液、磺胺嘧啶银、创灼膏以及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对烧伤创面进行治疗,而电烧伤的创面深度往往以3度烧伤为主。 因此对于大多数创面来说,药物治疗往往难以达到创面的痊愈,因此大多数创面需要经过手术清创植皮才能达到创面的愈合,具体情况根据创面的深浅度而决定。
对于刚刚烧伤之后出现起泡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立即使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创面进行冲洗,或者直接将胳膊的烧伤创面浸泡在冷水中,以快速达到低烧伤部位的温度。 从而减轻热力对深部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注意在冲洗或者浸泡的时候,我们需要尽可能的保护烧伤创面的水泡,不要将其弄破,然后可使用干净的湿毛巾保护烧伤创面的水泡,及时至就近医院的烧伤科,由烧伤科医生根据创面水泡的情况使用针头或者剪刀将水泡刺破。 同时将水泡内的渗液充分引流出去,处理完之后,再使用专门的烧伤外用药膏对创面进行正规的包扎治疗。
对于中重度以上烧伤患者来说早期容易出现休克症状,此时需要大量的补液来抗休克治疗,补液的液体计算主要是根据烧伤患者的烧伤面积乘以体重再乘以1.5毫升。 同时需要补上一天的生理需要量2000毫升左右,在补液的同时需要补充晶体和胶体,晶体以平衡盐为主而胶体以血浆或者白蛋白为主。 在补液的同时需要观察患者的意识、尿量、血压、心率等情况,随时根据指标的变化而调整输液的速度,以及输液量。
一般对于成人10%以上的烧伤患者来说,就有可能发生烧伤休克情况,烧伤休克一般发生在烧伤后72到96小时以内,在烧伤休克期,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血压降低、心率增快、烦躁、口渴感明显、或者精神萎靡,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大量补充液体以抗休克治疗。 一般需要补充晶体和胶体,晶体一般以平衡盐为主,胶体一般以血浆或者白蛋白为主,在烧伤休克期危重患者会导致死亡。因此,在烧伤后抗休克治疗是治疗烧伤危重患者的第一步。
烧伤休克期是指在烧伤后,一般72小时之内,由于烧伤创面大量的液体渗出,导致体内有效循环血容量严重不足,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称为烧伤休克期。 此时,如果是患者烧伤面积较大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生命危险,应该大量补充平衡盐以及血浆等胶体,在休克期的时候,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神志、血压、尿量等各项生命体征。
烧伤之后由于大面积的皮肤损伤,此时可引起体内大量的液体渗出,从而导致体内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而引起血容量不足性休克。还有另外个原因,由于烧伤感染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而导致体内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渗出进一步减少而发生休克。 一般小面积的烧伤患者不容易发生烧伤休克,在发生休克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补液以及输血浆抗休克支持治疗,发生休克的时候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在休克期,患者非常容易出现死亡。
烧伤休克期是指对于中重度以上患者来说,在烧伤之后由于大量的体液丢失,出现体内血容量严重不足导致血压偏低、心率偏快、少尿甚至无尿的情况。 表现出患者烦躁、口渴,此时我们需要快速补液、补充大量的平衡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输入血浆或者白蛋白以达到快速补充血管内渗出的液体、从而纠正休克症状。 在烧伤休克期,患者非常容易出现死亡,因此在休克期的抗休克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在烧伤休克期,由于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因此需要大量的补液来抗休克治疗。 在休克期我们主要依据患者的心率、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有条件的时候可以测动脉血压。 因此我们在补液的同时一般以尿量来观察患者的液体需要量,同时中心静脉压、血压等情况,出现波动的情况下也是观察指标,因此在休克期我们需要观察多个指标来调节补液量。
对于一些重度烧伤患者,在烧伤早期主要是头72小时,由于烧伤创面的暴露,大量液体渗出,导致血管内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从而引起体内血容量的不足,而引起休克症状,此时需要大量的补充液体和血浆,从而达到有效循环血容量,从而减轻休克症状。 这个时候主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比如心率、血压、神志以及尿量,在这个阶段对于重度和特重度烧伤患者的死亡率还是很高的,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应该非常重视休克期的抗休克治疗。
对于重度烧伤患者在烧伤后72小时之内非常容易出现烧伤休克症状,此时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步: 第一、烧伤后为患者保暖; 第二、到达医疗机构之后快速及静脉通路,补充大量的平衡盐,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输注一部分血浆或者白蛋白; 第三、观察患者尿量,如果尿量不足的情况下要加快输液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