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一般在在第二期就可以开始出现微量尿蛋白。 一期的时候,肾小球的滤过率是增加的,存在超滤状态,经过胰岛素控制血糖后有肾小球的滤过率可以下降,此期肾脏结构是正常的。到了二期约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的2-3年,这个时候仍然存在超滤状态,但是运动后可以出现微量的尿蛋白超标。 第三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的5-7年,可以出现持续的微量尿蛋白,蛋白化验蛋白定性是阴性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第四期化验尿常规尿蛋白定性阳性,也就是出现临床蛋白尿。 尿蛋白排泄率可以大于200μg/分或者尿蛋白排泄率大于300mg/24小时,此期患者可以出现了高血压、浮肿等肾病综合症的临床表现,肾小球率过率也开始下降。到了五期,也就是终末期肾衰竭,出现尿毒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的20-40年,有肾小球滤过率持续降低或血压持续升高。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可以达到百分之20到40%。总共分为五期。 第一期肾小球的滤过率就增加了,存在超滤状态,但是这个时候肾脏结构都是正常的,经过严格的血糖控制后,肾小球滤过率可以下降;二期也就是大约在发生糖尿病以后的2-3年。这个时候运动后可有尿微量白蛋白增加,可以在20-200μg/分钟,或者是在30-300mg/24小时; 到达三期,也就是糖尿病发生以后的5-7年,会有持续的微量尿白蛋白,这个时候病人,还是没有肾病的症状,和体征,血压可以略微有些升高;到第四期,尿常规可以看到显性蛋白尿,这个时候,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浮肿,肾小球滤过率开始逐渐降低,肾功能逐渐减退;到了五期,也就是终末期肾衰竭,会出现尿毒症的临床表现,一般发生于糖尿病起病后的20-40年,伴有肾小球滤过率的持续的降低和血压的升高。
糖尿病肾病率这个说法是有一点错误的,应该是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球滤过率。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第一期肾小球滤过率是增加的,存在超滤状态,此期可没有临床症状,经过胰岛素控制血糖后肾小球的滤过率是可以下降的,此期的肾脏结构也是正常的。 到了二期一般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的2-3年。这个时候也可以在运动后出现微量尿蛋白超标,超滤状态仍然是存在的。到了三期,一般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的5-7年出现持续的微量尿蛋白,此期病人没有肾病的症状和体征。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四期常常在尿检中尿蛋白定性是阳性的,可以出现临床蛋白尿,患者常常可以伴有高血压、浮肿,多呈肾病综合症样的表现。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到了五期,也就是终末期肾衰竭,这个时候,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持续降低和血压升高,一般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的20到40年。
糖尿病和肾病不是一回事儿,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可以引起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主要是指胰腺的胰岛β细胞出现了问题,分泌胰岛素不足或者分泌的胰岛素在外周组织的利用受限,不能降低血糖引起血中高血糖。 狭义的肾病单指肾脏的各种疾病。糖尿病引起肾脏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小管肾小球硬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动脉微小动脉硬化症等这些病理变化。 它是一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最终可以影响到肾功能逐渐发展成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可以达到百分之20到40%。 早期可没有症状,逐渐出现水肿、高血压的症状,化验可到微量尿蛋白、显性尿蛋白,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五年生存率小于20%。
垂体的rathke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是垂体一个没有分泌功能的一个囊肿。原则上来讲,它很难自愈,但是它也未必会有一个很大的危害。它是否会产生危害,对人体造成威胁主要取决于它的大小。 如果囊肿比较小情况下,可能会终身携带,不会发生一些病变,或者对垂体的其他内分泌细胞造成压迫而引起垂体内分泌功能下降。但是如果比较大,有可能产生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有可能会压迫垂体的其他细胞造成腺垂体功能下降。还有就有可能有压迫症状,引起周围组织的一些可能出现视神经萎缩有引起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的症状,也有可能产生头疼等症状。
甲状腺激素包含了T3和T4,也叫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对很多系统发挥作用,第一,对代谢的影响,有产热效应。 可以提高大多数组织的耗氧量,使产热增加,另外,对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电解质、维生素等均有影响。另外,它对生长发育也有影响,从胎儿到出生后的半年内,甲状腺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十分明显,严重缺乏者出现呆小症。 先天性甲状腺不发育的胎儿,在宫内因为母体供应甲状腺素,常出生后的三、四个月内才会表现出智力迟钝、骨骼生长停滞神经系统的影响,患者可以表现出注意力分散、情绪激动、失眠、好动。另外,对其它组织也有影响,对心肌、对肝脏以及对骨骼、对胃肠道、对血液系统都有影响。
辛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调脂药的一种,而它的主要适应症,是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冠心病的患者。对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来说,当饮食控制及其它非药治疗不理想的时候,可给予辛伐他汀治疗,不但可以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甘油三脂,而且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合并胆固醇血症时,辛伐他丁主要适用于降低他的死亡的危险性,降低了胆固醇、冠心病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塞的危险性,降低了因冠脉事件需要进行,心肌血管再通手术的几率等。他的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比较少的,它的耐受性一般比较良好,但是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轻微的一过性的不适,肌病报道比较罕见,在临床观察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有恶心、腹泻、皮疹、消化不良、瘙痒、脱发、眩晕等等这些症状。
碱性磷酸酶是广泛分布于人体各脏器器官中,其中以肝脏和骨骼最多,还有在肾脏、肠道、胎盘等组织。 由骨头所分泌的碱性磷酸酶特异性地称为骨碱性磷酸酶,主要是由骨头上的成骨细胞所分泌合成,因此主要反映的是骨的形成。 血中查到的骨碱性磷酸酶增高,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生理性的,一个是病理性的。 生理性的原因常见于孩子的发育期,孕妇还有骨折的早期,可以有骨碱性磷酸酶增高。 还有病理性的一些原因累及了骨头可以引起骨碱性磷酸酶增高,比如说佝偻病、骨软化或者是一些骨肿瘤,这些病理性的原因也可以引起骨碱性磷酸酶增高。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水果这个问题我被问到过无数次,我想回答的是: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不能下降,水果也是可以吃的,只是吃的量和吃的时间我们还是有讲究的。 首先吃的时间,在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比较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放在两餐中间,比如说早上可以放在10点左右,下午可以放在4、5点的样子,另外吃水果的话,我们也不能放开量无限制的吃,这个量也是有讲究的。 糖尿病患者每天可以吃100-200克的水果,也就是说1/4个苹果、1/4的梨或者几粒樱桃、几粒葡萄也就够了。所有水果都可以吃,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选择糖分比较小的水果,这样子既解馋了,提高了生活质量,还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
碱性磷酸酶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各脏器器官中,其中以肝脏、骨骼最多,还有肾脏、肠道等等。骨骼来源的碱性磷酸酶我们特异性的称为骨碱性磷酸酶或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它是由成骨细胞分泌和合成的,主要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因此,如果在检测中,我们发现骨碱性磷酸酶增高,我们要考虑骨转换的增强,骨碱性磷酸酶增高,我们还要考虑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生理性的,还有一个就是病理性的。 生理性的原因,常见于儿童、孕妇或者骨折的初期。病理性的原因可以有佝偻病或者是骨转移,骨肿瘤或者是肿瘤的骨转移,还有骨软化等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引起骨碱性磷酸酶病理性的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