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足月新生儿出生的时候一般身长是在47~52厘米,平均为50厘米,体重是2500克~4000克,如果小于2500克就叫低出生体重儿,大于4000克就叫巨大儿。 只要宝宝的奶量足够,新生儿期体重和身长是明显增加的,正常的身长一个月可以增长4到5厘米左右,体重每天可以涨20~30克。 怎么判断宝宝的奶量是否足够,主要是看宝宝每天的尿片有没有达到6~8张,如果达到了就说明宝宝的奶量是足够的,是可以满足宝宝的生长需求的。
这个问题就是新生儿宝宝的肚脐大约是在生后两周开始掉落,在掉落之前,是需要消毒的,可以用碘伏消消毒,注意清洁,洗澡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进水,要保持干燥等。 到两周左右,宝宝肚脐掉了之后就不用再消毒了,但是,洗澡的时候还是要保持干燥,一般也不会发生感染的,其他就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了。
如果是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宝宝五天都不拉大便,母乳比较容易消化宝宝没有不适的症状可以暂时观察不用处理。 非母乳喂养宝宝出现了不拉大便、腹胀、爱哭闹这种情况就要考虑便秘了,可以用开塞露协助通便。 平时可以口服益生菌也能缓解便秘,比如妈咪爱或者是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来调节肠道菌群可以缓解便秘,新生儿可以做做排泄操揉揉肚子这样也是可以促进大便排泄的。
新生儿黄疸是很常见的,大约70%左右的足月儿都会发生,一般是在生后3到4天开始出现,所以在3到4天左右就要监测宝宝的黄疸。 如果黄疸值大于12.9mmol/L就说明达到了病理性黄疸,是建议烤蓝光治疗,口服益生菌促进黄疸排泄的,然后再监测宝宝的黄疸状况。 一般是在两个周左右逐渐消退,早产儿不超过四周,足月儿一般不超过两周。
正常人的血小板计数是100~300乘以10的9次方个每升。新生儿宝宝血小板低需要进一步观察是否有临床症状。 如果身上有出血点,或者出现了流鼻血、牙龈出血等情况,这时候情况比较危急,建议进一步输入血小板来进行止血治疗。因为最危险的情况就是引起颅内出血。 但如果宝宝没有出血的表现,血小板的值低于 20也是要建议进一步输注血小板的,以预防出血的发生,尤其是颅内出血,可能危及生命。
由于新生儿宝宝的大脑皮层兴奋性比较低,所以宝宝的觉醒时间是比较短的,每天睡眠时间大概是18到20小时,其他时间差不多除了吃奶和短暂的觉醒,几乎都在睡觉。 新生儿宝宝吸奶时间一般是比较短的。由于宝宝的胃容量比较小,吸奶的力气也比较小,所以一般出生的宝宝一次吸5到10分钟,以后会逐渐延长至15到20分钟。 如果每天的尿片达到了6到8张就说明宝宝的奶量是足够的,可以满足他的生长需求。
关于新生儿宝宝宝吐奶打嗝这件事情,主要是宝宝在前三个月由于胃主要处于水平位的,所以容易吐奶。建议每次喂完奶竖着抱拍一下隔,等隔打出来之后,然后再平躺。 如果宝宝平时都出现打嗝的情况是因为宝宝的迷走神经比较兴奋,可以适当的喝点温水就能够缓解的。宝宝吐奶并不可怕,最主要的是要预防呛奶,引起肺炎,所以喂奶的时候要格外的小心,奶嘴一定要是最小号的,不要喂得太急。
新生儿宝宝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四肢肌张力都比较低,当宝宝处于睡眠的时候,经常是双手出现上举的情况,或者是双脚屈曲,像青蛙一样的姿势,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几乎所有的新生儿在生后都是保持这种姿势,有可能是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经常保持这种状态有关系,出生以后还没有适应环境,所以仍然保留着这种习惯,这是正常的。
正常新生儿的睡眠时间是比较长的,每天大概是18~20小时,除了吃奶的时间,自己玩耍的时间比较少,一般都是在睡觉。 如果新生儿宝宝手舞足蹈不睡觉怎么办,首先要确保宝宝睡觉的环境比较安静,没有太嘈杂的声音。 同时要尽量保证房间光线稍微暗一点,这种环境也是可以促进宝宝睡眠的。 另外很多宝宝有肠胀气的表现,可以在宝宝清醒的时候给他做一下排气操或者揉揉肚子。 在生后两周可以补充维生素ad,以及每天晒半个小时的太阳来促进钙的吸收,这样也是有助于宝宝睡眠的,宝宝要有充足的睡眠才能生长良好。
宝宝出生以后三天左右就要查足跟血,来进行国家规定的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这两种疾病的筛查,因为这两种代谢性疾病是可以治疗的。 如果早期发现通过可以特殊的饮食和药物来进行治疗,这样就不会引起宝宝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落后等。 所以在生后三天要及时完善足跟血的检查,一般是没有打电话就代表是正常的,如果接到了电话有可能是代表异常可能要进一步的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