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血压具有明显的昼夜波动性规律,一般来讲大部分人夜间血压最低,早上醒来开始活动后血压迅速上升,到十点钟左右达到高峰,然后又开始下降,到中午后又开始上升,到下午可以达到一个小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当然这是指大部分人的血压波动规律,称为杓状血压。 还有一小部分人的血压相反,白天血压正常,夜间血压反而升高,这部分人的血压叫非杓状血压。因此,高血压的患者用药是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压昼夜波动规律来合理的选择服药的时间,根据血压波动规律,杓状血压应该在清晨服药,而非杓状血压应该在傍晚服药。
主动脉返流是指左心室在舒张时主动脉的血液有一部分回到左心室,二尖瓣反流是指左心室在收缩时部分血液从左心室进入到左心房,反流轻度还是中度主要是根据返流的量来决定。 一般轻中度的反流大多见于功能性的情况,如常见的各种原因包括高血压、扩张性心肌病等心脏疾病引起左心室扩大。主动脉瓣中度反流还可以见于主动脉瓣退变所引起; 二尖瓣的轻度返流也见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对于主动脉瓣中度反流或者二尖瓣轻度返流如果没有症状,也没有其他的临床情况,暂时不需要处理,定期复查心脏超声。
人体体表相隔一定的距离任意两点放置正负电极,通过导联线和心电图机相连接形成电路,可以描记出心电波形,这种记录和连接的方法称为心电图导联。电极放置的位置不一样,描记出来的波形也不同。 在临床工作中,为了方便对病人不同时期所做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对电极的放置和导联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即常规12导联,包括六个肢体导联和六个胸导联。肢体导联的电极主要放置于右臂、左臂和左腿,胸导联的正极放于胸壁所规定的标准部位,负极为肢体导联三个电极各串联5000欧姆电阻后并联起来构成的中心电端。
运动中最大心率粗略计算公式为:最大心率=220-年龄。比如四十岁的人他的极量运动心率最大为180次/分。在平时运动锻炼时,并不要求运动时要达到最大心率,因为这样无益,反而对人有害。锻炼时最好的心率控制范围是最大心率的65%-85%,这样的有氧运动对患者有利。 研究表明,持续时间长的相对缓和的有氧运动比持续时间短的剧烈有氧运动更有利。每周锻炼时间不少于I50分钟,分3-5次进行。以上只是参考,在具体运动时心率控制在多少还要根据自己本身的情况。
低压过低和高压太高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常见于老年人的血压升高,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当然也需要服用降压药物的。 但对于这种血压的控制用药方面需要注意降压药物需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免引起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要优先选择长效降压药物。 如果是老年人降压的目标是先控制在Ⅰ50/9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可以耐受可进一步降低一些,在降压过程中要经常监测血压。 特别在开始使用降压药物或调整剂量时,要强调收缩压达标。
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低于1mmol/L就表明高密度脂蛋白偏低。高密度脂蛋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另外还有稳定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糜烂、破裂和脱落的作用。 如果高密度脂蛋白偏低,建议患者要积极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另外要调节饮食习惯,不要吃肥肉和动物内脏等含动物脂肪高的食物,适当吃含不饱和脂肪酸高的食物如葵花籽、茶油、橄榄油、麻油等。 多吃蔬菜和水果,蛋白质类可吃鱼肉、鸡肉、瘦肉及脱脂牛奶等。药物治疗方面,可以给予他汀类的调脂药,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起源于窦房结,一般窦房结的频率为60-100次/分,因此正常人的心跳60-100次/分属于正常。 当然这是指在休息状态下,如果在运动状态或者情绪激动状态下,心跳可能会超过100次/分。 这种心动过速是暂时的,随着运动停止和情绪稳定,心跳也会减慢。 另外有些正常人也会出现心率低于60次的情况,如经常活动的年轻人、有些老年人以及运动员平时心跳比较慢,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的不需要去治疗。
心脏不舒服心里着急并不意味就患有心脏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心脏不舒服的症状,如胸闷、心慌、胸痛等不适,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生理性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抽烟、饮浓茶及咖啡、劳累、失眠等原因常可引起心脏不舒服的表现。 当然心脏不舒服也见于病理性的原因,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其它系统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如果是反复感心脏不舒服,建议还是到医院去就诊,以排除是否有病理性的情况造成心脏不舒服。
黄茋和西洋参都不用于治疗高血压,也不存在哪个对高血压更好的问题,这两种中药对高血压都没有治疗作用。临床上治疗高血压主要是选用目前使用的一线降压药,包括:利尿剂,常用的有氢氯噻嗪;阝受体拮抗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钙通道阻滞剂。 常用的有氨氯地平、拉西地平、非洛地平、左旋氨氯地平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常用的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选用,做到个体化的治疗。
心电图上所描述的t波改变,主要是指t波双向、低平或者倒置。 心电图出现t波改变,最常见于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常常还伴有st段的改变。有些心肌缺血,可以只出现t波的改变。出现t波改变,并不一定都存在冠心病,有些心肌肥厚,如高血压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也可以出现。另外贫血、心肌炎等疾病,可以出现非特异的st段及t波改变。心肌缺血在平时可以是t波倒置,而在心肌缺血发作时,反而t波直立即假性正常化。所以在临床上,对于t波改变,要做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