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早搏等心血管疾病。中医治...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相对复杂,因为它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首先要分虚实,大部分心力衰竭病人以气虚或阳虚为主,少部分病人表现为阴虚血虚。大部分实证病人表现为血瘀或水饮,部分病人表现为有热或痰浊,以上是主要的辨证分型,具体到每个病人身上有差别。
慢性心力衰竭是不能自愈的。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经常单独列出来作为疾病,但实际上不是一个疾病,而是所有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到后期会表现为慢性心力衰竭,因此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终末期,不是轻微的疾病,也不是早期疾病。
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不好,它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而不是疾病早期。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表示到达疾病中晚期,预后不太好。具体数据是诊断慢为性心力衰竭后,4年的病死率能达到50%,病死率接近恶性肿瘤,跟癌症相当,预后相当不好,但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也并不是绝对的。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低流量、低浓度吸氧,不需要吸高流量或高浓度的氧,每分钟1-2L的低流量、低浓度吸氧即可,对改善症状有好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病人会觉得气喘、憋气,这时候吸氧是有好处的。
心力衰竭分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两种类型,心力衰竭默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是慢性病,但跟一般慢性病的概念不一样。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生存周期时间很长,不影响寿命,但是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生存期会短很多。
心力衰竭一般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通俗是心脏相当于泵,泵是用来泵血的,泵不出去血,前面的动脉就会缺血,动脉里的血会不足。但是心脏和血管的循环是一个整体,心脏泵血往动脉里泵,我的血从哪里来。其实是身体静脉里回来的血,再泵到心脏的身体动脉里去,往动脉泵血泵不出去,动脉出血了、静脉就会淤血或者充血,肺循环会瘀血、体循环的静脉系统会瘀血,所以是充血性的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是充血性的心力衰竭。
失眠本身就是容易合并,在各种病中的症状和表现,就是各种病很大、不舒服的时候都会失眠,中医有句话、胃不和卧不安,就是一种失眠。因为胃不舒服会睡不着,经常听到一句话,我饿的睡不着,撑得睡不着、肚子胀气睡不着。所以心衰产生失眠就不奇怪,毕竟心衰的病人可能会呼吸困难、脚肿,不舒服就会睡不着。还有比较特异的心衰会引起失眠是因为什么。
慢性心力衰竭是较严重的疾病,会导致病人死亡。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所有的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到后期,会出现慢性心力衰竭。有数据显示,慢性心力衰竭4年的病死率是50%,即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4年以后,有50%的人会病死,在各种疾病中病死率偏高,接近恶性肿瘤的病死率。
慢性心力衰竭首先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分为3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关于引发心力衰竭的原发病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是一切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多由心脏基础病发展而来,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原发病。
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个是生活起居方面,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不宜劳累,要多休息不熬夜、避免疲劳。第二个是饮食方面,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要限盐、限水,即不能吃太咸、不能喝太多水。每天吃盐的量少于3克,每天喝水不能多于2升。
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活多久没有常规的答案。有研究数据显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后4年的病死率达到50%。临床上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生存时期是有差别的,有部分病人日常生活中非常注意,很好地遵医嘱服药和检查,生存期很长,活到七八十岁的病人有很多;
慢性心力衰竭是病人在心脏有疾病的时候,导致收缩或者舒张功能有问题,出现心脏的泵血功,能不能满足全身的需要,慢性心力衰竭不一定有症状、不一定有感觉,可能觉得没有任何不舒服。但是通过医生的检查、验血,照心脏的彩超,发现有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的西药用药是按照指南规范用药,分别为以下三大类:第一个是原发病药物,慢性心力衰竭都有原发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病,因此原发病的药要及时正确使用。第二个是改善预后的药物,能减缓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改善预后、增加生存期的药物,如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交感神经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这类药物,都是改善预后的药物。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剂应用要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使用的,非专业的中医生很难辨证准确,准确用药的几率不大。慢性心力衰竭常用的中药方剂要看证型,分清虚实,虚证包括气虚、阳虚、阴虚或者血虚,实症包括血瘀、水饮或痰浊等。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表现的是呼吸困难和水肿,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慢性心力衰竭会造成肺淤血,严重时导致肺水肿,有咯血的表现。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还容易出现血栓、出现栓塞性疾病;慢性心力衰竭伴随着器官淤血,肝脏长期淤血会导致肝硬化;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和水肿,活动耐力下降,远不如以前,比如以前能上四楼,现在上一楼就要休息一会再上二楼,所以,凡是有活动下降、呼吸困难、水肿这些症状的疾病,都需要跟心衰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人活动后有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需要跟心衰鉴别,做相应检查分清是心脏问题还是肺的问题。
慢性心力衰竭目前主要运用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四级。第一级是日常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比如上楼梯、上天桥、走路快等都没有明显喘不上气、中间需要休息的情况。二级是体力活动会受到限制,比如走路没有问题,但上四、五层楼梯会受到限制。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不像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一样,明确诊断疾病后给出一套明确的方案,中医是辨证论治,同一个病有不同的证候类型,不同证候类型的治疗差别是非常大的。首先是辨证,慢性心力衰竭在中医辨证上,要辨虚实。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饮食,主要有以下几点:1.限盐: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不能吃咸的食物,吃得太咸会使病情加重,具体量为每天摄入盐分少于3克。煮菜时尽量少放盐。2.限水:每天不能喝太多水,具体量为每天摄入水分不超过2升。
首先要确认的是康复运动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是有益的。慢性心衰推荐的是有氧运动,即全身都要参与的运动,走路、太极、八段锦、游泳、慢跑、跳健身操等,都属于有氧运动。无氧运动是练肌肉的运动,俗称撸铁,不合适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