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检时碘偏高主要是因为平时摄入了过高的碘元素,经常吃海鲜就会容易引起碘高,而人体大部分的碘都是经过肾脏和尿液一块排出体外,所以在尿检时就会出现碘高的现象。 女性妊娠期间,肾小球滤过率会升高,尿碘也会升高,一般在妊娠期结束以后会恢复正常。 患有某种疾病,经常服用含碘过高的药物,药物被人体吸收以后也是会从小便里面排出,也是会造成尿检时碘偏高的现象。
尿检取中段尿主要是因为中段尿不会受到污染,如果尿液受到污染,会影响到尿检结果。 男性因为包皮过长,容易导致包皮与龟头之间带有细菌。如果留取初段尿,细菌会混到尿液里,最后导致细菌数量超标影响结果。 女性也是一样,因为女性尿道口和阴道口离得比较近,在留取初段尿的时候可能会混入白带或者细菌。也会导致尿液标本中细菌超标,造成尿常规异常。
尿检呈碱性,一般都是因为体内新陈代谢出现问题,也可能是因为食用过多含碱性食物引起。 如果因为食用太多的碱性食物,而导致验尿时尿液呈碱性,一般不会给身体造成太大的伤害,不需要去做特殊的过度治疗。 如果因为酸中毒而引起的碱性尿液,必须去医院找主治医生做相对应检查和治疗,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身体出现肾脏衰竭可能,平时要注意按时体检。
尿毒症是不能通过尿检查出来的。 因为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最后一期,是各种原因导致肾脏功能受到损伤时的终末期表现。 尿毒症是可以出现尿蛋白、血尿。但是判断尿毒症的标准,是在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出现血肌酐和尿素氮上升。超声学上会检查出肾脏缩小、皮质变薄。伴随各个系统的临床表现,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活动后心悸、气短、头晕、头疼、便血、面色苍白,以及神经系统的改变。通过以上可以明确诊断为尿毒症。
女性去做尿常规检查,都是去检查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亚硝酸盐、尿糖、尿液PH值等。 如果白细胞超过正常范围,就说明患者存在泌尿系统的炎症,比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如果患者的红细胞超过正常范围,就有可能是泌尿系统出血引起的。 尿常规主要就是诊断女性有没有出现感染、肾炎等的检查,但是在检查之前,一定要对外阴部进行清洗,然后留取中段尿即可。
尿检异常红细胞是因为红细胞的数量超过了正常值,导致患者出现血尿的症状。 患者如果出现血尿,可能是因为生理和病理的因素引起。如肾脏存在疾病,泌尿系统被感染都会引起血尿的存在。 如果血量较为明显,畸形红细胞在75%以上,可能是因为肾小球导致的肾炎引起血尿。如果在70%以下可能是外科性血尿,是比较复杂的病情。主要常见的是肾结石、肾癌、膀胱癌、膀胱结石等。
做尿检前不可以喝水,应该验晨尿最为准确,因为晨尿最为浓缩。 尿检主要检查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以及细胞管型等,所以,长时间不喝水并不会影响尿检的结果。如果大量饮水,可能会导致尿液稀释,从而影响结果准确性,取样时留取中段尿效果最好。 在平时生活中可以进行大量的饮水,喝水会促进身体代谢功能,利于身体毒素的排出。喝水也可以清洁肠胃、冲淡胃酸,让肠胃处于健康的状态。
在进行尿检时,患者需要自己取尿样。 首先,尽量选取早晨的小便进行尿检,因为早晨尿液浓度较高,检查结果准确率较高。在采取尿液前,先去检验科拿取试管和收集杯,在排尿中用收集中段尿,倒入试管内进行送检即可。在排尿前,要注意外阴部位的清洁与卫生,以防止尿液被污染,造成结果不准确。 另外,在尿检前应避免做剧烈运动,也不要进食,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尿检蛋白1个加号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 1.生理性方面。如果在近期食用了大量的牛肉、牛奶,或者在剧烈运动以后去做了尿常规检查会出现尿蛋白1个加号的现象。 2.病理性方面。最常见的是糖尿病、高血压或者肾功能损害的疾病,比如慢性肾小球、肾炎。 对于生理性尿蛋白的患者建议平时要多注意休息,多喝水。尿蛋白个加号会逐渐消失,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用晨尿来做尿检,检查出疾病的几率相对大一些。 晨尿中各种溶质浓度的成分都相对较高,所以尿检结果最为准确。但是做尿检也不一定非用晨尿。如果患者是存在急性的尿急、尿痛、血尿的情况,可以留取随机尿送检。 采取晨尿中段尿做检查,对检出尿蛋白的效果会比较好一些。在测试怀孕时也需要采取晨尿,因为晨尿中的 HCG浓度稍微高一些,测试效果会准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