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检血1+可能是因为尿里有少量的血液,但仍然不能排除其他的原因。 尿检血是指尿液中含有血红细胞,通常被称为血尿。是指在经过离心沉淀尿液中,每高倍镜视野中就会有大于或等于三个红细胞。 尿检红细胞也可能是因为泌尿系统的炎症反应、泌尿系统结石、肿瘤、肾炎导致出现增多。如果出现了炎症反应,患者可以使用感染治疗。如果是由结石导致,要选择碎石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Ket尿检是尿酮体。 如果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尿酮体阳性,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如果不是糖尿病引起,在患者身上可能会产生发热、呕吐、腹泻的情况。剧烈运动,饥饿也会引起尿酮体呈阳性。如果尿酮体检查呈阳性,也可能是因为心脑疾病、乳酸中毒或者血糖较高引起。乙醚麻醉、磷中毒后尿酮体都会呈阳性。 如果要做尿液检查,尽量采取新鲜的晨尿,以中段尿为宜。
尿检结果显示红细胞值15是属于偏高的情况,若同时伴有白细胞升高,则可能是因为泌尿系统被感染而引起。若伴有尿蛋白升高则可能是肾炎。需要再做一个检查来明确诊断。 确定被感染以后就需要用药物来进行治疗,可以采用三金片来治疗。尿路感染患者在治病期间一定注意多休息、多排尿。注意私处清洁,注意不能长时间久坐,也不要吃辛辣食物。 诊断确定是肾炎,则需要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判断是否需要做肾穿刺活检术以明确病理诊断。
尿检呈碱性的话,可能是因为多种因素导致的。正常人尿液的pH值一般大约在5.5-7.5之间。 尿检呈碱性也有可能是因为饮食因素而导致的碱性,一般以素食为主的人群尿检就会呈碱性,而以肉食为主的人群,尿液会呈酸性。 尿检呈碱性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些疾病导致。出现呕吐、腹泻,也会导致尿液呈碱性;尿液主要是由肾脏产生的,一些肾脏疾病比如肾小管酸中毒,或者是膀胱炎都会导致尿检呈碱性。
尿检3加是指尿液检查,红细胞存在有出血的疾病,比如膀胱炎、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肿瘤,可能造成粘膜破裂而导致出血,尿中红细胞出现3加的情况。还可能是因为尿液中白细胞3加,这说明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等,都有可能造成白细胞3加。 如果尿蛋白出现3加,则是说明存在明确的肾脏损伤,比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也可能是因为狼疮性肾炎、糖尿病性肾病,从而导致的尿蛋白3加。
尿检pH值为6.0是指尿液的酸碱度为6.0,尿液偏酸一点。尿检的pH值正常值应该波动在6.5左右,但是一般在4.5-8.0之间都算正常值。 出现pH值异常的现象可能是因为和疾病有相关性。如果pH值出现降低,多数情况下是因为酸中毒、高热寒战、痛风、糖尿病或者口服维生素C以及低钾低氯性的酸中毒导致。如果pH值升高,常常见于碱中毒、膀胱炎等一些病症。
尿少不一定会是因为尿毒症而引起的,但是尿毒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量减少的现象。 不能通过尿少,就来判断自己是不是尿毒症,要通过抽血化验检查肾功能,来确定自己的病情。尿毒症患者的尿液可多可少,刚患有尿毒症的患者,尿量可能是和平常人无大的差别,处于正常的状态,但是随着尿毒症的持续发展,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尿量逐渐减少,严重的时候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无尿的状态。
尿多和尿少都不是最好的状态,在24小时之内尿量约在1500~2500毫升左右才是最合适的状态。 如果超过了2500毫升或者是低于400毫升,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存在疾病的可能。如果患有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病症尿量就可能减少,或者会出现全天无尿的现象。 所以尿液处在中间适量才能是最佳的状态。如果饮水量过多或者是使用了利尿的药物,也可能会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也不必太过担心。
肾阳虚尿少是因为肾脏精气阴阳不足而导致的肾虚。 肾虚分为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等证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肾阳虚,肾虚经常表现在腰膝酸软、四肢发冷、身体畏寒、尿少、无尿,还会出现部分水肿的现象,性功能不好也会导致肾阳虚。 肾阴虚也是肾虚的一种主要证型,会出现腰酸、五心烦热、睡觉时出汗、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阳痿,遗精等症状。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先去医院找中医师辨证后对症治疗。
肾炎是肾小球肾炎的简称,肾炎排尿多和排尿少都不好,最好是尿量和饮水量保持出入平衡。 肾炎较轻的话,排尿量就和平常人没有太大区别,严重的话可能会出现水肿,然后排尿量就会比正常人少一些。患者如果喝水较多的话,体内积水就较多,尿量也会增多,喝水少尿量自然就少。 肾炎患者要根据体内水分,来自我调节的尿量,就是最好的状态,说明患者泌尿系统没有很大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