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肾脏功能持续受损,进展至尿毒症,可出现水肿、心功能衰竭、高血压、贫血、代谢性酸中毒、消化道出血、钙磷代谢紊乱、肾性骨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尿毒症脑病、尿毒症肺炎、尿毒症心包炎等,会累及机体所有系统,所以慢性肾炎是一种给机体带来重大危害的疾病。
糖尿病肾病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1、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进行体重管理。 2、戒烟戒酒,鼓励患者适当运动。 3、清淡饮食,避免摄入高盐、高蛋白食物。 4、为预防皮肤感染,要保持皮肤清洁。 5、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检测尿蛋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等。
高血压肾病又称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是由于长期高血压未能良好控制或者老年人本身存在血管硬化所导致的肾脏病。可引起肾脏的细小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导致肾脏供血不足,发生肾脏缺血。 早期以肾小管浓缩功能不良为表现,病人可出现夜尿增多、尿比重低。而到了晚期,可出现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尿素氮、肌酐增高。
慢性肾炎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水肿、高血压,患者往往具有其中的一种症状,也可以同时存在多种表现。 还有不少肾炎的患者起病隐匿,早期没有任何不适,没有水肿,血压也不高,但通过体检尿常规发现血尿或者蛋白尿,进一步检查发现患了慢性肾炎。
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均不同。 1、急性肾炎通常是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多为自限性疾病,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大部分患者预后很好。 2、慢性肾小球肾炎大多是由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病情迁延呈慢性进展,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甚至进展到尿毒症,需透析治疗。
狼疮性肾炎不一定要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基础用药,但个别患者因为存在激素使用的禁忌或者因一些特殊情况难以耐受激素,也是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可以选择。但是具体方案的设定,一定要征询专科医生的意见,进行系统的治疗,千万不可擅自减量或者停用激素。
狼疮性肾炎根据病理分六型。I型是轻度系膜病变;II型是系膜增生性病变;III型是局灶性病变;IV型是弥漫性病变;V型是膜性病变;VI是硬化性病变。 狼疮的分型对于治疗有非常大的帮助,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可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来进行干预。
糖尿病肾病的症状如下: 1、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 2、中期症状表现为高血压、水肿、尿中泡沫增多;血尿素氮、肌酐、胱抑素增高;同时还伴有贫血、乏力、颜面水肿、苍白等。 3、后期发展至尿毒症,可出现心功能衰竭、严重的高血压、贫血、代谢性酸中毒、消化道出血,甚至进一步出现尿毒症脑病、尿毒症肺病等。
慢性肾炎如果没有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病情往往会逐渐进展,最终发展到尿毒症,但这并不意味着得了慢性肾炎就必然会发展成为尿毒症。 慢性肾炎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尤其在疾病早期,采取适当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关键,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病情稳定、改善,乃至痊愈,进而避免进入到尿毒症的阶段。
病情较轻的慢性肾炎是能治好的。 慢性肾炎如果病情比较轻微或者在疾病早期就得到积极充分的治疗,可以达到临床治愈。但有的病人,发病不治疗,一直把病情拖到很严重,甚至发展到尿毒症才寻求治疗,这时病情非常严重,治疗难度很大,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常常需要肾脏替代治疗,也就是透析治疗或者肾移植。
糖尿病肾脏病是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肾脏病临床上以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可逐步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也就是常说的尿毒症。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遗传、高血糖、高血压、肥胖、高盐饮食、血脂异常等。
确实有部分慢性肾炎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以维持肾脏病情和肾功能的稳定,避免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及恶化。 但是也有一部分的肾炎患者,病情比较轻,或者是在疾病早期就得到积极充分治疗,可以达到临床治愈,不需要长期吃药。
在患肾炎的情况下,肾脏排钠利尿功能受损,水钠潴留,会引起血压增高。同时,患肾病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也可以导致血压增高。因此,血压监测对高血压的治疗,是肾脏病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狼疮肾炎的治疗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1、非特异性治疗:包括饮食中限制盐和蛋白质,降尿蛋白、调脂、纠正酸中毒。 2、免疫抑制治疗:包括初始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往往需要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争取达到病情完全缓解。 3、减少并发症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护胃、预防骨质疏松的治疗。
引起尿毒症的病因非常多。 1、原发性肾脏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2、继发性肾脏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 3、遗传性、先天性肾脏病,如多囊肾,Fabry病; 4、肾血管疾病,如肾动脉狭窄; 5、肾间质疾病,如慢性间质性肾炎或泌尿系结石导致梗阻性肾病等,也会导致肾功能受损。
慢性肾炎的诊断,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 临床症状包括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血尿又包括肉眼血尿或者镜下血尿,就可以做出肾炎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再配合免疫学检测、肾穿刺检查、肾脏病理检查,少部分病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因检测,这样就可以明确患者肾炎的诊断了。
慢性肾炎的预后差异非常大,与肾炎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肾炎的病理类型、治疗干预的时机有很大关系。另外,也与治疗的免疫应答、治疗的依从性等相关。 而想要改善慢性肾炎的预后,主要就是要做到对疾病有足够的重视,遵循医嘱,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复诊,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肾炎早期要明确病因、病理分型,给与相应的治疗。 临床上,治疗慢性肾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如控盐、控蛋白、控制体重、戒烟戒酒、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减少尿蛋白的排泌,延缓肾病进展。生活方式的调整与药物治疗相互配合,要贯穿整个慢性肾脏病治疗的始终。
肾病与高血压关系密切,互为因果。 肾脏不单有排尿功能,还有调节血压的功能。肾脏可以通过排钠、利尿来调节循环容量,稳定血压。同时还可以分泌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以及舒张血管的活性物质,来调节血压。因此,肾脏病可以引起高血压,而高血压也可以引起肾小动脉硬化,肾脏缺血损伤,最终导致肾脏病的发生、发展。
高血压肾病仅仅控制血压是不够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必要的。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任何高血压病患者都有效,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可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主要措施包括减少钠盐的摄入、控制体重、不吸烟喝酒、适度体育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