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焦虑症与抑郁症区别开来并不容易,很多研究表明焦虑症与抑郁症有很多相似的症状,就像连体婴一样,即我中有你,若要区分,可有一个简单的判断: 焦虑症简单而言就是怕死,什么都怕,什么都担心; 而抑郁症简单来讲可能想死,什么都提不起劲,什么都觉得没气没力,没有信心。
社交恐惧症与嗜睡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其实社恐症患者待在自己的房间,待在自己的床上,并不是家长认为的嗜睡,他能做的事情有很多,他能够通过网络去满足他的需求,如看电视,看电影,看视频,看资讯和朋友聊天等。
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最常见的方法包括: 1.个体治疗和团体治疗; 2.认知行为治疗; 3.沙盘游戏心理治疗, 这些治疗普遍有效,青少年较愿意接纳。另外,国家规定心理治疗必须在医疗机构进行,一些工作室或咨询师的治疗行为是不合法的。
阿尔兹海默症分早期、中期和后期,患者的心理问题最主要是出现在早期。 患者在早期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和记忆力都快速下降,无法集中精神,以往能做到的家务,现在可能都无法完成,因而患者感到焦虑和忧郁。 此时,家属需帮助其处理问题、缓解症状,这也会间接地延缓其阿尔兹海默症的进程,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
回避型人格障碍和社交恐惧症的关系不大,是两种不同性质疾病。 1.社交恐惧症的问题较轻,回避型人格障碍更严重,更难治疗。 2.虽然两种患者都有回避社交场合的表现,但其体验是不一样的: 社交恐惧症的患者渴望参与社交又担心害怕社交; 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对他人感到失望,认为和他们交往没有意义,自己不被理解。
一般老年心理疾病不会造成脑萎缩。 二者是不同性质的疾病,脑萎缩是生理疾病,老年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性疾病。 其相同点为脑萎缩患者和老年人心理疾病,尤其是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有下降。 不同点为老年心理疾病引起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会随着心理的康复而恢复;脑萎缩则无法恢复,会随病情发展而加重。
青少年抑郁心理测试有较多专业量表可选择。 一般而言网络上的抑郁的自评量表,相对而言可能专业性和准确度会有一些欠缺。因此,建议若在网络进行测评后发现有异常,最好还是到专科医院专科门诊测评。 专科的专业测评主要有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90项自评量表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可简单概括为两方面,即身体方面和心理方面。 1.身体方面:老年人身体问题导致了心理健康问题,如身体功能下降,身体患病等,从而产生了自卑、自责的心理。 2.心理方面:老年人年纪大,退休后,会觉得自己在家里好像没有用处了,失去了自己的社会角色,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和无用感。
双相情感障碍和社交恐惧症是不一样的两个疾病,两者间无因果关系,双相情感障碍不会导致社交恐惧症。 从疾病分类来讲,双相情感障碍属于精神疾病;社交恐惧症属于心理疾病。 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表现出两个极端,当其躁狂时不仅不恐惧社交,甚至有社牛的表现;但其抑郁时则会出现恐惧社交的症状。
创伤性应激障碍与社交恐惧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创伤性应急障碍是指患者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焦虑、恐惧,如果患者应激的内容是与社交相关,可能导致患者社交焦虑或社交恐惧。 社交恐惧症的其中一个病因就是社会心理因素,如果患者在生活、工作中经历过一些重大的创伤,特别是与社交有关系的创伤,可能会直接导致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的自测是可以做一些参考的。 其实在网络上能够搜索一些相关的自测的量表,大家是可以去测一下的。 如果发现这个量表的分数比较高,自己与网上看的相关症状又比较符合,建议不要轻易地给自己下诊断,应到专科医院或者专科门诊,通过专业人士严谨的诊疗程序,再得出结论会比较合理。
老年丧偶是每个人都要勇敢面对的问题,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夫妻两人离世总是有先有后。 一方面,家属一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多点陪伴,让老年人将其思念和牵挂倾诉出来; 另一方面,家属也要把他带动起来,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培养老年人新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
回避型人格障碍和社交恐惧症的区别在于: 1.严重程度不同:社交恐惧相对较轻,治疗相对容易且效果较好;回避型人格障碍较为严重,治疗相对困难,效果较差。 2.病人体验不同: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不认为自己有问题,甚至认为是别人造成了他的困扰;社交恐惧症患者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希望能做出改善,得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