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发室性早搏也有可能会诱发猝死,室性早搏的预后与早搏发生的频率并不是平行的,也就是说不是室性早搏的频率越多就越容易猝死而是与引起室性早搏的器质性心脏病有关。 如果确有症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可以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如果是有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室性早搏不论是频发的还是偶发的,都应该积极的针对早搏引起的器质性心脏病病因进行治疗预防猝死。

心电图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非常常见的,一般来说对人没有太大影响,一般不影响健康,多数不需要进行治疗。但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原因可能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等情况造成的传导功能受影响有一定关系。 因此,如果心电图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要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冠心病等导致心肌缺血,传导受阻的情况,需要针对原发病采取治疗措施,以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冠心病和心脑血管病不是一样的病,心脑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脑血管病,还有其他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多数是由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熬夜,饮酒等原因导致的血管损伤,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而发展成为梗塞或者出血的疾病,称为心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的发病原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是一样的,只是冠心病特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特指冠状动脉的病变,心脑血管病则包含的范围更广,其中就包含有冠心病,因此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早期心肌缺血的症状,主要在劳累,情绪激动,受凉种情况下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冠状动脉狭窄,越来越严重,就会出现稍微活动的情况下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最终会因为心脏供血不足造成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出现心力衰竭。 如果病人出现心力衰竭,就会导致活动能力明显受限,活动后心慌气短,丧失劳动能力。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的适应症一般是大量的脑室内出血,可以进行引流手术治疗的或者是大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出血等情况,有手术适应症的能够耐受手术的可以进行手术引流治疗。 手术治疗的措施包括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或者颅骨打孔、植入引流管引流等,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治疗的风险也是比较大的,但早期手术可以改善预后减轻脑损伤的情况可以使病人更快的苏醒。 但手术治疗有感染等风险,后续可能会有很多问题,整体需要评估后决定。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 一、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性质改变,出现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程度更加严重,持续时间明显延长; 第二、出现休息时心绞痛发作; 第三、最近一个月内新近产生的轻微体力活动亦可诱发的心绞痛。 其中三项中的一项或以上,并伴有心电图ST-T段改变者可成立诊断。 如果既往有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异常或运动试验阳性等病史,即便心电图无ST-T改变,但具有典型不稳定心绞痛症状,亦可明确诊断。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伴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和远端血管栓塞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症状,部分不稳定性心绞痛常发生心肌梗死而没有ST段抬高,因而被称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通常有三大临床表现,主要是静心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潜在巨大风险的情况,需要积极的治疗,要即刻的缓解症状和预防严重的心肌梗塞导致猝死等情况发生。

二尖瓣脱垂十年了,要根据二尖瓣脱垂的严重程度,进行决定。理论上讲已经脱垂十年,如果心功能没有受到明显影响。说明二尖瓣脱垂的情况,并不严重。 二尖瓣脱垂,会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返流。二尖瓣反流,会影响心脏的功能,导致左心房的压力增大。左心室舒张期血流增多,造成左心室负担加重,最终导致心衰的情况发生。 二尖瓣脱垂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主要取决于二尖瓣脱垂的严重程度。如果是严重的脱垂,导致严重的二尖瓣反流,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是轻微的,对心功能影响比较小的,可以动态观察。

心律不齐和早搏的区别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早搏属于心律不齐的一种情况,因此早搏是相对比较窄的概念,心律不齐则包含更多的情况。 早搏多数是由于心房或者心室交界或者心室内的异常兴奋点,导致提前出现的心脏搏动,称为早搏。 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心律不齐则包含他原因导致的心脏节律失常,其中早搏只是一种表现。

中度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的压力在40到70毫米汞柱,属于是中度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原因。主要是肺部疾病,也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常见的原因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会导致肺动脉高压。 另外先天性的肺动脉发育畸形、肺动脉狭窄,有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的心脏病比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情况,导致肺血流增多的疾病都会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中度肺动脉高压已经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应该积极地针对原因治疗,避免发展成为重度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