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癫痫的临床及电生理研究、脑血管病、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病等一系列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区别主要是: 脑梗死是血管狭窄闭塞或者有栓子脱落局部堵塞血管,脑出血主要是脑实质或脑表面血管的破裂出血。 脑梗死和脑出血会有一些类似的临床症状,比如讲话讲不清楚、手脚乏力、口角歪斜、头晕头痛等症状。有些时候单从临床症状,没有办法很好的区别,通常都需要通过头颅CT来进行快速的鉴别。
低血压也会引起中风。 如果患者本身有脑血管严重狭窄,在以下情况导致低血压的时候,有可能会因为脑灌注不足而引起缺血性的中风: 1、近期有一些剧烈的呕吐,呕吐量比较大; 2、频繁地拉肚子,没有及时地补充液体; 3、失血过多; 4、不恰当服用降压药; 5、发烧导致感染性休克。
脑中风后遗症是中风过了急性期或者是在恢复期遗留的一些症状,常见的有口角歪斜、言语不清、失语、肢体麻木或者乏力、共济失调等。 当然,有一部分患者早期有一些溶栓或者取栓的治疗,或者中风的部位不在功能区,或者早期康复做得比较好,是可以没有后遗症的。
脑中风后遗症的三偏指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通常是由于脑卒中影响到内囊部位。 偏瘫指一侧肢体瘫痪;偏身感觉障碍指一侧肢体感觉减退或自发疼痛;偏盲指一侧眼睛的视野不清。 中风后是否会出现三偏跟中风部位有关,如果在内囊,有部分患者会同时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的症状。
偏瘫是中风的主要临床表现,其治疗具体如下: 1、血管再通治疗:在疾病的超早期,如果没有禁忌症,可以溶栓或取栓。 2、防止血管继续狭窄或再次闭塞、神经保护治疗。 3、二级预防:寻找中风的原因,比如说三高、抽烟、家族史等,积极控制这些血管的危险因素,并服用药物预防中风。 4、早期康复锻炼。
房颤引起的脑梗塞的治愈率没有统一的答案,每个病人中风以后的治愈率都不一样,跟很多因素有关: 1、有无早期的血管再通:在黄金时间窗里面进行溶栓、取栓对于缺血性卒中的预后是非常有价值的。 2、急性期治疗是否恰当。 3、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如何。 4、是否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 5、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等疾病。
脑中风后遗症的康复包括以下几点: 1、药物治疗:促进脑损伤的修复以及进行脑中风的二级预防。 2、康复锻炼:去正规医院的康复科使用中频理疗仪、站立床等仪器,手法教导锻炼的方法,还可以辅助针灸及高压氧。但并不是所有康复锻炼都适合每一位中风患者。中风后遗症较轻微的,也可以自己在家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
如果发现有人脑中风了,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把患者送到有中风诊治条件的医院进行急救。 中风治疗有黄金时间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过了时间窗,患者症状更难缓解、恢复更慢,残疾风险更高。 其中对于脑梗死,溶栓的黄金治疗时间窗是在发病后的4.5个小时之内,取栓的时间窗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不同而异。
脑栓塞治疗的正确目标根据不同的时期不一样。 1、疾病的超早期:目标是重新开通闭塞的血管,可以采用静脉溶栓或取栓的方法。 2、急性期:防止血管继续狭窄、再通后再次闭塞,进行神经保护,寻找脑血管闭塞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3、急性期后: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服用预防脑梗的药物。
大面积的脑梗塞能否清醒因人而异,其昏迷的原因有两个: 1、控制意识的脑组织受损。 2、颅高压:颅高压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形成脑疝,导致患者的昏迷,还有心跳、呼吸的骤停。 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预后比较差,大部分患者即使清醒了,也很可能会遗留一些语言以及肢体功能的障碍。
中风昏迷一般几天能醒因人而异。 中风后昏迷一般都是相对危重的情况,例如出现脑干或者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较差,苏醒的时间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如果是关键部位的梗死或者进展性卒中,可能会导致长期陷入昏迷。 另外,也跟中风是否合并肺炎、发热、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有关。
中风初期症状有:单侧肢体乏力、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头晕目眩、视物重影等等。 中风最常见的症状可以用“中风120”和“BEFAST”等方法来记忆,一旦患者突然出现面部、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含糊,失去平衡,视力下降等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抢救电话。
癫痫病和脑出血是有关系的。 癫痫主要的原因是脑的神经元有异常的同步放电,从而导致患者有肢体抽搐、意识障碍的表现。癫痫分为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继发性癫痫常继发于脑肿瘤、脑炎、脑血管病等,所以脑出血可以以癫痫发作为首发表现。 另外,脑出血急性期之后也可能出现癫痫,可能跟局部脑组织的疤痕形成有关系。
中风的恢复率高不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每个病人中风以后的恢复率都是不一样的,跟很多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缺血性卒中有无早期血管再通。 2、患者急性期用药是否恰当。 3、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如何。 4、患者有无早期的康复锻炼。
脑中风和脑梗塞不完全一样。 脑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其中缺血性中风就是脑梗塞。 “中风120”:“1”代表看到一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侧手臂是不是有一侧的无力;“0”就是聆听的意思,听讲话是否清晰。此方法不只针对脑梗塞,其出现时,去医院都需要做头颅CT或者MRI来明确有没有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大的病人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具体如下: 1、神经功能恶化或脑干受压的小脑出血者要尽快手术。 2、出血部位接近脑表面、出血量>30ml者可考虑开颅或微创手术。 3、发病三天内、血肿体积20-40ml、意识较清醒者可进行微创手术。 4、出血量>40ml、意识障碍恶化者要立马微创手术。
多发性脑梗塞是在影像学上面发现多个梗塞病灶,治疗如下: 1、控制血管危险因素:首先寻找危险因素,比如有没有三高、抽烟、家族史,积极控制血管危险因素,长期服药预防中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房颤等心脏疾病患者可服用抗凝药物。 2、积极治疗卒中后抑郁、痴呆。
二次脑出血恢复的几率多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次脑出血的恢复程度主要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出血量以及出血部位等。出血量比较少、出血的部位不是功能区的患者恢复相对较好。 与第一次脑出血相比,二次脑出血恢复情况相对比较差,遗留后遗症的几率相对较高,所以一旦出现脑出血,一定要找清楚原因,预防再次出血。
中医治疗在脑中风的急性期及恢复期均有一定的作用。 脑中风早期,中医治疗可用一些中成药针剂或口服制剂辅助治疗,达到疏通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除了中药以外,针灸治疗也是脑中风的恢复期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改善患者后遗症状。 但是由于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临床不推荐单纯用中医治疗去进行卒中的二级预防。
脑中风后遗症的服药不是千篇一律的。 首先需要对中风的原因进行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服用抗血小板、调脂的药物;房颤导致脑栓塞的服用抗凝药物;其他特殊原因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性也不一样,所以不能看到别人吃什么药效果好,就跟着吃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