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口腔颌面头颈部良恶性肿瘤诊治及缺损修复;唇腭裂序列治疗及后天性畸形整复;颌面部骨...
口腔癌前病变最常见的是一些黏膜病,尤其是口腔白斑和红斑。另外,扁平苔癣也占有一定比例,大约6%-8%的患者最终可能导致口腔癌。 因此,如果出现口腔黏膜病变,应定期找专科医生进行处理。及早处理可以逆转病变,但如果长期忽视,就可能有一定比例发生癌变。
口腔癌的复发率实际上相当高,大约60%的患者即使接受了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治疗后,仍会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或局部病灶复发。 因此,尽管五年生存率为55%,但仍有45%的患者生存时间不足五年,特别是在第一年内,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情况。
对于口腔癌患者,特别是那些患有舌癌或牙龈癌的患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治疗不仅仅包括切除原发肿瘤,还需要对区域淋巴结进行清扫,以防止淋巴结转移。手术后,由于切口较大,患者在1至3个月内可能会出现肿胀。这是因为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尤其是静脉回流,在手术后会受到影响。但随着患者逐渐康复,淋巴循环和静脉回流会逐渐改善。 此外,在手术前后,患者的进食通常会受到影响。大多数口腔癌患者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通过鼻饲管进食,这限制了他们能够摄入的食物量和种类。这类患者往往会出现贫血或营养不良的情况,这也可能引起浮肿。然而,随着营养状况的改善,肿胀会逐渐消退。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明确指出,槟榔碱是一种一级致癌物。这种物质可以通过对口腔粘膜的作用导致癌症的发生。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机械因素,即物理因素,也与槟榔有关。 槟榔本身的纤维非常粗糙,咀嚼时需要用很大的力量,这导致患者的牙齿磨损严重。粗纤维还可能引起口腔粘膜的物理性不良刺激,使得患者难以张大口,口腔粘膜变得像木板一样硬。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口腔癌就有可能发生。
口腔癌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大部分情况下,口腔癌对放疗有中度敏感性。需要进行放疗的情况通常取决于术后的病理结果。如果肿瘤的切缘呈阳性,或者区域淋巴结发生转移,尤其是转移的淋巴结突破包膜后,以及那些容易侵犯神经血管的腺炎性肿瘤,如腺样囊性癌或高度恶性的腺源性肿瘤,这时候建议进行术后放疗。
口腔癌如果在早期进行手术,通常手术过程会相对简单,通常需要五六个小时才能完成。 对于舌部或颊部的小肿瘤,我们可以通过区域切除来处理。修复过程也较为简单,有时可以直接拉拢伤口,有时则可以通过组织补片或局部皮瓣进行修复。但如果是晚期口腔癌,手术就变得复杂,需要切除肿瘤、进行颈部清扫、气道切开以及修复。这样的手术通常需要五六个小时才能完成。
CT是一种很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检测口腔癌。但如果怀疑口腔癌,我们通常要求进行增强CT检查,因为增强CT能更清晰地诊断软组织。 然而,目前如果怀疑口腔癌,尤其是软组织的口腔癌,我们一般会建议患者进行MR检查,即核磁共振检查,因为它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如果是骨组织的问题,我们则建议进行CT检查。
口腔癌的发生可能与一些内在和外在因素有关。内在因素主要涉及家族中是否有口腔癌或其他肿瘤病史,而外在因素则与个人的生活习惯和不良嗜好密切相关,比如长期抽烟、饮酒,尤其是嚼槟榔,这在湖南地区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槟榔与口腔癌的发生率关系十分密切,导致口腔癌在当地全身肿瘤中占据了重要部分。此外,患者是否有长期熬夜或精神抑郁状态也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很大关系。
口腔癌的转移主要发生在区域性淋巴结,特别是颈部的淋巴结转移,尤其是Ⅰ区和Ⅱ区,包括2a区和2b区。远隔转移的机会相对较少,但如果发生,涎腺组织来源的癌症,特别是腺样囊性癌,可能在早期就会出现远隔转移,尤其是容易转移到肺部。有些情况下,术后的腺样囊性癌可以沿着神经血管转移到颅底,甚至颅内。不同的癌症种类,其转移的生物学特征是不同的,但大部分口腔癌主要还是区域淋巴结的转移。
口腔癌患者在手术时,大部分需要进行较大的切除,因为手术通常是在肿瘤范围之外约1.5公分处进行,以防止复发。尽管如此,切除后一般不会引起毁容。 这是因为现在的修复手段非常先进。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口腔颌面外科为例,每年进行的口腔癌手术量超过1000台。我们通过游离皮瓣或代替皮瓣技术,可以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一并修复骨组织和软组织的缺损。因此,手术后患者从外观上看,容貌没有太大改变,所以大家不必担心肿瘤切除后会毁容,或者难以重新融入社会。
烤瓷牙如果修复得比较良好,咀嚼关系也较好,一般不会引起口腔癌。 然而,在什么情况下,口腔癌会与烤瓷牙有关系呢?如果烤瓷牙崩瓷了,崩瓷后其表面会变得锋利和尖锐,可能会长期对周围的舌或甲黏膜造成不良刺激。在这种长期的不良刺激下,可能会逐渐发生炎症,在此基础上可能会发展成白斑,再进一步发展,就有可能产生口腔癌。因此,如果烤瓷牙出现崩瓷,或者佩戴时感到不舒服,或者经常刺激到周围组织,应尽快进行修复。
口腔迷脂腺是一种错构,它是皮肤上的一个腺体。在发育过程中,它可能残留在口腔黏膜部位。通常情况下,它不会发生癌变,这是一种错位的组织结构。
口腔癌的治疗,尤其是舌癌,主要依据切除组织的大小来决定。对于没有过中线的舌癌,通常采用标准的半舌切除手术,随后进行游离皮瓣移植,其中股前外侧瓣是目前使用较多的皮瓣类型。手术后大约一个月,患者可以尝试从口腔进食,起初以半流质食物为主,然后逐渐过渡到面条、米粉,最后恢复正常的米饭等饮食。这个过程因个人情况而异,如果手术涉及到舌根或会厌,吞咽功能的恢复可能会慢一些。 但大多数情况下,患者一个月左右都能逐渐恢复正常进食。由于鼻饲管进食量和种类有限,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态。
口腔癌晚期的治疗,首先需要对患者的肿瘤局部和全身状况进行评估。对于大多数患者,通过手术前的新辅助治疗,即结合免疫化疗,可以使肿瘤降级,从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 然而,如果肿瘤侵犯了重要组织和器官,例如大血管被包绕、侵犯颅底、全身转移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那么手术就不太适合,因为手术风险相当高。在这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全身用药,如化疗,或者局部放射治疗来达到治疗目的。特别是对于口咽癌患者,由于口咽部位有会厌、喉和临近大血管,手术难度较大,可能引起功能障碍和手术风险增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建议患者接受放疗。
口腔癌术后一段时间,可能半年或一年后,如果原发症没有复发,但脖子上出现新的肿块,这往往是不祥之兆。 如果肿块固定且质地硬,很可能是淋巴结转移,即转移癌。如果淋巴结活动度好且生长缓慢,可能是淋巴结炎,这种情况下可以观察。但最好进行影像学检查,如MR平扫加增强,以初步判断肿块性质,区分良性或转移癌。确诊的最佳方法是通过细针穿刺,在B超引导下抽取肿块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淋巴结炎症可以观察,但如果是转移癌,则需要尽早治疗。
口腔癌手术主要针对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 在大多数情况下,手术可能会切除一部分软组织和硬组织,包括舌体组织、颊黏膜、上颚或上下颌骨等。尽管如此,手术后我无法将切除的组织修复起来。
颊癌手术之所以是一项大手术,原因在于颊部组织量有限。 我们知道,颊黏膜下方是颊肌,再外边是皮肤。手术的原则是在恶性肿瘤周围1至1.5公分之外进行切除,以确保安全。考虑到颊部本身的厚度大约只有1到2公分,因此治疗时往往需要切除较大范围。 此外,许多患者会出现洞穿性缺损,如果不进行修复,将无法进食和正常生活。因此,颊癌手术通常需要进行各种修复。由于颊癌范围较广,它还可能侵犯上颌骨、下颌骨,甚至延伸至咽旁区域,使得颊癌治疗变得比较棘手,手术难度相对较大。
口腔癌是指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这些肿瘤主要来源于鳞状上皮。主要的口腔癌类型包括舌癌、牙龈癌、甲癌、上颌窦癌以及颌骨中心性癌。 总体而言,口腔癌的发生率占全身肿瘤的第10位至第11位左右。
常年牙痛,大部分情况下是牙齿疾病,如慢性牙髓炎、慢性牙周炎或根尖周炎。 通常这并非由肿瘤引起,但某些患者,尤其是牙龈癌或颌骨中心性癌患者,可能会以牙齿疼痛、松动或牙龈出血为早期症状。如果怀疑有问题,我们一般建议患者进行全景片或CT检查,以查看骨组织是否有改变。如果发现有侵蚀性或溶骨性改变,可能会怀疑是肿瘤,需要进一步检查。但大多数情况下,牙痛与肿瘤的关系并不大。
因为口腔癌,患者往往需要进行颈淋巴结清扫。过去,这种清扫通常是根治性的,包括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在内的结构都会被一并切除,这往往会导致肩膀疼痛和功能障碍,尤其是在抬肩时会受到限制。 然而,最近几年,我们大多数情况下进行的清扫是功能性的,会保留一些重要的结构,如胸锁头肌、副神经、颈内静脉和颈丛神经。保留这些神经对于患者的局部感觉和肩臂运动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对于青壮年患者,如果肩臂不能运动,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尤其是开车和体力劳动。因此,我们近期通常进行的是功能性颈清扫,这样可以将疼痛和肩背功能障碍的发生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