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的鉴别诊断主要是猩红热、败血症、麻疹等出疹性疾病。 1、猩红热,有发热、皮疹、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但没有手足硬性水肿、口唇皲裂症状,还有口唇苍白圈、帕氏线等特征性表现。 2、败血症,同样有发热、皮疹症状,但有原发感染灶,没有口唇皲裂、杨梅舌、手足硬性水肿等表现。 3、麻疹是在发热3天后出疹,皮疹有特有的出现和消退顺序,没有杨梅舌、手足硬性水肿表现。 4、其他如风疹、过敏性皮疹、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也是需要鉴别的疾病。 心脏彩超是确诊川崎病的金标准,有发热、皮疹、结膜充血、杨梅舌、口唇皲裂、颈部淋巴结肿大、手足水肿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完善心脏彩超等检查。
川崎病最重要的检查是心脏彩超,其他还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心电图、肝功能、血沉、类风湿因子、补体等。 1、心脏彩超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是否受损,比如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等,有受损的可以确诊。 2、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反应体内炎症情况,一般三者都会不同程度升高。 3、有些患儿引起肝脏损害,引起ALT和AST升高。 4、类风湿因子、补体主要用于鉴别其他疾病,一般都正常。 5、心电图能显示心功能是否异常,心肌是否受损。 川崎病的确诊要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冠状动脉受损的关键。
川崎病不是传染病,不会在人群中传播,没有传染性。 川崎病是一种血管炎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有关,但是并没有传染性,患儿不需要隔离治疗。症状以发热、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手足硬性水肿、结膜充血、口唇皲裂等为主要表现。可能会引起冠状动脉受损,比如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等,甚至导致严重后遗症。 川崎病要在医师指导下早期使用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并在出院后继续服药,定期复查。
川崎病的恢复正常的时间要根据具体病情来预判。 1、没有冠状动脉受损的患儿,一般在出院后继续口服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2个月就能恢复正常,但仍需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2年,没有问题才能不再复查。 2、有冠状动脉受损的患儿,恢复正常的时间会教没有受损的长,受损越严重恢复时间越长,没有具体标准,应该坚持服药,定期复查2年。 川崎病是自限性疾病,早期使用免疫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能明显降低冠状动脉受损几率,缩短恢复正常的时间。
川崎病和猩红热的主要鉴别点是心脏彩超及手足症状。 1、川崎病会影响冠状动脉,出现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狭窄,而猩红热不会出现,这是鉴别的最关键点。 2、川崎病的患儿会出现手足硬性水肿和掌趾红斑,恢复期脱皮或脱甲,猩红热患儿则不会出现。 3、其他症状如发热、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杨梅舌、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二者都可能出现。白细胞、C反应蛋白二者也都可能升高。 两种疾病临床症状相似,应该根据综合症状及心脏彩超鉴别。
川崎病的复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和体格检查。 1、复查时间分别是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年进行。 2、血常规主要是针对血小板升高的患儿,如果血小板恢复正常,可以不再复查。 3、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是复查心功能及冠状动脉情况。 4、体格检查主要是听诊心音强度、心率次数、心律是否整齐。 发生冠状动脉瘤的患儿,复查时间可适当延长至冠状动脉完全恢复或稳定状态。川崎病出院后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观察病情恢复情况,并逐渐停药。
川崎病患儿使用丙球后又低烧,考虑是丙球不敏感,或者合并了其他感染,要对症治疗。 1、大部分患儿使用一次丙球就会退烧。少部分丙球不敏感的会反复发热,应该再使用丙球一次,必要时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2、合并其他感染时也会发烧,常见的就是支气管肺炎,会有发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表现,应该加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病情变化。 3、要注意是否有关节痛及肿胀等症状,以排外是否有其他疾病。 4、川崎病应该严格在医师指导下治疗,继续服药治疗到出院后两个月,并定期复查。
川崎病的并发症包括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关节等疾病。 1、肺部并发症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也出现支气管肺炎。 2、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主要是无菌性脑膜炎。 3、消化系统并发症包括腹痛、呕吐、腹泻、麻痹性肠梗阻、肝脏肿大、黄疸等。 4、关节病变主要是关节疼痛和关节炎。 5、巨大的冠状动脉瘤容易引起血栓形成或管腔狭窄。 川崎病应该及时使用免疫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好转后继续服药治疗,也要定期复查。
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标准是,心脏彩超冠状动脉受损加其他症状。 1、心脏彩超显示冠状动脉异常,是诊断不完全川崎病的首要条件,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 2、其他依据包括发热、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杨梅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手足硬性水肿等,完全的川崎病这些症状都会出现。不完全的川崎病这些症状不一定全部会出现。 3、血常规、C反应蛋白、心电图、胸片对诊断都有帮助。 川崎病的诊断要由医师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判断。
水痘疫苗不是基础免疫疫苗,家长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接种,一般在1岁以上就可以接种。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能通过密切接触和呼吸道分泌物传播。进行水痘疫苗接种能有效预防发病,家长可以根据流行季节或者流行区域进行接种,但为了避免减少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应该在1岁后接种。 疫苗接种后要就地观察30分钟,如果有发热、皮疹、抽搐,甚至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时要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