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度劳累会猝死,过度疲劳会加重心脏的负荷,心脏的负荷量增大容易导致猝死。 人一旦过度疲劳就会出现全身各个系统的不适,加重心脏和其他脏器的负担,而心脏负担一旦过重就有可能引发室颤,或者是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可能造成呼吸急促或停止,甚至出现猝死状态。除了过度疲劳会引发心脏猝死之外,吸烟饮酒、精神紧张、不规律的生活习惯都可能会导致猝死。 所以在工作或学习当中要适度休息,避免熬夜,及时缓解疲劳状态。平时生活上注意高蛋白饮食,加强营养,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下: 1、年龄和性别,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病情呈加快的趋势,目前因为社会压力大,动脉粥样硬化有年代轻化趋势。 2、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上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3、高血压大多数冠心病的患者中都伴有高血压,其中高血压确诊的人群比非高血压的人群,发生率增高3倍左右。 4、吸烟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2~6倍。 5、糖尿病、肥胖、家族史均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硬化最常受累的动脉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常导致血管闭塞或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 冠状动脉硬化指的是患者的冠状动脉部位发生动脉硬化病变,使血管动脉的管腔出现狭窄、堵塞,从而诱发心肌缺血,是成年人因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首先要注意生活上的改变,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当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重体力劳动,减轻心肌的耗氧量。老年人或者是肥胖者,可以口服阿司匹林,预防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

冠心病是否严重,根据受累冠状动脉的部位、狭窄程度、狭窄范围有关。 隐匿性冠心病又称为轻型冠状动脉狭窄,多数人群没有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心绞痛,即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持续3~5分钟,伴有频死感、胸闷,若持续时间较长或者病情较重,冠脉造影下冠状动脉的血管受累程度大于75%甚至90%以上,狭窄部位较多,主干部位病变狭窄,容易导致急性梗死。变异型或者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必要时需要进行冠脉介入放支架治疗。

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冠状狭窄的病变在50%~75%之间,首选药物治疗,常用阿司匹林类和他汀类的药物进行干预。 2、当冠脉狭窄严重程度较重,大于75%时考虑在狭窄的部位放入心脏支架支撑,保证血液的供应和通畅。 3、血管的病变非常严重,多处狭窄甚至三支大血管同时出现严重狭窄,治疗上首选心脏搭桥手术。 已经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应该针对基础疾病进行对症的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介入,或者是搭桥手术改善血管狭窄。

冠状动脉阻塞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手术治疗。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后,可以有效的缓解心绞痛、心悸等症状。若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最好采用介入治疗,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术,开通阻塞的血管,恢复血液通畅。若三支大血管均出现狭窄,且狭窄程度较重,考虑心脏搭桥手术,尽快恢复血管通畅,改善病情。 已确诊为冠状动脉阻塞的患者,术后均应长期口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平时生活上要以低盐、低脂饮食为主,避免进食油腻食物。

冠状动脉斑块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干预,支架植入术、心脏血运重建,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及血管狭窄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斑块是由于血脂胆固醇沉积到血管壁里面形成的,软斑块易脱落,发生心肌梗塞。对于冠状动脉斑块引发的冠状动脉狭窄,如果狭窄程度严重,可以选择支架植入术。症状不明显且血管狭窄不严重,可以先进行药物干预。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增高,肥胖等多数形成斑块的危险因素,所以控制血压、血糖,低盐、低脂饮食,是预防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的关键。

冠状动脉CTA检查要求检查前4个小时禁食,一般需要15~20分钟。 但是有些患者由于心理素质较差,导致情绪紧张,做CTA检查时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不自主活动等症状,可能会中止操作,时间上相对会延长。冠状动脉CTA检查是通过手背血管注入碘造影剂,在显示影像下观察患者心脏的血管情况是否存在阻塞或者是畸形。 部分人群在做完检查后可能会出现皮肤发红,瘙痒,胸闷不适,呼吸急促等其他症状,考虑是对造影剂过敏导致的。建议多饮水,加快排尿,促进造影剂在体内的代谢。

冠状动脉CTA要求检查前4个小时禁食,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15~20分钟的时间可以完成,但由于有些患者心理素质较差,检查前容易出现紧张等其他因素导致检查无法顺利进行,时间上可能会相对延长。 冠状动脉CTA就是在手背血管里注入含碘造影剂,通过造影的检查确定血管是否存在狭窄、畸形或者是闭塞,以及心脏的供血情况,属于无创操作,操作难度低,风险小。部分患者对造影剂过敏,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皮肤瘙痒、发红等症状,建议多饮水排尿,促进代谢。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属于2级手术。临床上对于不同手术,按照等级划分为1~4级,具体如下: 1级手术包括体表包块切除、脓肿引流等,具有手术操作小、操作简单、事后并发症少的特点。 2级手术包括腹沟疝修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较1级手术稍复杂,但步骤相对固定、并发症较少。 3级手术主要为腹腔镜手术,手术难度较大,不确定性较高,术后易出现并发症。 4级手术包括甲状腺癌根治术、肿瘤切除等,手术风险大、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