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预防心律失常应注意几点: 1、适当锻炼身体。长时间未身体锻炼,做量大运动后易诱发心律失常。 2、调整好精神状态。心律失常和精神压力大有关,需调整好情绪和精神压力。 3、作息规律。不规则作息会影响心脏神经功能调节,易引起心律失常。 4、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抽烟、喝酒等刺激性食品和饮品要避免。
心律失常可通过身体、心理及日常生活进行锻炼。 1、适当身体锻炼。平时注重身体锻炼,可提高体质和预防部分心律失常。 2、精神锻炼。稳定情绪,保持平和稳定状态和放松精神,避免大喜大悲。 3、生活作息规律。熬夜对心脏影响大,易诱发心律失常,需避免。另外,避免抽烟和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品和饮品。
冠心病容易复发。 冠心病可经药物和手术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但对动脉粥样硬化也需重视和治疗。 冠心病基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根源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久坐不动、抽烟、喝酒等。若上述危险因素没控制好,易复发。此外,患者还需规律用药,如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及他汀等。 因此,冠心病复发胜在预防。
不推荐冠心病患者去游泳。 冠心病时,心脏血管及供氧、血处于勉强平衡状态。一旦活动量增加,心肌血氧需求增大,但狭窄血管无法供给时,易导致心绞痛发作。 游泳活动量较大,全身对血氧需求量巨大,会进一步加重身体负担,诱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所以不推荐游泳。 冠心病患者可选不太消耗体力的运动,如太极拳、骑车等。
冠心病能否每天慢跑,需据患者病情判断。 若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或CT发现狭窄程度不严重,且近期无心绞痛发作,可每天慢跑。但运动量不能过大,以运动后不劳累为准。若运动时出现胸闷、胸痛等,需及时停止。 冠心病患者除跑步外,可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但冠脉狭窄严重或心绞痛反复发作病人,不建议每日慢跑。
心律失常不一定要做心脏造影。 心律失常指心跳节奏和频率异常。心脏造影指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金标准”。 部分心律失常建议做心脏造影。因心律失常可能因冠心病和心肌缺血引起。如心肌梗死后引发房颤需做心脏造影,因病因是冠心病。 对造影无异常或不考虑缺血性心脏病引起心律失常病人,需排查其他病因并治疗。
预防冠心病关键是防止冠状动脉硬化形成,分为可控和不可控的因素。 可控因素为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和不良生活方式。通过生活和运动干预,如经运动强身健体,降低心脏病风险。 高血压不可控的因素分为年龄和性别。研究表现,年纪越大,冠心病风险越高。性别主要指女性危险因素比男性低,因有女性雌激素。
心电图可辅助诊断冠心病,但不能确诊。 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表现为心电图中T波地平、倒置和ST段异常等。但ST段压低也出现在心衰、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人群。 部分年轻人心电图显示ST段改变,但既往健康状况良好,需结合身体状况及症状等判断,可能是早期复极综合征引起。 所以仅凭心电图很难判断是否为冠心病。
心脏不舒服不一定是心肌梗死,建议就诊。 心肌梗死多有胸骨后疼痛,经休息及用硝酸甘油等药不能完全缓解。约半数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前1-2天或周有胸闷、胸痛等加重,发作时间延长等。 若起病前1-2周还合并心慌、心悸等,需警惕是否有冠心病或心肌梗死,需症状结合心电图等确诊。长时间心脏不舒服,需就诊。
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不一定有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指颈动脉内有粥样硬化斑块,冠心病指冠状动脉内有粥样硬化斑块。两者都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但不等同。 若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说明已有冠心病病理基础,但不一定有冠心病。需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再结合有无胸闷等症状判别。冠心病确诊依靠冠状动脉CT或造影检查。
心肌炎引起的心律失常可能根治,需据心肌损害程度而定。 心肌炎引起心律失常原因是炎症致心肌损害,影响心肌功能。心肌功能若完全受损害,其他心肌细胞会活性增加,易形成心律失常。 若心肌损害面积较小且程度不厉害,心肌可能恢复时对心律失常影响小,可根治。若心肌炎面积大且心肌坏死,心律失常可能难以根治。
房颤是心律失常中的一种表现。 房颤是持续性心律失常,中老年人是高危患者。房颤时心跳不规律,部分患者心跳频率加快且无规则。一般将房颤分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 患房颤后,心肌收缩力减慢,易形成血栓。若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脑、心、肾等部位,引起相应器官栓塞。 房颤还引起心功能不全,致心脏射血功能降低30%。
心肌梗死不是慢性病。 心肌梗死是突发疾病,是因冠状动脉血管急性、持续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心肌坏死。 临床多表现为胸骨后疼痛,伴压榨感,部分患者向肩部和手臂延伸。休息时胸痛和压榨感无法消失,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也不能完全缓解,建议尽快就诊检查。 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逐年攀升,两者都是危重疾病。
室上性心律失常多数预后良好,但需结合是否有其他心脏疾病及治疗后能否恢复分析。 室上性心律失常严重性和危害程度,跟有无合并心脏疾病有相关性。若心脏有问题,预后可能较差。若无心脏问题,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只是功能性疾病造成心律失常,预后更好。 若部分人没心脏疾病,只有室上性心律失常,建议尽早就诊。
原发性高血压会导致冠心病。 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血压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长期血压增高,致全身小动脉硬化后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管腔狭窄。若病理生理过程发生和出现在心脏,会致血管狭窄而形成冠心病。 冠心病和高血压是伴随性疾病。此外,高血压可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肌肥厚,造成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肌梗死有关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病因。 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发生与否取决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 研究表明,68%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在血管病变狭窄<50%患者中,18%基于原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在50-70%。 防治急性心肌梗死首要目标是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年轻朋友出现心律失常原因有心肌炎、精神压力增大、劳累及不良生活方式。 1、心肌炎:致心脏肌肉坏死。 2、精神压力过大:神经内分泌调节出问题,导致心脏异常。 3、劳累:熬夜破坏心脏休息节律,影响调节神经功能。 4、不良生活方式:饮酒、喝咖啡等,使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慌、心悸等。 有上述症状尽早就诊。
冠心病加脑梗最怕血压波动大和血管再次梗塞。 冠心病加脑梗有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若不控制血压,会增加心脏和大脑血管缺血,严重时可致心肌梗死及脑梗。 冠心病加脑梗患者,若未改变生活习惯,用抑制血小板药抑制血栓形成,可能再次出现心脑血管梗塞。所以患者应避免抽烟、喝酒,保持情绪稳定,按时服药等。
三高正常有早搏不一定是冠心病。 早搏是心肌过早搏动而引起的心律失常,是常见心脏疾病。而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病变,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病。 早搏提示心脏跳动不规律;冠心病提示心脏血管狭窄,是两种不同疾病。若发现早搏及时就诊,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病情。
冠心病患者容易睡不着,与下列因素有关: 1、疾病:本身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等不适,加上夜间血压波动而致。 2、情绪:因担忧疾病对生命构成威胁,部分患者精神紧张而致。 3、药物治疗:因药物服用时间不当,如利尿药引起入睡前排便次数增多而致。 所以,建议冠心病患者戒烟酒,不喝浓茶及咖啡等,同时调整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