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熟练掌握泌尿系统疾病的各种微创手术,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与基因治疗,尤其对晚期膀胱...
嗜铬细胞瘤的手术风险是肾上腺所有肿瘤里风险最大的一种。 嗜铬细胞瘤手术主要风险体现在,手术过程中病人的血压会发生剧烈波动,进行游离、分离切除肿瘤时,病人血压会突然升高,当把肿瘤切下来后,血压会突然下降得非常厉害,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严重并发症。但只要积极完善进行准备,现在基本上可保证风险降到最低。
肾上腺肿瘤有一定的复发率。主要是出现在微型灶,无论是否是皮质肿瘤,包括醛固酮瘤及嗜铬细胞瘤。 目前CT和磁共振不能明确发现微小的病灶,在术中若只是切除了肿瘤,但没有对微小的病灶进行处理,残留的腺体随着时间延长,会出现肿瘤的复发。 因此,对肾上腺的肿瘤尤其是嗜铬细胞瘤需要定期影像学检查了解复发情况。
肾上腺瘤需要手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金标准。 肾上腺瘤的手术适应症如下: 1、肿瘤大小:肿瘤比较大,约2厘米以上。 2、相应临床表现:包括高血压、低血钾、双下肢无力,经常出现胸闷、头晕、心悸、出冷汗,且常规的内科药物治疗不好,以上情况需要积极的手术治疗。
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的复查推荐手术以后2周,对血液和尿液进行检测,术后3-6个月复查有无复发。若血液、尿液及影像学都没有明显变化,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即可。 1、血液:主要了解血液里儿茶酚胺水平。 2、尿液:尿液里儿茶酚胺代谢产物的指标进行分析。 3、影像学方面:主要是判断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发生。
肾上腺肿瘤根据肿瘤的情况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即等待、观察、随访,该情况适用于肿瘤小于2公分,且病人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2、手术治疗:它是肾上腺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即金标准。目前从很多病人的治疗结果来看,手术切除以后,病人的治疗效果还是很好,术前相应的临床表现都能得到很好控制。
肾上腺肿瘤的分类根据细胞、功能、性质来决定。 1、细胞分类:①肾上腺皮质肿瘤:它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根据不同的细胞特点和肿瘤来源分为皮质醇增多症、皮质腺瘤。②肾上腺髓质肿瘤: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人体正常的血压和心率。 2、按功能:分有功能性和无功能的肿瘤。 3、按良恶性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肾上腺瘤手术的后遗症总的来说很少,基本上没有明显的手术后遗症,主要的后遗症是高血压。 如果病人术前的血压非常高且波动非常剧烈,比如嗜铬细胞瘤的病人做完手术以后,需要积极监测病人的血压,因为不是每个病人做完手术以后,血压马上会达到正常水平。 肾上腺术后的后遗症就是高血压,需要积极配合药物进行治疗。
肾上腺的肿瘤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点: 1、对于很小的肾上腺肿瘤,病人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可以定期随访,例如半年到一年可以给病人做CT扫描。 2、如果病人有明显的高血压,有皮质醇增多症的表现,比如满月脸、紫纹等问题;或是有醛固酮瘤的表现,如高血压、低血钾、双下肢的无力。所以手术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金标准。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肿瘤。 绝大部分的嗜铬细胞瘤都是发生在肾上腺的髓质部分,以分泌儿茶酚胺为代表。 一旦出现嗜铬细胞瘤以后,病人会出现突然头晕、心慌、全身出冷汗,甚至意识不清、昏迷的情况,以高血压以及心率增快、心动过速为主。 嗜铬细胞瘤是好发于肾上腺髓质,因为会造成心脑血管严重的并发症,需积极治疗。
肾上腺肿瘤醛固酮增多以后会出现高血压、低血钾、低血浆、肾素活性和碱中毒为代表的临床表现。 病人刚开始会出现高血压,血钾会随着下降,会出现双下肢的麻痹。 肾上腺的皮质分为束状带、球状带和网状带。束状带以分泌盐皮质激素为主,它的代表性激素是醛固酮,主要作用是对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维持稳定。
嗜铬细胞瘤术前有药物的准备,经常使用的是α-受体阻滞剂中的酚苄明。作用是让病人全身的血管得到很好扩张,一方面可控制血压,另一方面让血管在手术前处在松弛、舒张状态,保证手术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血压波动。 若患者单用α-受体阻滞剂控制效果不理想,建议联合其他常规降血压药物,包括钙通道的阻滞剂同时使用。
肾上腺肿瘤中肾上腺皮质肿瘤占绝大部分,肾上腺的皮质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结构中有一类细胞是分泌以皮质醇为主的细胞结构,当这个地方的肾上腺组织发生肿瘤,会分泌大量的皮质醇。 人体一旦皮质醇增多,会导致一系列的内分泌代谢紊乱、血压改变,包括有高血压、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紫纹、骨质疏松,即库欣综合征。
肾上腺肿瘤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良恶性肿瘤:90%的肾上腺肿瘤都是良性肿瘤。良性的皮质肿瘤包括库欣综合征以及醛固酮瘤。最新医学观点把肾上腺髓质肿瘤按恶性肿瘤分类。 2、按照有功能和无功能分类:有功能性的肾上腺肿瘤会分泌异常激素;没有功能的肾上腺肿瘤,没有特别的临床表现,只是在常规体检中发现。
肾上腺良性肿瘤可根据以下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如良性肿瘤小于2厘米,且病人没有明显临床表现,若是肾上腺偶发瘤,考虑积极随访、保守治疗。如果病人的肿瘤一直保持稳定,没有明显的症状,可保守治疗。 2、若患者肿瘤大于2厘米,或有高血压、低血钾、心慌、血压波动快且常规内科降压药治疗效果不好,建议手术治疗。
肾上腺肿瘤手术随着医学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手术难度是下降的。 在20-30年前所有的肾上腺肿瘤手术,都是通过开刀进行治疗,手术的伤口很大,出血量也比较多。 随着最近10-20年微创手术的技术进步,腹腔镜以及机器人技术出现,现在几乎所有的肾上腺手术都可以通过微创的方法来进行,手术的难度比原来大幅降低。
肾上腺肿瘤术后的并发症比较少,基本上没有严重的并发症。 1、较轻微、与手术相关,切口的感染、脂肪液化、不愈合,通常见于肥胖病人。 2、心脑血管意外:肾上腺肿瘤手术为全麻手术且分离范围较大,会出现心脑血管的意外,如脑梗或心梗。 3、血栓:尤其是老年人会出现血栓。
怀孕发现肾上腺肿瘤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1、积极观察:如孕妇无高血压、心慌胸闷冷汗等肾上腺肿瘤症状,那么在不影响孕妇身体情况下,考虑积极观察。 2、手术切除:如肿瘤非常大,考虑有嗜铬细胞瘤的可能,且孕妇血压高、波动大,继续保持妊娠会对母胎健康均造成威胁,则在必要时可考虑终止妊娠,并手术切除肿瘤。
嗜铬细胞瘤术后尿血不常见。在临床中常见的主要还是血压的波动。 术后极个别的病人也会出现尿血的情况。尿血原理主要是术中切除嗜铬细胞瘤离肾脏非常近,需要对肾脏进行一定游离、分离,会对肾脏产生轻微干扰,导致尿血出现。 尿血通常是很轻微的,不需要特殊处理,患者卧床休息2-3天会得到改善。
肾上腺肿瘤发现不一定就要切掉。具体分析如下: 1、保守治疗:若肿瘤小于2厘米,而且病人没有任何的临床表现,如高血压、心慌、胸闷、心跳加快、心悸等情况。 2、手术治疗:若肿瘤大于2厘米,或病人有明显临床表现,包括高血压、低血钾、胸闷、心慌、心悸、头晕等症状,尤其是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
肾上腺的肿瘤,尤其是嗜铬细胞瘤可能性的病人,术前需积极进行药物准备,否则手术风险还是比较大。 肾上腺瘤术前患者一般会使用α-受体阻滞剂,口服2-4周,让病人全身的血管得到充分扩张。目的是:①降低血压。②保证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因为血管的紧张、松弛,导致血压突然升高、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