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普外科疾病常见病,尤其是乳腺疾病的手术治疗。
乳头出现白色分泌物考虑是有乳汁样溢液或者是有粉渣样物。乳汁样的乳头溢液原因比较多,可能是乳腺疾病引起的,也可能是内分泌疾病或者是服用药物等原因造成的。 所以出现了乳头溢液,首先要明确原因,选择性完善乳腺彩超、性激素水平、颅脑磁共振等检查,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果是出现了粉渣样的东西,大都是乳腺导管的分泌物。一般存在乳头内陷、乳腺导管扩张的情况,通过乳腺彩超检查就可以确诊。
乳腺b超检查有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就是纵横比。纵横比就是彩超检查过程中,对于发现的结节,纵径和横径的比值,纵径是指的和皮肤垂直方向的测量值,横径是指的和皮肤平行方向的测量值。 对于大部分的良性疾病都是横向生长的,所以说如果纵横比大于1就要排除是不是恶性疾病的可能。 但是疾病的诊断纵横比只是其中的一个指标,还要结合形态、边界、回声、血流、钙化、硬度等多项因素来综合分析。
乳腺癌二期还是相对分期比较早的,对于二期的乳腺癌来说主要是通过手术和化疗治疗,淋巴结12枚考虑是行了腋窝淋巴结的清扫。 进一步的治疗需要进行化疗,化疗方案还要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来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如果乳腺癌行保乳手术还要局部的放射治疗。 结束了放疗和化疗以后要根据免疫组化的结果决定能不能行内分泌治疗或者是分子靶向治疗,目前新兴的治疗方法还有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也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乳房疼痛的原因比较多,如果是偶尔的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乳腺增生症,如果是在月经前、排卵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出现的,一般是生理性疼痛,主要是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刺激乳房造成的。炎症引起的疼痛一般是持续性疼痛,疼痛相对比较明显。 但是不能完全排除是占位性疾病造成的。所以出现了乳房疼痛,一定要完善乳腺彩超等相关检查,明确疼痛的原因,根据具体的情况才能指导进一步治疗。
乳腺癌手术前行化疗称为新辅助化疗,主要是用于一些中期肿瘤的患者,主要是为了通过先做化疗使肿瘤缩小,再通过手术或放疗等治疗方法治愈肿瘤。 新辅助化疗有很多的优势,可以消除微小的转移病灶,减少术中播散的机会。还可以在手术前可以缩小肿瘤的大小,使肿瘤降期,提高根治性手术的切除率,也可以判断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如果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明显,一般在手术后还可以继续应用这个方案,如果效果不明显,需要更换方案。
乳腺钙化二级提示是良性疾病,乳腺钙化主要是通过钼靶检查诊断,有良性钙化也有恶性钙化。 粗大散在的钙化考虑是良性的可能性比较大,节段性和成簇分布的短棒状、分枝状微钙化需考虑恶性可能,有些乳腺癌在早期的主要表现就是钙化。 尤其是原位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肿块,主要的表现就是钼靶检查,提示有细小密集的钙化灶。 如果钙化考虑是良性可以密切随访,如果钙化考虑是恶性,一般是需要手术切除病理明确诊断。
AC~T方案是乳腺癌比较常用的一种辅助化疗方案,主要是用于高度危险的乳腺癌患者。高危险主要是指淋巴结有1~3个阳性。 并且HER~2过度表达和扩增,或者是淋巴结有4个或者是更多阳性的情况。先用A和C同时应用,21天一个疗程,第4个疗程之后过21天再应用T治疗,也是4个疗程,也是21天一疗程。具体的用药剂量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来计算,除了这些主要的药物,也要配合其它的辅助用药。
乳腺钼靶检查是一种低剂量X光拍摄技术,是诊断乳腺癌的最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尤其对于临床不可能触及的,以微小钙化簇为唯一表现的早期乳腺癌具有特征性的诊断意义。 检查时体检者坐着或者站在钼靶机前,医生把胶片放在乳房外下方,X线以45°从内上向外下方投照,然后压迫板从内上往外下缓慢压迫、展平乳房,进行检查曝光。 在钼靶检查中,压迫板会让体检者感觉有压力或疼痛,但基本上是可以承受的,而且每次压迫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分钟。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是原发于上颌窦、具有细长茎蒂、向后突出于鼻孔的息肉,多发于青少年,男女发病率没有差异。 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特点是呈单发性,所以单侧进行性鼻塞是其主要症状,患者先感鼻内有物随呼吸活动逐渐觉吸气尚可而呼气不畅。 如息肉突入鼻咽腔继续增大,可产生双侧鼻塞,体积巨大者可坠入口咽部而引起异物感。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单纯切除后鼻孔息肉不能避免其复发,必须将其窦内部分一并切除。
骶管囊肿属脊膜囊肿的一种类型,起源于脊髓被膜,所以用“椎管内脊膜囊肿”来总称这一类的疾病。多数被认为是先天性的,也有部分是后天获得的,囊肿的形成总是由于其初期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脑脊液随着动脉搏动进入,最终由于流出不畅或因液体静水压而逐渐扩大。 囊肿内脑脊液压力增高,压迫周围骶神经、骨质,严重者可引起骨质破坏。如果囊肿持续性压迫周围神经纤维,严重患者会出现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甚至大小便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