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期肺癌分2A期、2B期,均属于中期肺癌,5年生存率大概在50%。 2期肺癌患者以后潜在的复发转移几率比1期高,一般情况下医生术后会建议患者进行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手段有靶向治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若癌症伴有相关敏感基因突变,可以靶向药治疗,若无法使用靶向药,可以化疗联合免疫治疗。
干咳、胸闷、气短不一定是肺癌。 存在这三个症状说明心肺功能不好。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很可能出现干咳、胸闷、气短等症状,这与肺功能减退相关。支气管扩张、矽肺等也会出现。 如果肺癌较大阻塞了较多肺组织,剩余正常肺组织无法提供充足的氧气,也会出现这三个症状。
肺癌到了中期或者中晚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 神经内分泌性质的肺癌由于神经递质、细胞因子进入血液,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这种肿瘤属于晚期。 小细胞癌、大细胞癌、类癌等都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处于早期、早中期的肺癌很少出现恶心、呕吐,但结节转移至脑部可能压迫脑的功能区引起恶心、呕吐。
癌胚抗原正常不能排除肺癌。 肿瘤标记物除了癌变抗原CEA还有AFP、CA199、NSE、CYFRA21-1等,这些在肺癌的抽血筛查中比较常用,CEA对于早期肺癌或者肺结节的诊断帮助不大。 一般肿瘤标记物升高甚至显著升高多见于中期或者中晚期肺癌患者,对于绝大部分早期肺癌患者,其肿瘤标记物不会升高。
肺结节若变大,基本可确定发展为恶性肺结节。 随访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结节变大:这种情况恶性结节的可能性比较高,需进行手术切除,明确病理性质。 2、结节不变:考虑为良性结节但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的情况,建议继续定期随访、复查胸部CT。 3、结节变小:基本可以考虑是炎症结节,建议定期做胸部检查。
肺癌1A2期的生存率一般在95%以上,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5%以上。 肺癌总体来说早期生存率比较高,1期总体可以达到90%以上,5年生存率达到90%以上。肺癌1A2期生存率已经很高,对于肺癌直径1cm以下的1A1期,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9%以上,存活率基本100%。
肺癌3A期已经属于中晚期,治愈率相对较低,5年生存率不到30%。 3A期中最多见的类型是由N2的淋巴结转移导致,患者手术后的复发转移率比较高,因为淋巴结已经转移,远处或者血液里面存在潜伏肿瘤细胞的相对可能性比较高。 一般做完手术,患者术后都需要进行辅助治疗,采用靶向治疗、化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等。
肺结节长在肺中央比在肺外周危险。 人的左肺有上下两叶,右肺有上中下三叶,结节处在任意位置区别不大,重点是结节在外周或中央会有较大差别。 若肺结节长在外周,手术难度降低,血行扩散的几率较低,淋巴结转移的几率也会降低。 若结节靠近肺门区,手术难度增大,早期发生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的几率会比外周型结节高。
肺癌待排代表结节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即有一定小概率或者中等概率是肺癌。放射科医生难以判断结节性质时会给出此类诊断。 肺癌待排建议尽快找胸外科医生重新阅读CT的图像,评估结节情况。结节的性质最终的诊断金标准是病理诊断,如果考虑肺癌待排的情况,胸外科医生会建议在可以手术的情况下尽早手术。
恶性肺结节可以治愈,但要根据情况分析。 1、早期或部分早中期的肺癌结节因为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淋巴道扩散、气腔播散、胸膜腔种植转移等,有机会通过手术达到根治效果。 2、晚期或者中晚期患者因为发生转移如胸膜转移等,手术只能减瘤。其他地方的转移病灶需通过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抑制肿瘤。
恶性肺结节切除后还有复发的可能。 胸外科医生给肺癌的患者做完手术之后,会将淋巴结送去进性石蜡病理分析,观察淋巴结是否转移,出现转移说明达到中期或中晚期。 若淋巴结没有转移、结节体积不大以及没有侵犯胸膜,远处无转移,属于早期,这种通过手术可达到治愈、根治的目的。
肺结节跟抽烟有显著的关系,抽烟会导致肺结节发生率增加,而且肺癌发生率与抽烟显著相关。 吸烟是诱发肺癌的最大危险因素,“烟”包括一手烟、二手烟、三手烟,还有油烟、汽车尾气、爆竹烟雾等气体烟气,都可能导致结节的发病率增高。 建议人们尽量远离抽烟的人群,减少二手烟、三手烟、油烟、爆竹烟气的吸入。
咳嗽半年不一定是肺癌。 长期咳嗽更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胸膜炎、感染性肺炎、结核性胸膜炎等。若疾病控制不当,咳嗽会长期存在。 当肺癌比较大刺激到主要的支气管会引起咳嗽,但肺癌引起的咳嗽会伴有痰中带血等典型症状。
肺结节不一定是癌,具体要看结节的性质。13mm的结节恶性几率不低,要根据性质判断: 1、混杂密度的磨玻璃结节恶性的可能性比较大,建议手术。 2、实性结节若有胸凹陷、胸膜牵拉、气管征、短毛刺等,此时恶化的可能性比较大,需考虑手术。 3、结节是纯磨玻璃结节,可继续观察或者手术,根据性状决定下一步治疗。
肺结节se是sequence的缩写,表示序列,im是imY的缩写,表示图像,前面的序列代表有几组图像。 胸部CT分为肺窗跟纵隔窗,根据厚层层次、薄层层次,可以分出多组,这个组是序列即se。 im即图像,代表是每一帧图像。在CT的每张图片为一个im,图像从上往下扫描会出现编号,im代表编号的序号。
肺结节一般情况下不会动不动就干咳。 1cm以下的结节很少刺激主要支气管引起干咳,若结节达到2-3cm以上可能会引起干咳。 干咳有时与肺结节无关,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都可能引起干咳。 所以干咳跟肺结节没有必然联系,只有结节比较大时才可能引起干咳。
肺结节9mm是否需要切除,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1、磨玻璃结节,尤其是混杂密度的磨玻璃结节,则需要手术切除。 2、伴短毛刺、胸膜凹陷、胸膜牵拉、支气管征、血管征等,要考虑手术切除。 3、实性结节,在纵隔窗CT表现为爆米花样钙化,考虑为错构瘤,可选择继续观察或手术。
肺结节15mm即1.5cm,属于比较大的肺结节。 如果肺结节原来已有4-5mm,现在发展到1.5cm,需尽早手术。 首次发现结节达到1.5cm需分情况判断。混杂密度磨玻璃结节以及伴有短毛刺、气管征、胸膜牵拉等症状的实性结节,需要手术。 若肺错构瘤的CT表现是在纵隔窗出现爆米花样钙化,属于良性。
CT能看出一部分的肺癌。 对于结节需要判断属于磨玻璃结节还是实性结节,是纯磨玻璃结节还是混杂密度的磨玻璃结节。混杂密度磨玻璃结节变成肺癌的可能性比纯磨玻璃结节高。 实性肺结节若有短毛刺、胸膜凹陷、胸膜牵拉、支气管通气征、血管征等情况,以及CT上存在肺结节伴纵隔或肺部淋巴结肿大,也需要警惕肺癌。
肺结节6mm建议患者找胸外科医生咨询,之后定期复查,6mm及以下的结节推荐3-6个月复查一次。 1、结节无变化:可按照该频率或后期每年复查一次。 2、结节变大:当结节变大或磨玻璃结节密度增加时,要咨询胸外科医生判断是否要手术。 3、结节变小或消失:说明结节是炎症结节,需每年定期做胸部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