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鼻咽癌、头颈、中枢部位肿瘤的放射治疗、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
在恶性肿瘤中,鼻咽癌的效果是很好的。疗效的主要功劳来自于放疗。 我们团队最近总结发表了847名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数据。在这组数据中,鼻咽癌的五年总生存率是85.7%。如果去除非鼻咽癌的死因和非治疗性的死因。鼻咽癌患者的五年生存接近90%。其他机构同行的统计结果也是类似的。 同时,因为是放疗为主,不需要手术,创伤也相对较小。和其他头颈部肿瘤相比,治疗后对容貌、功能的破坏也比较小。当然,这还不够。临床医生和临床科学家一直在致力于解决10%不能治愈的问题。同时尽量降低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的毒副反应。 在这里建议鼻咽癌患者,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医务人员通力合作,勇敢战胜疾病。
鼻咽癌最常见的就诊症状是淋巴结肿大、耳鸣、涕血。相对少见的症状有头痛、复视等。 鼻咽癌的症状和侵犯的结构密切相关。 首先是鼻咽部位的侵犯,肿物向前堵住后鼻孔,就会引起鼻塞;向两边侵犯咽鼓管,就会引起耳鸣、听力下降;向上侵犯颅底,就可能出现头痛、复视(重影);向下侵犯口咽、下咽,就会引起吞咽、呼吸不适。如果鼻咽肿瘤本身摩擦、出血,就会出现鼻咽癌特有的回吸性涕血症状。 其次是区域转移症状,颈淋巴结转移非常常见,表现是颈部肿块。这种肿块有两个特点,第一是越长越大,第二是摸起来偏硬。 最后是晚期鼻咽癌的器官转移症状,比如骨转移的疼痛,肺转移的干咳等等。这种症状没有特别的指向性。 需要强调的是,症状不等于疾病。即使具备一种或者几种症状,也不一定是鼻咽癌。应该去正规医院,让医生进行检查和判断。
康复锻炼对张口困难有一定的帮助。 放疗后张口困难是颞颌关节受到损伤,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多数情况下不可逆转。现在的调强技术已经很少出现严重的张口困难。即使如此,我们也会建议患者尽早开始张口锻炼,因为在纤维化形成之前,锻炼的效果好于张口困难以后。 对于十多年前,甚至更早的鼻咽癌患者,可能接受的是二维、三维放疗,那种技术张口困难的发生率高一些。有几点建议。 1、坚持张口锻炼。即使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张口2cm的生活质量也大大好于只有1cm,所以把锻炼当成一种生活习惯。 2、注意口腔卫生。张口困难往往伴随严重的龋齿和其他口腔问题。定期、及时到有经验的口腔医院检查和治疗。 3、如果张口困难很严重,影响到进食或者呼吸。要积极接受医学干预。比如胃造瘘,气管切开,或者其他手术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
鼻咽癌放疗副作用主要是头颈部器官的放疗反应。 首先,从位置上说,鼻咽位于头颈部的中心。副作用就表现为鼻咽周围器官的异常。越近就越明显。比如口腔黏膜反应、中耳炎、咳嗽、恶心等等。 其次,从时间上说。有近期反应和远期反应。近期反应就是急性反应,比如口腔黏膜炎,症状重,但是可以恢复。远期副反应就是后遗症,放疗后逐渐出现,难以恢复,只能适应。比如口干、反复的中耳炎。 最后,虽然副反应比较多。但是对生活影响并不算大。通过康复和适应,大多是可以正常工作、生活。这一点相对于其他头颈部肿瘤来说,是相当好的。
一套放疗方案包括靶区范围,剂量,和分割次数。 首先,需要确定放疗目的,是根治性,还是姑息性。鼻咽癌最常见的是根治性放疗。 其次,要确定靶区范围。鼻咽位于头颈部的正中央,周围是重要的头颈部器官。医生会根据各种检查结果,例如磁共振、PET等,确定准确的靶区范围。并且在放疗定位CT上一层层勾画出来。 接下来,医生开具放疗处方,包括选择设备、靶区剂量、正常组织限制剂量、分割次数等等。物理师根据处方剂量进行计算和设计。经过医生审核后,一个放疗计划就完成了。 最后就是执行,其中还包含验证和质控。 所以,一个完整的放疗方案,是医生、物理师、机房技术人员通力合作的结果。
大部分的鼻咽癌需要化疗。 首先,按照目前的诊疗指南,需要化疗的鼻咽癌患者超过90%。除了1期鼻咽癌可以单纯放疗外,分期越晚,化疗就越重要。 其次,鼻咽癌虽然是放疗为主的疾病。但是化疗大大提高了疗效。鼻咽癌能够从70年代50%左右的治愈率,提高到现在80%以上,化疗功不可没。 最后,化疗是有适应证的,需不需要化疗,合不合适化疗,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建议到正规医院,经过评估以后确定治疗方案。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主要的治疗方式有手术、再次放疗和药物治疗。 对于局部复发,首先会评估手术的机会,如果可以手术首选手术治疗。如果不合适手术,就考虑再次放疗。再次放疗对于复发的鼻咽癌依然有效,但是二次放疗的副反应会比较大,此时就要权衡利弊,做出选择,一些新的放疗方式可以作为选项,比如超分割放疗、质子重离子放疗等。 除此以外,药物治疗也是一个选项。鼻咽癌对化疗敏感,现在的免疫、靶向药物都可以控制鼻咽癌的进展。对于准备放疗,但是预期副反应较大的患者,药物治疗也可以作为延长放疗间隔的一种方法。 这里讲的复发,是指鼻咽局部复发。如果发生转移,药物治疗的地位会更重要。
大部分情况,手术后不需要放疗。 鼻咽癌患者接受手术的并不算多,初治患者,不建议手术。对于复发的患者,手术前评估可以切除,并且手术顺利的,术后不需要放疗。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比如手术中发现组织粘连、靠近重要器官、术中发现广泛浸润,导致手术不能完整切除或者边缘不足的情况下,术后需要做放疗。
化疗次数要考虑具体情况,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首先,化疗有很多模式。和放疗一起做的叫同期化疗,有3周一次,有每周一次的;放疗前做的叫诱导化疗,2-4疗程;转移性鼻咽癌做的叫姑息化疗,4-6疗程。 其次,采用什么化疗模式,最主要考虑的是患者的肿瘤分期。早期单纯放疗或者同期放化疗;局部晚期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转移患者姑息化疗。 最后,肿瘤治疗的个体化要求很高。我们在确定化疗方案的时候,还会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所以,很难一概而论。想了解自己的治疗方案,最好的办法是和主管医生充分沟通。
鼻咽癌放疗结束后多长时间能工作因人而异,建议尽早恢复工作。 放疗结束后2-4周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饮食和生活,3个月左右可以开始适当的活动和工作。建议3个月内开始低强度的工作,最迟半年左右恢复治疗前的工作强度。 当然每个人情况不同,需要因人而异。
鼻咽癌放疗不分疗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疗程。 鼻咽癌放疗的总剂量分割成31-35次,最常见的是33次,周一到周五,每天放疗一次,周末休息,整个疗程是6.6个星期。 少部分患者可能因为中间调整靶区、结束后局部推量、身体原因、设备原因短暂中断等情况,这些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分为了几个疗程,仍然是连续的疗程。
鼻咽癌放疗不用住院。 放疗期间,患者每天只需要到机房接受照射即可,时间短,任务轻,完全可以在门诊进行。 但是有三种情况,医生可能会安排住院:1、需要同期化疗。2、出现比较严重的黏膜反应,症状重,营养差,需要支持治疗。3、患者有特殊情况,比如说年龄大、瘫痪、生命体征不平稳,甚至特殊地区的医保规定等。
鼻咽癌的放疗范围是头颈部,从外面看,上到耳廓上缘,下到锁骨上缘,围绕人体,基本都位于放射范围。 这个范围的器官,接受的照射有4个剂量层级:3个靶区是肿瘤靶区、高危靶区、低危靶区,剂量依次降低。与此同时,相同平面的正常组织接受照射剂量越低越好。
鼻咽癌放疗过程比较痛苦,可以总结为: 1、口腔疼痛:放疗的黏膜反应就是放大版的口腔溃疡。 2、钝刀割肉:放疗反应不是一下子出现的,而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积累,逐渐出现。 3、逐渐加重: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严重,后面2周多是比较严重的时期。 4、可以耐受:口腔炎在放疗一结束,很快可以恢复。
鼻咽癌放疗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变黑。 放疗时颈部接受了照射,会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一部分患者皮肤会有变红、变黑、破损,这些部位主要在下颈部和两侧颈部偏后的区域。 但是射线主要集中在皮肤下面的软组织间隙,总的放疗体积不大,并非每个人都有明显的或者严重的皮肤反应。
鼻咽癌放疗是否需要人照顾因人而异。 放疗期间,患者能够独自完成治疗,并无太强的体力要求,可以独自完成。但是,鼻咽癌放疗的治疗时间长、副反应大,伴随有疲劳、乏力,甚至情绪低落,此时需要亲人帮忙做饭或者陪伴,不仅可以加强营养,也是患者的有力支撑。
鼻咽癌放疗后3年内大约有15%的患者会复发。其中2/3的患者,经过治疗仍然可以再次得到控制。 鼻咽癌的疗效好于大多数恶性肿瘤。根据数据显示,占比最高的局部晚期患者,3年内100人中大约有7人发生鼻咽或者颈部复发,叫做局部复发;6人发生鼻咽外器官转移,称为远处转移;还有2人既有局部复发又有远处转移。
鼻咽癌放疗结束后的注意事项各时期各有不同。 1、近期:重点是清洁、控制炎症、减少疼痛、加强营养。 2、中期:重点是休息、调节饮食、恢复体重。学习口腔、鼻腔清洁,寻找适合自己的活动或者运动。 3、长期:重点是适应新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坚持鼻腔冲洗、重视口腔卫生,按时复查。
鼻咽癌放疗后的恢复可以分成3个阶段: 第一阶段:放疗后2-4周,皮肤黏膜反应基本上恢复,可以正常进食和基本的运动。 第二阶段:放疗后3-6个月,远期不良反应逐渐稳定下来,体重恢复,身体开始适应口干、耳鸣等不良反应。 第三阶段:放疗后半年以上,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运动强度逐渐达到放疗前水平。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还可以再次放疗。 鼻咽放疗后局部复发,治疗原则与初治时不同。首先看是否可以手术,可以手术首选手术。如果不能手术,判断是否可以再次放疗。不能手术且不能放疗,则考虑全身治疗。 有一部分患者经过判断是不能手术、可以放疗,医生会给患者规划放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