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新生儿出生2个小时以后就可以喂奶。 由于孩子胃容量特别小,刚开始不要吃的过多,一次吃5~10ml就可以,2~3小时吃一次。随着宝宝逐渐发育,胃容量逐渐增大,出生两周以后,一次吃奶量能够达到30~60ml之间,但是,具体情况因孩子而异。 另外,在每次吃完奶后,家长需要给孩子拍嗝,能够缓解吐奶、溢奶情况。

新生儿一次吃奶量应该在30~60ml之间,两到三个小时就需要吃一次奶。 但具体情况也要结合实际胃口,食量不是硬性规定的,只要保证孩子吃好就可以,目前都提倡按需喂养的原则。 由于孩子胃容量小,并且胃呈水平位置,容易出现吐奶,溢奶情况。所以喂奶时,尽量让宝宝身体倾斜一定的角度,这样有利于奶水顺利进入小肠,并且每次吃完奶都需要给宝宝拍拍嗝。

新生儿阴囊大小标准应该在一厘米左右,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发育差异。并且宝宝的阴囊大小会随着温度而变化,比如室内温度高,会导致阴囊膨胀,天气冷会导致阴囊收缩。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阴囊存在异常情况,比如存在睾丸缺如的情况。需要带孩子到医院完善相应检查,查明原因及时对症治疗,避免耽误病情,影响身体健康。 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容易出现异常情况,平常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其的照顾。

新生儿正常体温应该在36~37.2℃之间。但是孩子小,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比如外界温度偏高,孩子体温也会略升高0.1~0.2℃。只要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家长就不用担心。 体温是衡量身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的一种标准。假如家长发现宝宝体温长时间超过37.3℃,说明宝宝发热,需要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方案。可以进行物理降温,比如给孩子洗温水澡或者用温水擦拭身体。如果体温超过38.5℃,需要服用退烧药物来治疗。

新生儿第一次大便排的是胎粪,是一种粘稠的、呈黑绿色的物质。 胎粪排干净以后,如果宝宝吃的是配方奶粉,大便应该是土黄色,呈膏状改变。如果孩子吃的是母乳,大便应该是金黄色的。吃母乳的大便比吃配方奶粉宝宝大便偏稀,成稀糊状改变。 由于宝宝胃肠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善,排便不规律,一天可能排1-2次或者是2~3次大便,这都属于正常情况。

新生儿胆红素可以通过仪器经皮测试,最准确的方法就是抽血直接查血清中胆红素。 对于新生儿存在黄疸的情况比较常见,它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对于足月儿来讲,胆红素一般不会超过12.9毫克每分升。对于早产儿不会超过15毫克每分升。如果超过上述范围,说明孩子存在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一般都是通过蓝光照射治疗或者结合使用退黄药物治疗。

新生儿大腿根红,如果没有出现皮肤破损,可以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如出现皮肤破损,可以使用红霉素软膏消炎。 新生儿大腿根红,是由于受到尿液或大便刺激导致,并且孩子比较胖,大腿根部褶皱比较多、不透气。如果家长没有及时给孩子清洗,就会刺激皮肤,导致皮肤发红,甚至出现溃破。 平常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照顾,勤给孩子更换纸尿裤,并及时洗澡。

新生儿大便有血色粘液有可能是受到病原体感染,比如受到轮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秋季腹泻,或者是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胃肠炎,或者是存在肠套叠、直肠息肉的情况,再有就是食物过敏导致。 具体病因应该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如果存在感染因素,需要根据病因对症用药治疗。如果是过敏引起,需要及时切断过敏原。如果存在肠套叠、肠息肉的情况,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新生儿大便当中有奶瓣,说明孩子存在消化不良情况。 如果宝宝吃的是母乳,宝妈饮食要注意,不能吃辛辣、寒凉、刺激性食物。如果吃的是配方奶粉,可以适当降低奶粉的浓度,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如果拉奶瓣情况还是没有得到缓解,需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如果存在乳糖不耐受,可以给孩子吃无乳糖奶粉。如果是蛋白质过敏导致的,可以给孩子吃深度水解奶粉。

新生儿大便有鼻涕状的黏液,有可能是消化不良导致。 比如腹部着凉、肠道菌群失调引起,可以给孩子服用益生菌调理。同时再做做腹部热敷和按摩,先观察看看。 如果通过上述办法,病情没有得到改善,有可能是受到病原体感染,需要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大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如细菌感染,需要结合抗生素治疗。如病毒感染,需要结合抗病毒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