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排大便表情痛苦,通常都是由于孩子便秘、排便困难导致的。 首先,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先用开塞露辅助排便,然后再给孩子服用益生菌来调理。在平时及时调整饮食,适当给孩子饮水。同时,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利于消化。 另外,如果宝宝吃的是母乳,宝妈饮食也要清淡,不能吃肥甘厚腻、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有时间家长可以给孩子捏捏脊,有助于调理脾胃运化功能。

新生儿大便有白色粘稠物,多是由于胃肠功能紊乱导致,也有可能是受到病原体感染,比如患有胃肠炎引起。 可以先给孩子服用益生菌调理,同时再做做腹部热敷和按摩,注意腹部保暖,先观察看看。如果不适症状没有得到缓解,需要到医院就诊,根据病因对症用药治疗,比如是细菌感染引起,需要结合抗生素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需要结合抗病毒的药物治疗。

新生儿接种预防针24小时以后才可以洗澡。如果针口没有愈合好,接触水有可能会感染。 婴幼儿时期是接种疫苗的密集期,家长一定要及时给孩子接种疫苗,降低患病概率,提高身体免疫力。 接种疫苗后,新生儿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低热、哭闹、腹泻、耳后淋巴结肿大。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不用过于紧张,一般一到两天时间,不适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新生儿打噎,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打嗝,有可能是吸入冷空气刺激导致,或者腹部着凉、胃肠功能紊乱引起。当然也不排除存在胃食管反流的情况。 孩子打嗝时可以竖着抱起来,轻轻拍打后背,这样能缓解打嗝症状。也可以刺激孩子的脚心,让其哭闹,这样打嗝情况就会消失。 日常饮食家长要注意,不要给孩子吃的过多、过饱,还要控制吃奶速度。并且要注意腹部保暖,不能着凉。

孩子打喷嚏有鼻屎,一般都是由于着凉感冒导致。可以用小棉签将鼻屎清理干净,避免影响正常呼吸,同时要密切监测体征变化。 如果后期出现鼻塞、流鼻涕的情况,可以用温湿毛巾给孩子敷一敷鼻子,并且要多鼓励宝宝饮水,要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流通,有利于病情康复。如果出现高烧、咳嗽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新生儿打冷嗝时,可以竖着抱起来,轻轻拍打后背,然后适当给孩子饮水,打嗝症状就会消失。另外也可以刺激孩子脚心,哭闹以后,打嗝症状也会消失。 打冷嗝有可能是腹部着凉,或者吃奶速度过快,有气体进入胃内,刺激膈肌痉挛引起的。针对这种情况,平常要注意给孩子腹部保暖,不能着凉。并且要控制孩子的吃奶速度,不要吃得过快。

新生儿打嗝,可以抱起来,用空掌拍打孩子的后背,把胃内气体拍出来,打嗝症状就会消失。也可以适当给孩子喝些温开水,做腹部热敷和按摩,对于缓解打嗝也有帮助。 孩子打嗝和腹部着凉、胃肠功能紊乱、长时间哭闹,吞入大量空气有关,当然孩子吃奶速度过快,也会导致打嗝。平常要注意给孩子腹部保暖,不能着凉,并且要控制孩子吃奶速度,不能让其吃得过多。

新生儿出生几天睁眼睛,因孩子而异。有的出生后就能够睁开眼睛,有的可能在出生三、四天以后才会挣开眼睛。 孩子睁开眼睛以后,家长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眼睛。刚出生的小婴儿,视神经发育还不完善,不能让阳光直射眼睛,避免刺伤眼睛。特别是在睡眠过程中,白天可以拉上遮阴窗帘,夜晚一定要及时把灯光关闭,避免影响睡眠质量。

新生儿出生时标准体重应该在2.5~4kg之间。 如果低于标准体重的最小值,属于低体重儿,一般多见于早产儿。如果体重超过4kg称为巨大儿,一般都是由于孕期女性饮食过剩导致,也有可能是孕妇患有妊娠糖尿病导致。如果确实存在这种情况,还要及时监测孩子血糖变化,因为这类新生儿患有低血糖的风险比较高。 孩子出生以后对外界环境还不适应,家长一定要密切监测体征变化。如果身体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和医生沟通。

新生儿吃完奶,家长可以继续再抱孩子10~15分钟,这样孩子也逐渐进入深睡眠,睡得更踏实一些,避免孩子惊醒。 由于孩子本身胃容量小,胃呈水平位置,吃完奶后如果立即让孩子平躺入睡,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吐奶、溢奶情况。可以适当地抱孩子一会,这样有利于奶水顺利进入小肠。 给孩子拍拍嗝,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孩子吐奶溢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