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手术的恢复期因手术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两大类:角膜激光手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 角膜激光手术中,全飞秒和半飞秒是目前市面上最常使用的两种方式,它们都能在手术当天或次日恢复视力。而表层手术由于切削角膜较浅,术后头3至5天会出现眼睛红肿、刺痛和流泪等症状,最佳视力通常需要2周才能达到。 人工晶体植入术则通常需要分两天进行,第一天进行右眼手术并包扎,第二天早上拆开纱布后右眼即可看清,接着进行左眼手术,再包扎一个晚上,第三天左眼也能恢复视力。
弱视的主要训练方法包括双眼视功能训练。 几十年前,弱视患者也采用了许多古老的训练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穿珠子。通过精细动作,如绘画或穿精细链子和珠子,这些活动实际上帮助双眼协同工作,也是弱视的治疗方案之一。然而,这种训练方案的强度较弱。 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电子屏幕和网络训练来刺激眼底视神经发育。这类似于玩电脑游戏,可以戴上AR或VR头盔,或者对着投屏戴上3D眼镜,或者红蓝分色眼镜。所有这些手段的目的是利用特殊光线和图像刺激眼底神经发育,从而治疗弱视。
确实有一部分斜视是会遗传的。 平时在门诊的时候,很多时候是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来看病。孩子看着我就会发现,其实这个爸爸或者妈妈也有一定程度的斜视。但是目前,仍然没有明确的研究表明,比如哪个基因上的位点,或者是染色体上的哪一部分的问题出现了异常,会导致斜视往下遗传。所以斜视是有遗传因素的。 如果您觉得自己有斜视,当您有下一代的时候,记得在三岁就要开始带来医院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
远视加散光并不等于弱视。 我们的眼球就像一个足球一样,如果是远视的眼球,整个眼球比较短、比较小;如果是散光的眼球,形态则是歪的、扁的,像一个橄榄球一样。由于眼球形态的变化,外界的光线没有办法正确聚焦到眼球最里面那一层视网膜上,这样视网膜神经得不到正常发育,就会形成弱视。 所以,第一步,远视和散光人群都要通过戴眼镜,通过外部的镜片来把光线折射到正确的视网膜位置上。首先,要聚焦,聚焦对了,时间久了,戴好眼镜,神经自然就得到发育。同时,如果再辅助弱视训练,弱视是能治好的。但是,由于眼球的形态已经发生变化,所以远视和散光是要一直戴眼镜的。
近视和斜视都可以通过手术来治疗,但这两种手术方式是不同的。 近视手术通常使用激光将黑眼珠削薄,或者在眼睛内植入一个人工晶体来矫正视力。而斜视手术则是通过改变眼珠子相关肌肉的位置和长度来调整。然而,对于同时患有近视和斜视的患者来说,是否真的需要进行手术,必须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实际上,大多数近视加斜视的情况都可以通过非手术疗法得到治疗。
在我国,近视眼手术可以适用于从50度到2000度的范围。 当然,具体选择哪种手术方式需要因人而异,因为并非所有人群的角膜形态和厚度都适合进行激光手术。如果你的近视度数非常高,超过800到1000度,那么更建议进行晶体植入手术。 总的来说,近视手术的适用范围是很广的,但是否适合以及更适合哪种手术方式,必须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后才能确定。
近视眼如果不规律戴眼镜,确实会导致度数加深。引起近视度数加深的常见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最常知道的,就是近距离用眼过多,比如天天捧着手机、对着iPad,十几个小时不离开,眼睛适应看近的,看远的自然就越来越不清。其实这也是人体的一种适应能力。 第二种情况是近视也不戴眼镜,或者是不规律戴镜,时戴时不戴,或者是戴的度数不合适,比如有600度的近视,但只戴400度眼镜,这些都会引起眼睛看不清。当日常生活总是处于一片模糊状态时,眼睛里面的肌肉就在不断收缩,收缩久了肌肉就会累,累了度数自然就会加深。 所以,一旦发生近视,无论是对小朋友还是成人,都应该规律戴眼镜。
小儿斜视分为内斜视和外斜视两种常见类型。对于先天性内斜视,必须先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和检查,以确定孩子是否需要戴眼镜。因为许多内斜视的孩子戴上眼镜后斜视症状就会消失。如果孩子戴了眼镜,经过三个月到半年的观察,斜视仍然明显且没有双眼立体视,那么这些孩子就应该尽早进行手术。所谓尽早手术,意味着即使孩子还未满一岁,也可以接受手术。 至于小儿外斜视,情况则复杂得多。目前,业内对外斜视的手术时机存在很多争议。我们的临床观察发现,许多外斜视,特别是间歇性外斜视的患者,其实是可以通过非手术手段治疗好的。
弱视不一定遗传给下一代。 但如果弱视是由先天高度远视、高度散光或先天性白内障等病因引起的,这些病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因此,如果您有弱视,应先到医院评估弱视的病因。同时,在您的下一代进行儿保时,也要积极到医院进行评估。
20来岁时发生斜视,首先要判断是先天还是后天的。很可能在小时候就有轻微隐性或间歇性斜视,但没有及时治疗。 对于这部分人群,通过戴眼镜和视功能训练,一般一年半到两年的周期,有可能稳住病情,但也要因人而异。如果您是后天斜视,或者斜视程度较重,可能需要辅以其他治疗手段。具体一定要到医院检查,进行评估。
如果在进行规范验光配镜之后,视力仍然达不到正常同龄人的水平,那么极有可能是弱视。当然,也有可能是您的眼睛发生了其他病变,比如角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或眼底病等。 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看不见就是弱视。必须要到医院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并进行规律的屈光矫正,才能准确评估是否为弱视。
眼睛斜视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先天性斜视可能是由于肌肉发育不正常,或者因为双眼存在高度近视、高度远视或屈光参差,即两个眼睛度数相差很远,或者是高度散光所引起的。后天性斜视有一部分是因为在该戴眼镜的时候没有戴眼镜,导致一个眼睛可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发生废用性斜视。同时,一些外伤或全身性疾病也会引起后天性斜视。
斜视手术的风险可以分为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 术中最常见的风险是眼心反射,这发生在牵拉黑眼珠四周的肌肉时,可能会影响心率。因此,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来评估是全麻还是局麻进行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早期表现为眼睛红肿、异物感、流泪和不舒服,这些小问题通常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后会恢复。最麻烦的是术后复发,比如外斜视手术后仍然外斜,或者外斜视手术后变成内斜,医学上称为欠矫或过矫,内斜视手术后的情况也是相同的。 因此,在手术完成后,患者一定要早期及时找医生复查,如果出现相关并发症,还是有办法可以处理的。
弱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如果您的矫正视力只有0.1或0.2以下,实际上就已经接近目前眼科对于失明的定义。 然而,只要找到弱视的病因并且积极治疗,就不会达到失明的程度。
近视眼手术技术现在已经非常成熟。然而,每个人的眼睛度数和眼球形态都有所不同,因此是否适合进行近视手术、手术风险有多大以及术后可能遇到的并发症都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如果您考虑进行近视手术,建议先到医院进行全面的眼球检查和评估。
内斜视的矫正方法包括戴镜、视功能训练和手术治疗。 一旦发现内斜视,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建议首先进行最详细的散瞳验光,使用强效的散瞳药物来完成这一检查。这个检查通过药物使眼睛肌肉完全放松,以检验是否需要戴眼镜。许多内斜视患者在戴眼镜三个月到半年后可能不再斜视,但前提是要持续佩戴眼镜。如果戴眼镜后观察到仍有明显内斜视,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无论是戴镜还是手术,都应辅以双眼视功能训练,以增强双眼的立体视能力。如果没有练好立体视,即使外观上不显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内斜视仍有可能复发。
单眼近视通常是由两个眼球发育不对称引起的。 在临床上,大多数近视指的是眼睛的前后径,也就是眼轴变长。还有一部分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弯曲度曲率变大。不论是哪种类型,都涉及到一个眼睛发生结构上的改变,而另一个眼睛则保持正常眼球形态。我们将这种单眼近视称为屈光参差。 目前,关于屈光参差的病因研究还没有定论。一些研究认为这可能与左右脑两侧或整个大脑视皮层的发育不对称有关。还有一些较新的研究发现,屈光参差可能与脊柱侧弯有关。当脊柱发生侧弯时,可能会伴随高低肩,以及两边颈部和头部肌肉发育不对称,进而导致眼睛肌肉也发育不对称。不过,这种关系是因还是果,目前还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
如果您有100度的真性近视,那么是无法恢复到没有近视的状态的。近视人群的眼球会发生结构变化,大多数人的眼球一旦近视,眼轴就会开始拉长,就像人长高了就不会变矮一样,变长的眼球也是不会再缩短的。 对于100度近视,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建议要规律地戴好眼镜,否则容易引起近视度数加深和双眼视物疲劳。
成年人在发现弱视时,确实很难提高视力,因为治疗过程会很复杂且艰巨。 一般来说,成年时才发现弱视的人,往往是因为小时候没有及时发现,或者是一只眼睛视力好而另一只眼睛视力不好,导致日常生活中只使用一只眼睛,而忽略了另一只眼睛的状况,使得这只眼睛一直处于弱势状态。3到6岁是视神经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治疗弱视确实会变得非常困难。但是,只要能够及时找到病因并积极治疗,成年人也有治疗弱视成功的案例。
外斜视是可以矫正的,其主要矫正方法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屈光不正问题,如近视、远视或散光。如果存在这些问题,患者应先佩戴眼镜。对于许多人来说,戴眼镜治疗斜视已经可以达到约50%的效果。 其次,要检查患者是否还具有立体视。目前,外斜视有许多类型,包括间歇性外斜视和隐性外斜视,这些患者大多数可以通过戴眼镜和视功能训练来控制斜视的进展。然而,还有一部分人群完全没有立体视,他们的双眼总是恒定性地向外飘移,即一个眼看时另一个眼也向外飘移。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先通过手术治疗来调整两个眼睛的位置,然后再通过视功能训练来建立立体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