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1.妇科内窥镜微创手术,包括:宫颈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肿瘤、不孕...

子宫肌瘤总的来说是一种良性疾病,并不是说一定要切除。这与恶性肿瘤的处理原则完全不同。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切除子宫或选择手术方式可能更适合患者,例如已经完成生育且不需要再生育的患者,或者那些患有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患者。因为子宫肌瘤可能很小,并且全部隐藏在肌层中,要完全挖除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这部分患者,确实可以考虑进行子宫切除术。 当然,我们再次强调,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疾病,切除子宫并不是必须采取的手术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患者都会定期去做B超检查,而许多公司和学校也会提供B超服务。因此,现在发现子宫肌瘤的几率越来越高。然而,大部分患者实际上是没有症状的。 随着子宫肌瘤的增大,它可能会逐渐引起一些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月经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月经量的增多,如果月经量特别多,可能会继发贫血。其次是压迫症状,如果肌瘤较大,特别是在子宫前壁,可能会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如果压迫到后壁,压迫到直肠,可能会引起里急后重的感觉。 此外,如果肌瘤生长迅速且体积较大,有时会出现腹部包块,即患者平躺时能在腹部摸到一个硬物,即使没有症状,这种情况也称为腹部包块。当然,还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因为子宫肌瘤而影响到怀孕,这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孕的情况,这也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症状。

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是女性中非常常见的一些良性肿瘤。总的来说,这两种疾病在医疗上都是可控的,相对比较好处理。它们是否严重主要取决于症状。 例如,大部分子宫肌瘤可能并不引起女性明显的症状,如月经量增多等,对身体的影响并不大。而子宫内膜息肉虽然通常情况下引起的症状更轻,但部分子宫内膜息肉也会引起患者月经量大量增多、月经淋漓不尽,甚至继发感染,导致一些比较严重的后果。 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息肉哪一种会引起更严重的症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判断。

子宫肌瘤的大小为7厘米,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患者是否有症状。 例如,有一种向外生长的子宫肌瘤,称为浆膜下肌瘤。虽然7厘米听起来较大,但这部分患者通常没有症状。如果患者没有生育需求且无症状,7厘米的肌瘤可以观察。特别是对于即将绝经或已经绝经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和激素水平下降,7厘米的肌瘤可能会逐渐缩小,不一定需要手术治疗。 然而,对于有症状或考虑继续生育的患者,根据我国指南,如果怀孕前,建议处理大于4厘米的肌瘤。如果患者还有生育需求,建议在处理完7厘米的肌瘤后再考虑生育。

子宫肌瘤是否需要处理,关键在于它是否引起了症状,而不是患者的年龄。 通常,45岁以后的患者往往没有生育要求,这时需要关注的是肌瘤是否引起症状。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包括月经的改变,如月经量增多和周期延长。如果肌瘤较大,还可能引起压迫症状,例如向前压迫膀胱导致尿频尿急,向后压迫直肠可能引起里急后重,即总有想解大便的感觉。 因此,对于45岁以后不考虑生育的患者,子宫肌瘤是否需要处理完全取决于是否引起了症状。如果症状出现,通常建议患者进行手术。如果肌瘤不大且没有引起任何症状,可以选择观察并定期进行B超检查。

通常情况下,子宫肌瘤并不会引起痛经。 然而,有些人在做B超检查时发现子宫肌瘤,却表现出痛经的症状。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同时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症是指正常的子宫内膜突破基底层后,生长到子宫肌层,从而引起痛经。这种病症往往与子宫肌瘤合并出现,因此在B超检查时,如果腺肌症不明显,可能只显示子宫肌瘤。实际上,这部分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子宫腺肌症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明显的痛经症状。 如果患者仅患有子宫肌瘤,通常不会出现痛经症状。对于合并子宫腺肌症的患者,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保守治疗,可能需要使用曼月乐环或口服药物;二是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我们医院,通常情况下,无论是腔镜、宫腔镜还是开腹手术,进行子宫肌瘤手术时都采用全麻方式。 全麻包括气管插管,直接插入喉咙,由麻醉机控制呼吸。许多人听到全麻可能会感到恐惧,因为患者会失去意识。但实际上,对于医疗来说,全麻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麻醉方式,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机器控制呼吸,从而避免误吸或其他高风险情况的发生。

子宫肌瘤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症状的,因此在门诊中,我们通常告诉患者只需观察和随诊。 然而,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是引起月经的改变。随着肌瘤的增大,很多情况下会导致月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月经量的增多,患者会注意到每次的月经量明显比以前多。 此外,经期也会延长,比如以前五六天就能干净,现在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由于月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患者可能会出现继发贫血,这是因为月经期流血过多而导致的贫血状态。

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包括月经量增多和继发贫血。 其次,患者可能会出现压迫症状,例如压迫膀胱导致尿频尿急,或压迫直肠引起里急后重。此外,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到下腹部的坠痛。随着子宫肌瘤的增大,它们在腹部形成包块,可能引起下腹不适感,这种不适感通常表现为下腹隐痛或下坠痛。 随着子宫肌瘤的增长,它们还可能引起小腹疼痛的情况。

子宫肌瘤不会自己凭空消失,这是百分百的事实。 没有任何方法,无论是药物还是其他方式,能够让它自行消失。除了手术能够将其移除外,子宫肌瘤是不会自己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旦发现就必须立即处理。 对于大部分人群来说,子宫肌瘤通常不大,也不会引起症状,因此不需要进行医疗干预。通常只需要定期进行B超复查,观察其是否有变化即可。

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肌瘤的部位、大小以及患者是否有手术史等。 目前,大多数肌瘤可以通过腔镜微创手术来完成。然而,对于黏膜下的子宫肌瘤,可能需要采用宫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利用一个镜头,通过阴道、宫颈进入子宫腔,以处理子宫肌瘤。 因此,每个人的手术方法不尽相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个性化设计手术方案。

子宫肌瘤是否会癌变,在医学界存在争议。 过去,人们认为子宫肌瘤有可能发生肉瘤变,也就是恶变或癌变,但这种情况的几率并不高,通常只有百分之零点几,也就是说,在100个肌瘤中,也不见得有一个会癌变。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观点认为子宫肌瘤实际上不会癌变,如果出现肉瘤变,可能是因为肉瘤本身就存在。 因此,在医学上对这个问题仍有争议。所以,如果B超检查发现肌瘤,患者通常不需要过于紧张,因为即使存在肌瘤,真正发生恶变或肉瘤变的几率并不高。

子宫肌瘤对于怀孕的影响因肌瘤的大小和位置而异。 小的子宫肌瘤多数情况下对怀孕没有太大影响,但这取决于肌瘤的具体位置。例如,黏膜下肌瘤,这种肌瘤大部分位于子宫腔内部,可能会影响受精卵的着床,从而对生育造成影响。然而,对于大多数肌壁间肌瘤,如果它们不是特别大,通常不会对怀孕产生太大影响。根据我国目前的指南,建议患者在怀孕前处理掉大于4公分的肌瘤。 因此,如果肌瘤只有两三公分,并且不是长在子宫腔内的黏膜下肌瘤,同时没有其他症状,患者可以直接尝试怀孕,而不必先进行手术处理肌瘤。

在我们医院,现在大约90%的子宫肌瘤是通过微创手术来完成的。对于这部分患者,通常情况下,她们可能在术后第二天就能排气,这意味着她们的恢复状况是比较好的。一般来说,她们可能在术后第二天或第三天就可以出院,而且很多患者可以步行回家。 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已经完全恢复到术前的状态,我认为她们的元气已经恢复了大约80%到90%。她们只需要特别注意伤口不要感染,进行一些一般性的活动通常是没有问题的。

目前,在我们医院,绝大多数子宫肌瘤手术都是采用微创手术的方式进行。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进行单孔腹腔镜手术,即在肚脐上开一个洞,通过这个洞剔除肌瘤,然后再将其从肚脐取出。超过90%的患者都选择了微创手术。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微创手术。例如,有些患者的子宫肌瘤特别大,甚至可能达到剑突下,整个腹部都充满了肌瘤,这种情况下就不太适合微创手术。对于这些患者,我们可能需要进行开刀手术。 总的来说,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具体决定,但通常来说,绝大多数患者会选择微创手术。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在妇科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的疾病,通常在雌激素的刺激下形成息肉状结构。无论是门诊还是日间手术,都能见到很多这样的病人。 处理方法相对简单,通常情况下通过手术来治疗。大约有百分之二三十的人如果不做手术,小的息肉可能会自行消退。 但是,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通常有两个指征:第一个是息肉大于1cm,这种情况下比较倾向于做手术;第二个是如果息肉引起症状,比如月经拖尾或月经量增多,这种情况下也倾向于做手术。手术通常是在宫腔镜下进行子宫内膜息肉的电切手术。术后,可以使用口服避孕药来预防息肉的复发和继续生长。

子宫内膜炎是女性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属于炎症范畴。 女性的生殖系统对外界是开放的,病菌可以通过阴道进入,经过宫颈,到达子宫内膜,甚至进入宫腔后,可以沿着输卵管进入输卵管,进而影响到盆腔,引起盆腔炎。这种感染被称为上行性感染,因为它是从下往上感染的。如果感染到了子宫的子宫腔,就会引起子宫内膜炎。 通常情况下,子宫内膜炎是由一些致病菌引起的,这些致病菌多数是通过阴道感染到子宫的。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它们都可以引起上行性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

我觉得子宫内膜增厚的情况可以分为几种: 对于年轻的妇女,如果偶尔出现子宫内膜增厚且没有明显症状,可以观察一下; 然而,对于40岁以上的妇女,特别是绝经期妇女,如果子宫内膜增厚并伴有月经不规律和明显症状,强烈建议进行宫腔镜检查并取样,以排除子宫内膜病变的可能性。如果发现病变,需要进行后续的手术治疗。

子宫脱垂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即非手术治疗方法来处理,例如进行盆底肌锻炼、电疗和磁疗。这些方法对于轻度子宫脱垂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预防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保守治疗很难使子宫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如果希望恢复到以前的高度,那么手术治疗是唯一的选择。

对于年轻的妇女,如果子宫内膜偶尔在一个周期内增厚,可以首先选择观察。如果没有出现月经量特别增多,且不影响身体健康,那么可以观察下个月的月经周期情况。 当然,也可以选择使用一些药物进行调整,比如在月经周期的后半段使用孕激素,或者使用短效避孕药来调整月经。如果子宫内膜没有病变,通常情况下,通过药物调整可以将子宫内膜恢复到正常水平。很多时候,即使不进行干预,观察2到3个月经周期后,子宫内膜也可能自行恢复到正常的厚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