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患者吃了大量没有煮熟的毛豆,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呕吐腹泻、四肢麻木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嗜睡,甚至昏迷、抽搐,呼吸困难而危及患者生命。若吃的较少量,症状轻微的可以多喝些淡盐水或者糖开水,注意休息。 严重的患者应尽早送医院检查治疗,给予催吐、洗胃、导泻治疗,呋塞米利尿排毒,应用阿托品、注射用维生素C、还原型谷光甘肽等解毒对症治疗。

患者若长期接触含铅物质,会造成慢性铅中毒,患者铅中毒后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烦躁不安、头痛头晕、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黑便等,还会有面色苍白,齿龈边缘可有蓝灰色铅线,轻度贫血,转氨酶升高等脏器功能损伤。 严重者可出现精神障碍异常、昏迷抽搐、甚至瞳孔放大、意识丧失等,应立即停止食用或接触有害物质,去医院检查血清铅浓度,使用解毒剂进行驱铅治疗。

输血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输血前应鉴定血型及做交叉配血实验。 输血反应最常见的是发热,在输完血后会出现打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还有的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皮肤瘙痒、荨麻疹、水肿等症状,严重的会引起休克。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要卧床吸氧,及时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被蛇咬伤之后,要观察伤口,判断蛇是否有毒,一般无毒蛇的伤口会出现两排细而浅的牙痕,毒蛇的伤口会有两个较大较深牙印,伤口出现肿胀、瘀血、疼痛。不确定的都按毒蛇处理,先用布带绑扎伤口近心端,防止毒素扩散,再用清水冲洗伤口,也可用消毒的刀把伤口切开一点,把血挤压出来。然后及时送正规医院进行清创处理,注射对应抗蛇毒血清治疗。

毒蛇咬伤后会造成局部伤口肿胀、疼痛、坏死,随着毒素进入血液造成全身不适,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毒蛇咬伤后要保持冷静,减少活动,用布带绑扎伤口近心端,减缓毒素扩散。结扎的时间不宜过长,15分钟放松一次。同时尽量地把伤口周围的血挤出,可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立即寻求帮助,尽快地到附近医院进行清创消毒处理,同时注射对应的抗蛇毒血清。

不同的毒蛇释放的毒素不一样,被咬伤后出现的症状也不一样。一般的会出现咬伤局部剧痛、红肿、出血、水疱、皮下瘀斑或组织坏死,全身症状可能会出现发热、胸闷、心慌、气促、恶心、头晕、多汗、四肢乏力、视力模糊。 严重可至昏迷、惊厥、瘫痪,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共济失调、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最后因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野外活动时若被毒蛇咬伤应正确处理,以免危及生命,被咬伤后,毒素会造成伤口红肿、瘀血、疼痛,不要紧张激动,不要剧烈奔跑以免造成毒素迅速扩散。应立即在伤口近心端用布带等绑扎,减慢毒素扩散,但每十五分钟左右应放松一下,防止组织坏死。 可用消毒的刀十字切口进行开放伤口,挤压排毒,尽早寻求帮助去就近医院进行急救处理,尽早给予对应的抗蛇毒血清治疗,同时对症治疗并发症。

幼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全,发热出现高温时就容易出现高热惊厥。 应立即将宝宝平躺在床上或者地板上,将宝宝的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快速用纸巾清除宝宝口、鼻中的异物,注意患儿牙齿,不可咬伤舌头。抽搐比较厉害可按压宝宝的人中穴位两三分钟, 再用物理办法快速降温,例如冰袋、冷毛巾冷敷,或酒精擦浴等,待宝宝病情稍微稳定以后,快速的送医院进行急救治疗。

猝死是无征兆的突然死亡,猝死包括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患者因存在一些基础的器质性病变,如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肺梗塞等等。长时间的熬夜导致患者睡眠不足,诱发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经常熬夜,按时休息,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体检,戒烟限酒,清淡饮食,可减少猝死的几率。

阿托品属于M受体拮抗剂,若口服或注射阿托品类药物过量,会引起阿托品中毒。 中毒初期会出现满脸潮红、体温升高、吞咽困难、皮肤干燥、口干、瞳孔散大、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心悸、排尿困难等症状。 中毒较深时会造成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患者出现眩晕,幻觉,共济失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甚至昏迷、休克,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应立即送正规医院进行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