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血清钠应该在135~145mmol/L之间,血钠小于135mmol/L,属于低钠血症,血钠超过145mmol/L,属于高钠血症。 血清钠是人体重要的离子之一,它具有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保持正常内环境稳定的作用。血清钠在血液中含量是稳定的,有的时候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者恶心、呕吐以及腹泻,也会导致血清钠的降低,血清钠降低表现为意识障碍,严重的会出现抽搐。
控制血糖的药物有许多种。 一、常见的有磺脲类,主要是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起到降血糖的作用。代表药物有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 二、双胍类降糖药,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代表药物有二甲双胍。 三、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糖苷酶抑制剂,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这类药物要求与主食同时应用,降糖效果比较好。 四、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代表药物有吡格列酮。
降血糖的激素就是胰岛素,它是人体内唯一可以把血糖降下来的一种激素。 胰岛素是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可以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还能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备,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抑制蛋白质与脂肪的分解。 胰岛素在新陈代谢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1型糖尿病患者本身不能分泌胰岛素,所以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来降糖;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早期治疗。
甲亢五项是检查甲状腺功能以及甲状腺抗体。 通过甲亢五项能够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桥本甲状腺炎等。甲亢五项包括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以及甲状腺素,还包括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以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甲亢五项是诊断甲状腺疾病最基本检查,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糖类抗原724是肿瘤标志物的一种,正常范围是0一7单位每毫升。 如果超过正常值高限的两倍以上,一般有临床意义。糖类抗原724增高一般多见于消化系统的肿瘤,比如胃癌、肠癌以及肝癌等等。糖类抗原724升高的同时往往伴有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的增高。 如果糖类抗原724增高,建议进一步完善胃镜、肠镜检查。同时要做肝、胆、脾、胰腺的CT检查,必要时需要做增强核磁共振来明确诊断。
降血压、降血糖可以喝花茶、绿茶以及荷叶冬瓜皮茶。这些茶一般适合于血压、血糖偏高的人。 血压和血糖特别高还需要应用正规的降压、降糖药物来治疗。花茶、绿茶以及荷叶冬瓜皮茶里面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B6比较丰富,能够起到改善新陈代谢的作用。 但是,当血压超过150/90mmHg时,还是应用正规的降压药,比如贝那普利、替米沙坦等。
促甲状腺激素偏高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就会刺激垂体,因负反馈作用,垂体就会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偏高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怕冷、乏力、记忆力减退、周身浮肿、皮肤粗糙等症状。 建议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以及甲状腺彩超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必要时可以应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进行治疗,促甲状腺激素偏高应该及时给予治疗。
下午血糖高与吃的主食比较多有关,午后活动少以及身体分泌肾上腺激素较多,也会导致下午血糖增高。 只要平时生活规律,每天定时、定量进餐,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大多数血糖都是比较平稳的。 作为正常人最好把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毫摩尔每升之间,餐后两个小时血糖不要超过7.8毫摩尔每升。而糖尿病人空腹血糖不要超过7.0毫摩尔每升,餐后两个小时血糖控制在9.0毫摩尔每升以下。
提早更年期症状有乏力、多汗及情绪容易波动,有的人还会出现失眠、烦躁及焦虑等症状。 更年期一般发生在50周岁左右绝经期女性。目前工作压力大,生活劳累紧张,生活节奏太快,有的人可能更年期会提前,在40岁左右也会出现上述症状,更年期提前一般有明确的家族史。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到正规医院做性激素6项检查,查看是否有激素分泌的紊乱,给予及时的调理,预后非常好。
更年期乳头疼痛,要检查乳头的外观,需要排除炎症。 更年期体内雌性激素分泌是减少的,机体抵抗力可能会降低,有的人容易出现乳头皮肤感染。如出现感染建议及时给予抗炎治疗;平时不要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局部做好消毒工作,可以经常做乳房的热敷、按摩以及理疗。 更年期容易出现身心疾病,可能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建议及时给予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