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患者只有上半身出汗,考虑和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由于气虚引起的症状。 一般患者在环境温度过高的时候,人体通过代谢会产生多余的热量,会通过汗腺排出,而且上半身的汗腺要比下半身丰富,所以,出现上半身出汗的现象。 另外,如果患者在活动之后,出现上半身出汗较多,可能是由于气虚引起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玉屏风颗粒进行调理,可以使症状得到改善。

如果患者出现怕冷的症状,可以从饮食以及服用药物进行改善。 患者出现怕冷的症状,可能是阳虚导致的,对于这种情况,在饮食上应该多吃温热性的食物来缓解,比如牛肉、羊肉、鱼类以及蛋类等,同时还可以多吃桂圆、荔枝、榴莲等具有温阳效果的水果,能有效缓解怕冷的症状。 另外,怕冷的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肉苁蓉、附子、肉桂等温阳的药物,可以有效改善不适的症状。

气阴两虚的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以及服用药物来改善症状。 平时在饮食上应多吃黑芝麻、山药、黑木耳、红豆、牛奶等具有益气健脾,养阴功效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如果气虚两虚的症状比较严重,可以到医院的中医科进行辨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生脉饮、天王补心丹等中成药物,也可使用枸杞、黄芪、西洋参等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气血亏虚的患者来说,应该服用补气养血的中药,比如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等中成药物进行调理,或者服用归脾汤等中药汤剂进行调理,也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食用人参、党参、红枣、桂圆、枸杞、鹿茸等食物进行治疗,对于气血亏虚引发的头晕耳鸣、眩晕心悸、盗汗乏力、面色萎黄等一系列症状具有比较好的缓解效果。同时要注意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多注意休息。

脾胃湿热的治疗包括清利湿热和健胃补脾,可用黄连清胃丸、茯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 夏季高温多雨,湿气比较重,习惯饮食滋腻的人容易脾胃湿热,出现各种口苦口臭、大便不爽的症状。如病人是肝热脾寒又有脾胃湿热,可以用温胆汤来治疗;如果病人是湿热阻滞,而且大便不通畅,可以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和枳实导滞丸治疗。 如果病人是脾胃湿热,以腹泻为主要表现或大便稀溏、黏滞不畅,用葛根岑连丸、枫蓼肠胃康等来治疗;多食用薏米、赤小豆等药食两用的食材,也可以清理大肠湿热。

如果患者出现脾胃寒湿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改善,同时还要从饮食习惯上进行调理。 脾胃湿寒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腹胀、腹痛、饮食不振、恶心呕吐、神疲乏力、肢体浮肿、小便短少、大便溏稀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党参、白术、茯苓等具有健脾化湿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或者使用参苓白术散或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调理。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进食油腻、生冷的食物。

使用泡脚出汗的方法,对于祛除湿气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在泡脚的时候,通过水温的热力来刺激脚底,可以促进身体排汗,而且还会使脚底部位的毛孔处于张开的状态,有利于湿气通过毛孔排出体外。 但是,如果患者想要祛除湿气,还得使用中药进行调理,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藿香、茯苓、山药、苍术等中药,同时配合泡脚的方法辅助治疗,有利于体内湿气的更快排出。

排湿寒的好处: 1、对于女性能够改善宫寒,痛经,月经不调,月经量少,有血块,皮肤差的症状。 2、能够改善性冷淡,从而能够促进夫妻生活。 3、改善便秘、腹泻、腹痛,以及有痔疮的症状。 4、改善风寒病、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症。 5、改善胃寒、胃痛、胃胀痛、胃反酸的病症。 6、改善痛风、腰酸背痛、肾虚的症状。 7、改善手脚冰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女性可以使用阴阳双补的中成药,一般有金匮肾气丸、十全大补丸、桂附地黄丸等。虽然阴阳双补的中成药类型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个患者都适合使用。 金匮肾气丸主要可以温补肾阳、化气行水,可以用于改善肾虚所引起的腰膝酸软、小便不利、身体水肿等症状。十全大补丸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和抗肿瘤的效果,主要适用于气血两虚、脸色苍白、头晕、多汗等症状。 桂附地黄丸是一种常见的补肾益气的中药,可以用于治疗肾虚、四肢水肿、慢性肾炎。

女性如果出现阳虚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从饮食上进行调理。 女性出现阳虚的症状,主要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不能起到温煦作用,从而导致机体功能减退,代谢活动减缓,阳虚患者通常会表现为四肢不温、畏寒怕冷、面色苍白等症状。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金匮肾气丸、附桂地黄丸等温补肾阳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吃温热的食物,也能有效缓解阳虚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