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尿检也很重要。 因为尿常规检查中,包括白细胞、尿糖、尿蛋白及尿酮体等数据。可以从中发现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并发症,或者是否存在泌尿系感染等疾病。 尿糖增高说明患者平时血糖控制的比较差,特别是出现尿酮体,较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完善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明确病情状况,及时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治疗和对症治疗。
糖尿病患者吃粥要注意不能进食太多,最好一天一碗粥,不能吃熬煮时间太长,熬煮太烂的粥。 喝粥时可以搭配青菜、黄瓜等稳定血糖,并且富含维生素的绿色蔬菜;也可以配合玉米汤、海带汤含人体所需优质蛋白较多、糖量较少的的汤一起食用。玉米汤和海带汤内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吃粥时要注意,不要吃含有高脂肪的肥肉,花生,还有油炸食物一起食用。 糖尿病患者平时也要加强锻炼,规律生活作息,来减轻身体负担。
来月经低血糖的症状有心慌、乏力、多汗、胸闷、强烈的饥饿感以及双手颤抖症状。 月经期间出现低血糖的症状的原因,主要由于月经期间分泌的激素较多,加速机体的代谢,较容易出现低血糖。建议月经期间必须定时定量吃饭和吃一些补气血的食物。 如果给予饮食治疗效果不佳,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完善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待医生评估后,给予静脉推注或者口服葡萄糖注射液改善症状。
30岁发现血脂高应该做到:1、饮食营养均衡;2、适当锻炼;3、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降脂药物;4、定期复查血脂。 血脂高是指总胆固醇大于5.17mmol/L,则可诊断为高脂血症。对于高脂血症的患者,应尽早给予降血脂治疗和生活干预治疗。因为长期的血脂高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胰腺炎等疾病。 在饮食上要做到营养均衡,不要吃太多的高油、高脂的食物,比如肥肉、动物内脏,也不要暴饮暴食,可以适当的做运动,比如慢跑、游泳等控制体重。
水肿多是因为血管内液体从毛细血管的产生和回收入血管动态平衡被打破而导致。 水肿又分为生理性水肿和病理性水肿。其中妊娠性水肿和功能性水肿属于生理性水肿,妊娠结束后和改变体位水肿的症状自然消失,不用给予特殊处理。 病理性水肿,又包括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内分泌系统疾病导致的水肿、肝源性水肿等疾病。病理性水肿一定要积极地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给予原发疾病的治疗。
降低血脂的方法主要有服药、饮食、运动等方式。 常见的降脂药物有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等,根据个人情况遵医嘱服用即可。在饮食上应限制高脂食物的摄入,如肥肉、蛋黄等。要多吃水果、蔬菜、蛋白质类食物。常见的降脂水果有山楂、苹果、香蕉、猕猴桃等,都有很好的降脂作用;蔬菜方面不做限制。肉类主要以瘦肉为主,不要吃肥肉。摄入的蛋白质食物以鸡蛋为主。日常再配合有氧运动、锻炼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降脂作用。 如果有合并其他疾病,建议优先明确诊断。配合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食疗、运动等方案。
血脂高对身体的危害,就是损害人体血管及对应的器官。 血脂升高后,血液粘度增高、血脂等物质在血管内皮附着,形成斑块,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等情况,诱发心绞痛、冠心病、脑梗塞、肺栓塞、下肢血管闭塞等疾病。日常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定期监测血脂情况,因为很多高血脂的病人是没有症状的,很容易隐匿病情。 日常少吃油脂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蛋白质等。加强运动、锻炼,都可以降低血脂。
导致尿酸高的原因有:1、因代谢障碍引起的尿酸生成增多;2、尿酸排泄减少;3、因为血液病、慢性肾病、某些遗传疾病导致; 4、服用某些药物后导致的。因为先天性嘌呤代谢障碍,或基因缺陷引起尿酸高的症状。其中80%~9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都是因为尿酸排泄障碍导致的,比如肾小管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减少等情况。 血液系统疾病、慢性肾病、遗传疾病等疾病也会继发的引起尿酸增高。服用呋塞米、阿司匹林等药物,也会引起尿酸高。
当空腹血糖大于6.1毫摩尔每升时,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7.8毫摩尔每升时,可以称之为高血糖。 而空腹血糖在6.1至7.0毫摩尔每升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至11.0毫摩尔每升之间,称为糖耐量受损,可诊断为糖尿病前期,应尽早的给予生活干预治疗,如饮食节制和运动锻炼。 当空腹血糖大于7.0毫摩尔每升时,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11.1毫摩尔每升时,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应尽早的给予药物降糖治疗。
低血糖发作的表现有面色苍白、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甚至还会有精神不集中、头晕、嗜睡、抽搐或昏迷的症状。当血糖小于4.0mmol/L时,可有低血糖反应;当血糖小于2.8mmol/L时,可有明显的低血糖表现。 出现低血糖的症状时,应及时的给予含糖高的水果、糖果、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等补充糖分。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活动发生摔伤意外。效果不明显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